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关于溆浦县现代林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9-10 17:40
信息来源:
溆浦作为全省重点林区县,如何做大做强林业事业,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助推全县经济后发赶超,成为全县上下共同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经过多番调研和充分地论证,认为在我县林业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大构建“三大体系”力度,逐步建立一个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管理先进、内涵丰富的现代林业体系,从而为构建和谐溆浦、生态溆浦、发达溆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全县林业基本情况
国土总面积51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5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6%)。境内群山起伏,溪河纵横,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肥沃,适宜各种林木生长。全县有木本植物97科726种,主要产材树种为松、杉,年产木材10余万立方米。此外,还盛产楠竹、茶油、桐油、松脂等多种林产品和林副产品。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林业按照“大基地提升大产业,大林业促进大生态”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国债造林、工业原料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使我县林业逐步走向复苏。据森林资源更新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28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73%,森林蓄积量达406.6万立方米。
二、现代林业的定位
现代林业是以生态、经济、社会最优整体效益为中心,以保护森林、优化环境、发展经济、富裕人民,以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为目标,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本点,以林业产业社会化、市场化、集约化生产为产业内容,以建立林业与人口、社会、经济、资源、能源、环境等各个方面以及林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协调的高效益持续优化发展系统为宗旨的林业发展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三、工作成效
2008年,我县林业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争创特色、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推进措施,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促进了林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造林绿化扎实开展。我们在巩固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坚持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思路,努力改善林业投资环境,全面加强林业工程建设。一是工业原料林建设取得实效。经市级检查验收,2008年全县共营造工业原料林4.3万亩,为市里下达任务的113.2%。同时,2009年度工业原料林建设进展顺利,现已落实栽植4.1万亩。二是退耕还林后续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补植苗木275万余株,补植补造面积307.6亩,切实巩固了工程建设成果。在10月份的省级、国家级的验收中,我县退耕还林面积核实率和质量合格率都达到了99%以上,顺利通过验收。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5.9万亩(坡耕地造林21.1万亩,荒山造林24.3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开展政策兑现6次,兑现补助2.1978亿元(其中,粮食补助20066万元,生活补助1912万元);三是“三边”绿化掀起热潮。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我局以“3.12”植树节为契机,不断完善义务植树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实施形式,积极创建义务植树基地,有力推动“三边”绿化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和基地化。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局党政领导及技术人员下到各办事处、乡镇,协助其搞辖区内的“三边”绿化工作,确保整体工作平衡发展。目前,全县已完成林地绿化5342.1亩,占年度总任务(4405亩)的121%,完成公路行道树栽植1236.7公里(其中连接线80公里,县、乡、村道路1156.7公里),完成河流滩头及两岸绿化30公里,县城街道新栽绿化树340株。
二是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去年,我们将依法整治林政秩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组织林业公、检、法及林政执法单位适时开展了“火案侦破行动”、“飞鹰行动”、征占用林地清理整治、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整顿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征占用林地意识,规范林区经营加工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全年共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项目19起,面积34公顷,征缴森林植被恢复费21.6万元;依法查处各类涉林案件218起,结案218起,收缴违法木材3147立方米,追缴林业规费24.9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完成了全县40家经营单位和28家加工单位的年审年检工作,依法关闭无证经营加工企业5家。同时,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疫情,实现了省、市下达的控制目标。
三是林权改革取得实效。自我县被列入全省林改工作试点县以来,我们深入调研、集思广议,全力破解阻碍林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方面,全力搞好产权明晰工作,扎实推进林权换发证。我县林权换发证涉及354.2万亩林地,且全面启动时间较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对此,我们聚全局之力,将换发证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在人力、财力、物力予以全力支持,并通过返聘退休老技术员、成立专门的林权证打印办公室等措施,扎实搞好换发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外业核实336万亩、内业整理328.7万亩、数据输机301.5万亩,分别占总任务的95%、92.8%、85.1%。另一方面,在扎实搞好主体改革的同时,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圆满完成了林业机构改革、森林灾害保险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配套改革任务。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中,县里将林业系统核编人员纳入了县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彻底扭转了过去以费养人的被动工作局面。由于各项工作扎实,在省里组织的检查验收中,我县的林改工作得到了省验收组的充分肯定,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四是林业产业发展加快。现已初步构筑起集人造板、精细木地板、林药和森林食品于一体的林产品加工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规模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鸡蛋枣、金黄蜜枣、脆蜜桃分别获全国红枣博览会银奖、省农博会金奖。宇星细木工板在省内外市场赢得了较好声誉。全县年竹木加工量已突破4.8万m3,木材加工率达70%以上。同时,种苗花卉、生态旅游等产业也有了新的起步,全县大林业总产值达6.5亿元。
五是生态公益林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我县纳入省级和国家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的面积为52.5 万亩,涉及29个乡镇(场),每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62.5万元。。我们严格按照《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使全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县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照现代林业建设目标任务,以更高的发展要求来审视,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与我县重点林区县的地位很不相称。森林资源的增长处于恢复性质和低水平发展层面上。森林面积少,有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仅为79.1%,低于全市2.8个百分点;林分质量差,亩平蓄积仅为1.1立方米,低于全市2.1立方米平均水平;营造林面积保存率低,每年因火灾致使森林损失面积高达5000亩,以致年年造林不见林。
二是林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在全县26家加工企业中,规模企业仅3家,占企业总数的11.1%;年木材加工能力最大的为30000立方米,最小的为100立方米,平均每家企业的年加工能力仅为1500立方米。企业群体大与加工规模小的问题,导致资源利用率偏低,企业竞争能力偏弱,对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极为不利。同时,原材料供应不足,全县竹木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可年加工松木6立方米,杉木7万立方米,楠竹40万根,年原料缺口达3万立方米,楠竹20万根。
三是林业生态体系很不完备。突出表现为城镇绿化、“三边”绿化水平低,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的保护管理有待加强。
四是林业经济效益和林农收入水平较低。全县有林地亩均年收入仅27元,林农林业年纯收入不到300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0%。
五、对策及建议
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出发,切实加大现代林业建设力度。
一是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升我县造林绿化水平。首先,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工业原料林、“三边”绿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年递增4万立方米的目标。工业原料林是我县林业加快产业化进程的重点工程,是影响深远的富民工程。必须坚持按照 “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在总结过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溆浦县工业原料林管理办法》,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工业原料林成果。其次,要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我县林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68.6%,森林覆盖率已达55.73%。但是从总体来看,全县森林质量不高,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低,可伐资源总量不足。现在关键问题已不是提高森林覆盖率,而是森林质量的提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对此,我们应科学把握加快森林培植与强化资源培育的关系,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加大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加快推进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突出质量的转变,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提高绿化的成效,巩固绿化成果。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加快推进由单纯的绿化向建设生态功能型的转变,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三是在发展空间上,加快推进由单位辖区绿化向参与社会造林的转变。积极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法律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加快推进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促进全民义务植树、机关庭院绿化美化、荒山荒地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三,要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当前,我县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绿化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城乡绿化脱节、城市绿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尤其是城镇四周和主要道路两旁,植被破损,林相残缺,严重影响我县对外形象。当前应着力抓好以城镇周边、公路两边、河道两边为主要内容的“三边”绿化造林工作。通过抓好“三边”绿化造林,推进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促进我县造林绿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对“三边”绿化工程应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三边”绿化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二是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不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不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就我县而言,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溆浦特色的林业产业。一是加快油茶产业建设,大力发展高产油茶林。利用全国大力发展油茶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以湘油系列为主的油茶林,通过企业集团带动、基地带动和大户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二是稳步推进金银花、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和林产品精深加工。把产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骨干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增强对林农增收、林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依托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开发思蒙风景区、米粮洞原始次森林、山背梯田等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科普教育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三是以法律为准绳,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示范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