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远飞:发展现代林业 打造生态桂东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12-17 00:00 信息来源: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湘、赣两省接壤地带,全县以中山地貌为主,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湖南省的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146936.8hm。,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121335.8hm。占82.6%;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为113978.1hm。,森林覆盖率达到77.6%。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3638217.Om。,其中森林蓄积量3608550.0m3。
  一、桂东县现代林业建设条件分析
  1. 区位条件分析
  (1) 经济区位
  桂东县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且近邻广东,属泛珠三角经济区域范围。与郴州、长沙、广州、南昌等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约300.0—500.Ok.in,从目前的交通状况看,抵达上述周边城市约需3—7小时车程,由于受区间交通的制约,境内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岳(阳)一汝(城)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改善桂东至周边大中城市的交通状况,届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成为以“绿色”为主题的桂东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不仅为桂东现代林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也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 生态区位
  桂东地处南岭山地北翼、罗霄山脉南端,境内自然景观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素有“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境内不仅仍保存有4000.Ohm2的原始森林,也是我国银杉、南方铁杉、穗花杉保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桂东也是湘江和赣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林区,湘江、赣江的部分支流就发源于桂东境内,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湘江流域和赣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有着极其重要地影响。其重要的生态区位不仅对桂东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桂东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较高的建设平台。
  2 .林业生产经营潜力分析
  (1) 林地资源利用空间
  桂东县现有林地资源利用率较高,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更新数据统计,全县林地资源利用率已达到97.5%以上,现有林地资源已基本得到开发利用,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的潜力较小。根据《桂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全县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需求分析,到2020年,全县林地面积将保持在121590.8hlIl2以上,可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80.O%以上。
  (2)林木资源增产、增效潜力
  根据桂东县2008年森林资源更新数据分析,全县现有乔木林分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仅为45.1m3/hm~,略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较大。全县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也仅为48.2m3/hIⅡ。,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林地利用效率不高。根据桂东县林地的立地条件和局部区域集约经营实践结果分析,通过先进营造林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全县乔木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可达到60.OQ/hlIl2以上,用材林(乔木林)可达到90.OQ/hIIl2以上,林木资源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效潜力。
  3. 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
  (1) 有利条件
  桂东县发展现代林业的有利条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县委、县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的发展,并确立了建设“生态大县”、“林业强县”的发展目标。二是从乡、村领导干部到普通农村居民都具有强烈的爱林、护林责任意识,且具备一定的林业生产经营经验和技术。三是乡村集体(联营)林场经营有序,充满生机。全县现有乡、村集体(联营)林场65个,经营总面积达到34345.5hm2,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2 8.3%,不仅为桂东林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全县林区的富裕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不利因素
  桂东县建设现代林业的不利因素主要存在四个方面。一是县财政支撑能力较弱,加之林业项目投资时间长,风险大,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受到一定制约,项目(投)融资困难较大。二是林产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经济实力较强的支柱产业,产业链短,且链接关系松散,不能形成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高端产品,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总量的增长。三是技术储备不足,人才资源薄弱。四是现行林业产权制度不完善。
  二、桂东县现代林业发展思路
  1 .桂东县现代林业发展定位
  秉承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现代发展理念,广泛引入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生态工程技术,通过多目标经营和现代市场机制做大做强桂东林业,最大限度地提升桂东林业发展的质量、素质和效益,构建起与桂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形成山川秀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桂东。
  2. 总体发展思路
  为打造桂花城,建设生态县,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大干三年,投资一亿元,全民造林,打造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实现“四增加一消灭”,即林木蓄积量要增加,森林覆盖率要增加,林农收入要增加,财政收入要增加。消灭所有荒山的工作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县林业局提出了实施135工程,即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30万亩速生丰产林,50万亩综合利用林。
  构建“点一线一面”协调配套的林业生态体系
  (1)建设思路
  根据桂东县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特点,自然灾害类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结合“山、水、路、城、村”的地方自然特色,构建起“点一线一面”协调配套的林业生态体系,形成“一城、两沿、三山、多组团”的桂东林业生态景观格局。
  “一城”:依托县城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环县城生态景观林提质改造和城区绿化、美化,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彰显“天然氧吧”、“自然空调城”等自然优势和特色的山区生态城镇。
  “两沿”:依托境内主要交通道路和江河湖库水系网络,通过沿线(岸)绿化、美化和两侧山地景观林建设,构建起集绿化、美化和生态防护于一体,展示桂东林业生态建设成就的沿路、沿江森林生态景观网络。
  “三山”:依托东部齐云山、西部八面山和北部鸡龙寨良好的森林植被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通过生态公益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建成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旅游于一体的原生态森林景观区。
  “多组团”: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对现代林业建设的不同需求,通过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灾后生态恢复、长江防护林、低效林分改造、生态廊道、环城镇(村庄、工业园区)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构建起多组团的林业生态景观板块。
  (2)重点配套建设工程
  为构建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结合桂东林业生态建设现状,重点实施生态公益林优材更替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恢复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城镇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工程、工业园区生态防护工程、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等。
  发展“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的林业产业体系
  (1)建设思路
  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使桂东林业实现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注重“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突出“林——油”(油茶产业)、“林——脂”(生物质能源)、“林——药”(木本药材)、“竹——笋”、“林——菌”(食用菌)等复合型产业模式以及“实木板材一细木工板一密度板材一木(竹)碳”等资源循环利用的木(竹)材系列产品生产加工模式。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推进商品林基地化经营,做大第一产业;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突出品牌宣传,致力做强第二产业;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龙头,林产品流通、林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发展的第三产业,构建起“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的林业产业体系。
  (2)重点配套建设工程
  为提升桂东林业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拓展林业产业链,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根据桂东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重点实施无节良材培育基地、珍贵用材培育基地、油茶基地、中药材基地、毛竹基地、食用菌培育基地、木(竹)材产品加工、茶油精深加工、中药材产品加工、笋(菌)等森林食品加工、森林公园建设及旅游产品开发、现代林业物流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项目。
  打造“物质一精神一制度”完美结合的生态文化体系
  (1)建设思路
  依托桂东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森林公园、林业科技博览园、林业科技示范区、绿色人居环境,古树名木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物质文化体系;拓展、引伸“原生态”发展理念,结合桂东实际,全面推广应用现代生态技术,推广、发展森林文学、森林音乐、森林绘画等原生态文化艺术,并通过学校教育和媒体、网络的全面参与,广泛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在全县范围内,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生态伦理、生态理念与生态意识,致力建设先进的生态精神文化体系;建立和完善与生态文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策、制度、机构和组织等,形成科学的生态文化氛围,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审美观,构建起科学的生态制度文化体系。
  (2)重点配套建设工程
  为繁荣桂东的森林文化,重点实施原生性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工程、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和展示工程、“红色”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古遗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生态制度和精神文化建设工程、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设、生态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建设、生态约束准入机制建设、桂东生态旅游暨桂花生态文化节、桂东原生态森林蔬菜美食节暨乡村梯田生态旅游节、和谐林区、幸福村寨、生态文明标兵创建活动等。
  建设“人才一体制一设施”紧密协调的基础支撑体系
  (1)建设思路
  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和监督机构(队伍)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深化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公安等森林防护体系建设;建立陆生动物保护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加强现代林业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搞好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林业,提升桂东林业基础支撑能力,构建起支撑能力强、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桂东县现代林业建设基础支撑体系。
  (2)重点配套建设工程 重点配套实施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设、森林分类经营体制建设、森林资源防护及监测体系建设、林区道路以及站(场)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种质基地及科技苗圃建设、林业干部队伍建设等。
  三、桂东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桂东县现代林业建设领导小组和组织管理机构,以切实加强对全县现代林业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同时,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现代林业建设成效列入乡(镇、场)一把手工作业绩的主要考核范畴,定期进行评估考核。
  2.政策制度保障
  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主导和决策作用,通过政策和规章来激励“群众”、激励“市场”;建立流域、区域合作共生机制,协调解决区域的生态问题,协调好不同地区的利益关系,共同推进区域生态建设,形成整体最优的发展态势;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切实把“政府战略”转变为“公众战略”,加速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步伐。
  3.法律保障
  建立和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现代林业建设的政策、制度和法规体系;强化各级政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切实履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法定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健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
  4.资金保障
  一是县委、县政府在制定以改善生态为导向的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现代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妥善安排;二是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借助国家加大对林业建设投入的平台,积极申报、主动争取,多部门、多途径寻求国家和湖南省的项目资金支持;三是充分运用现代市场机制,通过转让项目开发权、经营权、冠名权和广告权等途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现代林业建设。
  四、结束语
  发展现代林业是桂东实现“生态立县”的重要举措,是桂东打造“林业强县”的根本途径,也是桂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行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将现代林业建设付诸行动。同时,现代林业建设也是一项涉及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和湖南省的相关要求,结合桂东发展现代林业的具体条件,尽快编制完善桂东县现代林业建设总体规划,以确保科学、有序的推进全县的现代林业建设。

郭远飞:发展现代林业 打造生态桂东

667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