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碧球:打造杨木加工品牌 推进杨树产业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8-25 17:41 信息来源:
  汉寿县自一九七七年引进欧美黑杨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长江以南最大的杨树生产基地,并享有“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杨树的发展、资源的增多,以杨木为原料的经营、加工企业迅猛发展,且涌现出了“国珍木业”、“洞庭木业”、湘木王木业、兆峰木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为汉寿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寻求汉寿杨树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探索杨树生产大发展,木材深加工的最佳模式,我们最近对全县杨木加工企业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
  一、汉寿县杨木产业的现状与优势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可满足林木工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
  我县杨树栽植面积已达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80多万立方米。按10年一个轮伐期,每年可砍伐6万亩,产材50万立方米,全县加工企业年需材量30万立方米,可大大满足原材料的供应,且运输成本低,选择性大,有原材料充分利用的优势。
  2、有一定的加工优势,可生产大批量的杨木产品。
  目前全县共有175家注册的加工企业和杨木产品经营企业,总投资为6300万元,且投资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没有银行贷款,大部分利用自有资金滚动积累而成。其中投资在20-30万元之间的中户企业有165家,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大户企业有7家,特别是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大型企业已有3家,即“国珍木业”、“洞庭木业”、“湘木王木业”。全县杨木加工行业共有系列加工设备820台套,日加工原木能力可达800立方米,年产值4.5亿元,其中“国珍木业”、“洞庭木业”、 “湘木王木业”、“兆峰木业”四家每月可处理原木5000立方米。如果让全县设备“吃饱”可日产装饰板800立方米,拼板1100张,细木工板1300张、胶合板1000张、中板80立方米。
  据调查统计,目前杨树加工行业共有从业人员近6000人,每年发放工资3900万元左右,每年为国家缴纳育林基金180万元,各种税费近1500万元。
  3、有一定的经营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据《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我国每年需要木材及其产品3亿立方米,加上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供需缺口和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汉寿作为“中国黑杨之乡”久负盛名,在速生林材类、尤以汉寿杨木纤维细长、色白为上品,成为市场需求的首选,再加上多年来各业主苦心经营已经拓开了国内的广东、福建为主的成品市场,以本省包装行业为主的粗料市场,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的精品市场,都还有很大拓展潜力。目前为杨木及其产品,已日趋成为其他木材的代用品,装饰材料的必用品,精制家具的常用品,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技术产品。目前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生产简单的包装粗板和其他专项订制的半成品,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抢占市场能力弱。但可喜的是已有少部分企业开始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产品。如“国珍”生产的“指接拼板”常年销往北美及西欧。 “洞庭”、 “湘木王”、“兆峰”等厂家开发生产的拼板,细木工板、中板、胶合板,台板等都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产品市场。市场问题是加工企业巩固经营,开拓发展的关键所在。八十年代中期,我县的杨木加工企业以包装为主,仅限于株洲玻璃厂和长沙动力机械厂等省内几家企业,产品市场范围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挤占市场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县杨木加工产品不仅为国内20多个行业提供精品包装,而且开发出的指接拼板、中板、细木工板、缝纫机台板、高档实心门片、胶合板等十多个系列,几十个品种畅销广州、上海、西安等2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出口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虫材较多,难以提供品牌加工的良材。
  据砍伐现场调查,6米以上虫孔、树节较多,材料无法用,围堤一块杨树地砍伐180方,有用材只有60方,还有120方是虫材,只能做纸料。
  2、企业管理原始,难以适应高新发展的要求。
  全县小型加工企业多,体现在家庭作坊式的小型加工上,经营分散,小厂与大厂争资源,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产品是半成品,附加值低,在税收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贡献,这些小厂加工的原材料主要靠收购农户房前屋后的树木,据调查,全县现有从事零材收购的人员近百人,年收购量近2万 m3,直接销给本地和外地。
  3、市场化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整体竞争的能力。
  市场管理混乱、缺乏整体优势。作为中国黑杨之乡、100多家企业在市场上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各搞各,各顾各、企业之间少交流,不交往,人为造成信息闭塞甚至信息封锁,相互挖客户,抢市场,往往使得商家得利,整体受损。既损害了汉寿的声誉也损失了企业的利益。
  产品出口遭受“寒流”。国珍木业和洞庭木业的几个品牌产品,百分之八十是出口美国、法国等国家,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积压严重。如何化危为机,成为林业企业越来越紧迫,越来越深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几点建议和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锁定第一支柱产业的奋进目标。
  一是转变重营林生产,轻林产工业的观念。要真正体现林业经济效益、林业社会地位,必须加大林产工业的发展;二是转变“家有梧桐树,不愁金凤凰”的观念。认为汉寿有特色资源,有大的资源,就会有大企业和大产业。就招商引资而言,所谓“金光(集团)不来、银光(企业)来”,而事实上汉寿周边兴起的林工产业已经开始抢夺汉寿的资源。必须有紧迫感,大力鼓励外资或吸引客商投资,引进和建立消化资源的骨干企业;三是转变加工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观念。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不久的将来会退出汉寿林工产业的历史舞台,近年以20%以上增长速度发展的林产工业,随着黑杨的推进,正成为汉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匹“黑马”,朝着第一支柱产业的目标推进。
  2、夯实生产基础,提供品牌加工的良材资源。
  一是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林业血防、自然保护等杨树工程项目,增加资源。二是根据汉寿的实际,制定资源培育规划,搞好规模适度的人工造林,发展资源。三是创建森林资源安全小区,保护资源,要在丰家铺乡搞好安全小区示范点,建全机制,订好措施、搞好保护,按省厅要求搞好山林投保工作。四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打造杨树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控样板县,按照创建示范县的工作规划,搞好片、点、线的防治示范,促进无节良材,优材更替的全面实施,减少虫材量,提高木材质量。五是开发新树种、逐步改良老树品种。
  3、突出加工重点,做大做强高科技的林木工业。
  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一些杨树工业、林产工业正向整体化、高新科技化方向发展。因此,只有注入高新科技,提高质量,生产出新产品,才能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汉寿实际,一是做大做强科技型企业国珍木业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技术合作,进行“杨树改性”技术研究、解决产品开发深层次问题,同时加大开发已获国家专利的“无声隔间门窗”和“百叶天窗”产品。为促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该企业计划2010年完成一条年产量达5000立方米的百叶窗生产线的建设,可实现新增产值2400万元,利税500余万元。二是注入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三是搞好科技服务,给予科技扶持。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对企业高新科技产品和成果分别进行奖励。
  4、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杨木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①整合林业产业要素,可以大大拓宽林业发展空间。当前,林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林产品供求已经告别短缺时代,大宗林产品形成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汉寿的林业产业,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市场能否销售、竞争是否有优势和经济效益是否好的问题。因此,在资源供应、产品生产、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诸环节中,以及相关的土地、资金、劳力、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市场销售等要素方面,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彻底解决当前杨树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不高、资源消耗大的问题,避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争资源、抢资源,造成恶性竞争,影响发展后劲。对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清理整顿林区经营秩序,关、停、并、转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的小型加工企业;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带动产业大发展。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对技术进步快、规模大、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或名牌产品,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努力培养出一大批林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组织科技攻关,坚持产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林产品更新换代和林业科技进步。
  ②探索组织模式。一是组建加工集团,使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市场化,而且能促使加工企业走集团化、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二是建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市场,联结市场和农户。让农民进入市场,产销直接见面,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三是建立专业协会,通过利益的纽带,把企业和农户联结起来,依托林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牵头兴办合作组织,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侧重于营销,农户负责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侧重联系和服务。实行林、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形成更大范围的利益共同体,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③放宽产业政策。一是简化和下放林业产业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凡不涉及资源消耗或影响环境,符合国家林业产业政策的项目,尽量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二是放宽林业投。融资政策。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低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允许林业经营者以林木资产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鼓励部分龙头企业以林木资产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鼓励部分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做大做强,鼓励林业企业上市融资;三是减轻林产加工企业税赋。在维持当前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新建加工企业实行减征税收,让林产加工企业在放松的政策环境中加快发展;四是降低门槛。对外商投资办产业要在土地使用、税费、人才以及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真正优惠政策;五是制定有利于扩大产品出口的政策,完善林产品出口促进机制,提高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④切实加强领导。一是强化“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肩负起加快林产工业发展的重任,把林产工业当作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作发展汉寿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摆上案头,亲力亲为,协调解决林产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加强机构建设。县乡两级都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负责研究制订和落实林业产业政策,做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管理工作。加强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林业主管部门都要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专门力量,做到日常事务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做好林业产业建设中的协调和服务工作;三是明确职能,切实抓好林业产业行业管理,突出政府在加快发展林业体系建设中的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工业协调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梅碧球:打造杨木加工品牌 推进杨树产业发展

667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