杨建新:资阳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4-27 17:41
信息来源: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十五”以来,我区累计整合各类资金近3亿元用于林业发展,与“九五”期相比,全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0万亩,增加11万亩,其中,杨树20万亩,油茶林3.5万亩,楠竹3万亩,其它各类混交林3.5万亩。林业覆盖率达27.1%,增加10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100万立方米,增加60万立方米;楠竹立竹400万根,增加100万根。全区致力于建设三大林业体系,已形成了三大林业基地,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超常规措施。
1、完善生态体系,突出杨树种植,形成了以民主垸为主的杨树资源培育基地。资阳是个城郊型的县级区,过去林业资源相对匮乏,近年来,在全市“两南”林业发展方针的指引下,通过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及“兴林抑螺”等项目的支持,全区上下励精图治,大胆创新,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广泛招商引资,整体规模推进,通过采取政策推动、项目支持、扶持大户带动,鼓励群众参与一系列措施,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形成了以湖洲滩地块状造林为基础,以堤、渠、路带状造林为网络,以农民房前屋后点状造林为补充的杨树生产发展格局,实现了杨树资源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湖洲林业响亮登台。2005年,我区被省绿委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县(区)”的光荣称号。全区建成杨树生产基地20万亩,主伐期蓄积可达300万立方米。洞庭湖南岸百里湖洲防护林成了防风避浪的一道绿色屏障,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曾亲临视察并现场题字——“育林养水”。
2、发展产业体系,突出加工生产,形成了以新桥河镇为主的竹木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全区现有竹木加工企业140家,其中,竹加工企业90家,木材加工企业50家,实现年竹木加工销售产值8000万元。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使竹木生产加工规模化程度稳步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档,已有森华林业、竹青砧板、瑞亚高科、恒生木业等4家单位荣获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为实现杨树资源的加工增值,我区积极促成森华公司自办林板加工企业,已在长春工业园征地130亩,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一条年产10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实现年销售总额3.5亿元。
3、繁荣文化体系,突出花卉经营,形成了以迎风桥镇为主的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基地。我区视花卉苗木为朝阳产业加以打造,把它作为繁荣生态文化的主要手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花卉苗木协会,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等措施,已在迎风桥镇、长春镇发展苗木花卉1.3万亩,实现年销售产值1.2亿元。其中,位于迎风桥镇仙鱼塘村的益阳市新鲜花卉苗木公司,是我区一家以培育经营绿化大苗为主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资产达5000万元,建成苗木花卉基地4000亩,公司新扩万亩高效优质花卉苗木基地已经破土动工,并准备引入资金打造景观,开发高档休闲观光乐园。在我区黄家湖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由区林业局负责,已投资近100万元,高标准建成香摇公路绿化带6公里,环湖公路绿化带7公里,花卉苗木基地1120亩。全区森林休闲业开始起步,西施生态园已经建成,湖乡情生态休闲正在推进。
4、夯实发展基础,突出措施落实,形成了全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为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全区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专项措施。一是建立了林业发展基金。全区安排了林业发展基金200万元,专项用于现代林业建设,并视发展情况逐年壮大基金规模。二是理顺了管理体制。将乡镇林业站收归区林业局管理,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芦苇场划归林业部门管理,把湖洲土地规划为林业用地,批准全额事业编制3名,成立了湿地保护和湖洲林业管理站、益阳南洞庭自然保护区资阳管理站。三是积极筹建林业要素市场。结合林科所改制,用“以地换地”的方式,实现区林业局机关整体搬迁,建立符合标准的林业要素市场。四是鼓励非公林业生产。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林业生产与管理,提升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政策环境与服务质量,扶优扶强非公有林业龙头企业,允许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带薪参与林业产业化建设,让利于民。
二、主要问题
1、资源总量不大。全区国土面积相对较小,林业资源总量偏小,发展现代林业的空间相对不够。
2、林地产出不高。我区原有山林主要是以新桥河为中心的10余万亩丘岗山地,这里的林木多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林分质量差,林木单位蓄积率低,山地利用价值根本未得到应有发挥。
3、林业品牌不强。全区缺乏林业方面叫得响的拳头精品,仅有花卉苗木形成了初步品牌效应,但与花木产业发达的浏阳市,即使是与邻区赫山区也存在相当差距。目前我区花木生产以香樟为主,品种不多不全,形不成大的“气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低。
4、加工增值不力。全区百余家竹木加工企业,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初级经营户,初级产品多,附加值小,资源浪费严重,产出少,辐射带动力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效益低。区内缺乏规模板材加工企业,制约了杨树资源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建议对策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要采用多种宣传形式,让现代林业建设的目的、意义、要求深入人心。要让林农明白,绿树成荫的环境可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同时,林业生产的经济价值也相当可观。只是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效益不能立竿见影。比如种杨树,按每亩生长10立方米、市场均价700元/立方米计算,全区20万亩杨树即可为人民增收14亿元,每年增收1.4亿余元,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后,每立方米可增值200-300元,效益更为可观。山地如果种杉树,按15年成龄砍伐计算,平均每亩每年至少可获利3000元以上。种优质油茶,可亩产出近2000元。政府可根据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从项目带动、政策引导、舆论导向等方面,对林业生产给予倾斜支持。目前主要是鼓励土地流转,整合林业资源,形成新的发展合力,促进发展大林业、高效林业。
2、扩大资源,进一步挖掘林地潜力。挖掘造林潜力,落实造林面积,下达造林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重点是加强湖区杨树资源生产,全区新开发10万亩林地。其中,堤、渠、路2万亩,如益七公路侧渠,民主垸二干渠,张同、张下公路等;其次是农户房前屋后、小四旁4万亩;再者是湖洲土地通过芦林间作、工程开发4万亩。同时,加大平原湖区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面积,加快丘岗山地改造,提高林分质量。
3、提高效益,进一步推进林业产业。突出发展花卉苗木和油茶产业。一是做强花卉苗木品牌。支持新鲜花卉苗木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做精做优花木品牌;积极牵线搭桥,引进朝阳文帆园林实业有限公司,在我区建设万亩彩叶植物大观园(新桥河石牛谭水库以北,属迎风桥楠竹山等村);用好用足中央支农政策,发展小额农贷,支持农户种植花卉苗木;落实林改精神,鼓励土地流转集中,整合生产能力,助推花卉苗木生产力的扩大和品牌的提升。二是发展油茶产业。结合全省建设1000万亩高效优质油茶基地发展规划,争取国家林业血防支持油茶低改政策支持,对现有3.5万亩低产油茶林进行全面改造,并新扩油茶林1.5万亩,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建成5万亩高效优质油茶基地,再造资阳新一轮“绿色银行”。
4、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发展机制。一是稳步推广大户承包与农户参与合作联营管理机制,加强农户房前屋后等各类林地的造林与管理。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现有杨树资源的健康生长,可充分发挥公司成功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将全区所有杨树资源统一交森华公司经营管理,政府、公司、农户三家利益共享,视情况具体确定承包方式或利益分配比例,同时,延伸林业产业链条,重点支持森华公司自办林板一体化加工企业。二是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立体生产模式。在花卉苗木生产和油茶产业发展上,都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鼓励推广这个模式。三是按新型工业化要求,整合提升加工生产能力。改变现有上百家竹木加工企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局面,走联合发展之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一家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低的大型企业,对现有小型竹木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武装和改造,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引领林业产业整体水平,推进全区林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