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国中:浅谈株洲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8-03 17:41
信息来源:
一、我县油茶产业现状
株洲县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南缘,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14万亩,其中油茶面积40.5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36%,是全省油茶中心产区之一。全县境内19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河东片洲坪、南阳桥、淦田、渌口和河西片雷打石、三门、堂市、王十万等乡镇,面积集中连片在3万亩以上的有6个乡镇,而且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水陆交通非常发达。但由于我县大多数油茶都是一百多年的老林,现在普遍都将进入衰老期,另外因为品种不纯,管理粗放,油茶的产量低而不稳,常年亩产只有4-6公斤。
我县通过九十年代在洲坪、南阳桥引进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新品种以及近年退耕还林、长防林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对原有的一些老油茶林进行改造,现已初见成效,新品种已进入盛果期,每亩测定鲜果出籽率52.3%,干籽出油率35%,每亩产油可达40公斤,大大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林农的经济效益,全县林农开发油茶新品种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我县油茶产业发展思路
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油茶产业发展意见》(湘政发[2008]22号)文件精神,株洲县委在八届二次全会提出实施“三大二基”发展战略目标(油茶、牲猪、粮食),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我县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体林权制改革和国家政策支持为动力,培育资源为基础,科技创新为依托,培育壮大产业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实施的原则,实行新造、品种改良和油茶低改工程相结合。加快油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至2015年,全县发展油茶总面积50万亩。其中:建立高产油茶示范基地20万亩(新造高产油茶示范林10万亩,品种改良10万亩);油茶低改20万亩,力争油茶年均亩产油达到40公斤以上,全县实现年产油2万吨,通过加工增值产值达10.0亿元。
(三)产业规划和布局
1、基地布局。以现有油茶面积大,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的乡镇为基础,以京珠、沪昆高速、320国道以及S211两旁为重点。逐步形成我县“四带两区”油茶生产格局,即:京珠、沪昆、320、S211产业带;河西产业区、渌口产业区。具体乡镇是淦田、洲坪、南阳桥、渌口、仙井、姚家坝、白关、雷打石、三门、堂市、古岳峰、王十万等12个乡镇。
2、苗木培育基地。在洲坪乡和朱亭镇建立一个50亩无性系采穗圃和50亩苗木培育基地。
3、实施步骤。第一步,建好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和示范样板林。至2010年底,建成50亩的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和50亩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生产基地,年产苗木250万株;至2012年,全县建成13万油茶示范样板林(新造林3万亩,品种改良2万亩,油茶低改8万亩)。第二步,加速推进示范基地建设。至2015年,全面完成27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其中新造林7万亩,品种改良8万亩,低改12万亩,使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到50万亩。
三、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株洲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主管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县政协联系农业的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办、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移民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林业局内,负责油茶产业化发展具体工作,由县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重点油茶产区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油茶产业发展工作。
(二)建立激励机制
(1)积极申报项目,走项目推动的路子,力争我县进入省级和国家级的油茶重点县行列,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投入。
(2)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到我县进行油茶开发。鼓励企业按“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整合“涉农”资金。将林业项目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移民资金和国土整理等相关涉农资金实
(4)拓宽融资渠道。沟通、协调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发展油茶产业,鼓励民间资金向油茶产业倾聚。
(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1)充分运用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引导油茶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鼓励规模经营。
(2)扶持种植大户。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兴办油茶林基地,集中连片开发,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局今冬准备在洲坪、南阳桥、姚家坝、王十万、平山、堂市等油茶重点乡镇新造5-8个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要求面积都在500亩以上,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3)加大对现有油茶林改造力度。通过对现有油茶林实施修、铲、补、改、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实行油茶高接换冠,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增加单位面积的产油量,提高其经济效益,真正体现出油茶的三大效益。
(4)加大油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在油茶林集中的乡镇 、村组举办油茶新技术培训班,发放油茶栽培技术资料,以推广油茶业新技术;对油茶新品种采取先引种试验,后推广,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促使油茶品种的改正,提高茶油的品质和产量。
(四)加强技术服务
林业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服务,要密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加快现有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其服务本领;重点乡镇要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要严格把握种苗质量关,为造林更新提供优质种苗。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2期,培训人员不少于600人,用3年时间使每村每组不少于2名油茶栽培技术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