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光:加快城乡绿化 打造生态家园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3-19 17:40 信息来源:
  一、围绕“生态更好”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从2001年以来,我市依托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狠抓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大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
  1、造林绿化事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自2001年以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近120万亩,是前15年造林的总和。完成义务植树8300多万株,营造林质量居全省前列。有林地增加8.1万亩,达到465.7万亩,森林覆盖率虽受冰灾的影响仍提高0.48个百分点,达到47.5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增加近400万立方米,达到1051.57万立方米,毛竹立竹生产量稳中有升,总数达到10189万根。至2009年底,林地面积占到了全市国土面积的45%以上,山区、丘陵区农民收入有45%、22%来自林业。
  2、项目建设又好又快。我市国家投资的林业建设项目由2001年单项的长江防护林,发展到现在的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九大林业重点工程,国家在我市的投资累计已达到9.3亿元。
  3、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在我市试点启动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85.5万亩,覆盖全市89个乡镇办事处,惠及80多万林农,国家每年下拨退耕还林资金近9000万元,按政策全部下拨到农民手中,使全市农民人平年增收30元以上。绿色通道工程。主要实施了上瑞高速公路双峰段绿色通道和上瑞高速公路娄底连接线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总投入350余万元。通过绿化,通道两旁将成线、成片、成林、成荫、成景。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全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面积303万多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50%以上,每年争取国家无偿资金1500多万元。市级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初步规划市级重点公益林15.87万亩,现在试点5万亩。长防林工程。第二期自2001年起在我市已累计完成营造林12.4万亩,争取国家投资963.0万元,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极大地遏制了我市江、河、水库周边的水土流失。森林城建设项目。自1997年3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2.2亿元,启动建设子项目49项,造林种草累计5万余亩,城区新植乔木10万株,大小灌木2470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85万平方米,封山育林累计146万亩,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和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分别达36.4%、38.6%,人平公共绿地达9.1平方米,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2006年娄底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2007年9月12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了对全国287个地级市的《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娄底市位列全国地级以上十佳宜居城市第八位。
  二、围绕“林农更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1、大力发展林业优势特色产业链。全市共有楠竹8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6.4%,立竹株数已达1.02亿株,竹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全市已形成以竹胶板、竹地板为主的竹产品加工体系,共有竹制品加工企业72家,年产竹胶板4.5万平方米、竹跳板35万块、卫生筷1.5万箱、竹木砧板100万块、竹凉席12万平方米、笋罐头500万吨。涌现了双峰石牛乡“山上办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这样一批特色乡,形成了我市竹产业开发的规模效益。
  2、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我市共有9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14个景区,198处景点,经营总面积25.3万亩。在森林旅游产业开发上,我们紧紧围绕把森林公园建成“城市后花园”这一目标,着力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目前已实现年接待旅客25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5亿元。
  3、大力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我市规划完成1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年油茶产值达10亿元。目前,已完成新造2.2万亩,低改1.3万亩,良种育苗710万株,良种苗数达到608万株。各级林业部门加大了油茶项目的包装力度,积极与上级林业、发改部门联系,争取了更多的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确保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娄底林业的发展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已达44.5亿元,林农每年从林业的直接收益中就超过1亿元,林区财政收入和林农收入来自林业的比重高达45%以上。
  三、围绕“林业更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9年3月开始全面铺开,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完成产权明晰现场核实面积508.69万亩,发放林权证203.61万亩,分别为主体改革任务的89.9%和36%。以林改为契机,加快林业产权市场建设,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加速向林业流动,进一步优化全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我市林业产业向基地化、市场化、集团化发展。要着力推进林业对外开放,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林业发展,培育一批能带动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四、围绕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重新谋划下阶段城乡绿化工作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的绿化决定,加快我市城乡绿化建设步伐,共同建设好自己的生态家园,对今后三年我市城乡绿化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总体安排如下:
  主要目标:到2012年,娄底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3.2%,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进入国家级森林城和国家园林城市行列;各县(市、区)城区绿地率达33%,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9平方米,1—2座县城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行列;乡镇机关50%达到县级园林式单位,30%达到市级园林式单位,10%达到省级园林式单位;新建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5%,70%的单位达到市级园林式单位的标准;完善和提升绿色通道的功能和档次,沟通县城和中心城区的主要公路、铁路、河流全部建成景观风光带,其他宜绿通道地段100%绿化;全市宜林荒山和火烧迹地全部绿化,有林地面积达到49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00万立方米以上;启动环娄底城区生态建设,生态圈成为环绕城市的绿色屏障。
  (一)要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内涵丰富,产业体系庞大,产业链非常长。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林业产业发展观念,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充分激发广大林农的主动性、积极性,力争在3年内重点扶持培育10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形成油茶、毛竹、林纸、林板、家具、木竹制品、林食、林药、林化9大优势产业集群,到2012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保持在12%以上。一是力争工业原料林建设取得新突破。要以松、杉、竹、杨、桤、桉6种速生树种为重点,切实加快工业原料林培育,特别是要大力培育乡土珍贵树种和大径材,以满足林产工业不断增长的原材料需求。二是力争发展木本油料取得新突破。抓住我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大力推广普及优质油茶种苗和丰产栽培技术,加快100万亩高产油茶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满足社会对自然、绿色、可再生、可降解林产品的旺盛需求。三是力争林产品精深加工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丰富加工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林产品品牌,打造具有娄底区域特色和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林业经营效益。四是力争森林旅游取得新突破。结合我市特有的气候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历史文化名人和湖湘文化发源地优势,加强森林旅游规划指导和系统开发,以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为依托,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生态疗养业,特别是要加快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品牌。
  (二)要努力打造生态家园。主要抓好“三边” (城市周边、道路两边、河流岸边)造林绿化和农村造林绿化工作。“三边”造林绿化工作通过实施封、造、补、改、护等营林措施,完成娄底市城区和五个县(市、区)城镇及主要乡镇周边,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国省道、铁路、观光旅游线两边,湘、资两水系和大中型水库库边等第一层山脊线或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的新造及残次林改造总面积为6.8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三边”两侧绿化带造林900公里。
  各级政府要把“三边”造林绿化作为主要工作,牢固树立“为官一任,绿化一方”理念,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抓出成效。一是打造娄新高速百公里精品绿色通道工程。由市林业局、交通局、公路局拿出规划,作为项目向省申报,由书记、市长任组长,县市区主要领导为第一负责人,分段负责,机关干部以义务植树的方式分段包干完成任务。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也要有自己的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一批“三边”造林绿化示范基地和样板工程。二是境内省、市级以上公路由市交通局、公路局负责,县市区配合,县级及以下干道由县级负责,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多色彩、多层次、多树种”片状绿化带,使绿色通道四季常青、季季有花。潭邵高速、娄涟高等级公路、S312、S1808线等作为全市“三边”绿化的重点,到年底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由市政府奖励,验收不合格,将通报批评。三是完成湘水、资水和大中型水库旁边第一层山脊线或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的新造和残次林改造;加强涟水、孙水河、资水和水府庙等自然生态保护和湿地景观恢复,形成特色的风光休闲带。四是搞好市、县级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以城市绿地系统为中心,在城市周边环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林,并与外围的森林、田园结网成片,构筑绿色屏障,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优良环境,市本级要将双江、万宝森林生态区和仙女寨风景区建设纳入绿化重点项目,全面改造和补植。县级城市要搞好外围自然山体的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改善林相。
  农村造林绿化工作:一是宜林荒山以油茶和水果蔬菜为主,油茶产业规划2015年100万亩的规模,2010至2012年至少要完成60万亩。因今冬明春要新造5万亩,目前,中央和省安排了1万亩的补助资金(200元/亩)其余4万亩需市、县两级补助才能完成。这样,油茶产业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加大农村小城镇绿化力度,全市80个乡镇,3200个村,现达到市级园林式单位标准的很少,要继续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和“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经过三年努力,使50%的乡镇达到县级园林式单位标准,30%达到市级园林式单位标准。市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以奖代投,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三是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普查表明,我市共有古树名木19471株,其中大树和名木6222株,但存在人为破坏严重,生长状况较差,死亡率高和非法移栽现象严重等问题,加强保护迫在眉睫。要积极落实市委书记办公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古树名木认养工作;要参照外地经验,古树挂牌和建档立卡,把古树名木保护纳入生态保护的基本建设投资范畴,以保护森林中的瑰宝。
  (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重视林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改善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要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将林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国有林场、95%以上的林区实现通电、通水、通讯。要加大森林防火投资,完善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设备。要统筹推进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建设,加大林场职工危房改造力度。
  (四)要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商品林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确保指标分配公平及时、采伐活动简便易行,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针对改革后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森林资源资本化、服务对象分散化的新情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政策指导、行政执法、科技支撑和公共服务上来,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
  (五)要努力维护生态资源安全。维护森林资源安全是巩固林业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必须始终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放在林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一手抓生态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一手抓森林资源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要完善政府主导、群防群治的“三防”(防火、防虫、防盗)工作机制,把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林业灾害防控纳入政府应急管理,科学制定防控方案,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全面落实责任举措,不断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努力把林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的建设和保护,提升湖南生态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办理一案、教育一片,切实维护林业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当前,天干物燥,是森林火灾高发期,全市各级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肖正光:加快城乡绿化 打造生态家园

667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