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云:桃江竹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12-14 17:40 信息来源: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下游,辖15个乡镇,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全县林地面积187万亩,森林覆盖率57.47%,是温家宝同志亲笔题名的“楠竹之乡”,享有“全国绿色小康县”、“湖南省重点林区县”、“湖南省林业十强县”等美誉。近年来,桃江依托资源优势,把握市场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竹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和支持林业发展,大量项目资金投入林业建设,为竹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竹乡,进一步推动竹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桃江竹产业概况
  竹产业是桃江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是桃江人民增收致富的一条主要途径。2008年,全县竹业实现总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竹业收入1400多元,约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经过多年的发展,桃江竹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一是资源供应相对稳定。目前,桃江毛竹林面积达91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48.7%,立竹总量达1.68亿株,年可伐竹材2000万株。同时,在市场的调节下,形成了以桃江为中心、周边10地市为外围的竹资源供给平台,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二是竹业企业蓬勃发展。桃江共发展各类竹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以上的15家、5000万以上的6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50多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省市龙头企业13家;外贸出口型企业2家。从生产类型来看,竹胶板企业和竹凉席企业居多,分别达41家和110家。
  三是竹制产品丰富多样。各类竹制产品涵盖建筑建材、家具用具、工艺美术、食品医药、日用化工、植物纤维等多个领域,多达400多个品种,其中以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工艺品、竹家具、竹笋等为主,并形成了较大的竹胶板、竹凉席集散市场。
  四是产业呈区域化布局。竹业企业主要集中桃花江、武潭、鸬鹚渡等乡镇,其竹业产值占全县的45%以上,形成了区域化布局。同时,桃花江的竹凉席小区、工艺品小区,鸬鹚渡、武潭的竹胶板小区等,同类产品企业集群分布,形成了围绕主导产品生产的资源供应、生产营销网络。
  五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从宏观上看,桃江竹产业从资源培育、原辅材料供应、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等各产业要素已由初始形态向市场化过渡,基本形成封闭的产业链条,竹资源综合利用已达80%以上,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逐步增大,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桃江竹产业开发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当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桃江自有竹资源虽有较大增长,但质量和产出量均亟待提高,且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遭受特大冰雪灾害,直接损失4000多万株,间接影响到竹资源的持续增长,整个资源体系的恢复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自产竹材仅能满足本县产业加工50%左右的需求,且材质较差,大多达不到如竹地板、竹家具等产品加工的要求。竹材供求缺口足以说明桃江对外地资源的依赖度,而外地竹材的引进又受到运输半径、市场价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旦货源受阻,将导致成本增加,甚至停工待料,远水解不了近渴,从客观上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
  二是产业综合实力不强。从产业总量上来看,桃江竹产业规模不小,但从单个企业来看,经济规模普遍较小,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品牌打造、设备更新均受到制约。企业组织结构多为家族、合伙人形式,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很难实现资本快速扩张和效益最大化。虽然形成了区域化产业集群模式,但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同行业内部恶性竞争激烈。科研与创新对产业的贡献度小,以科研和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能力亟待加强。另外,企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在2008年的冰雪灾害中,全县200家竹业企业厂房不同程度垮塌,其中14家完全垮塌,因灾重建造成停工少则一月、多达半年,整个产业出现停滞。
  三是经济危机持续影响。2008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桃江竹业企业纷纷停产或倒闭。作为桃江林产工业主要支柱的竹胶板行业受灾最为普遍,也最为严重,48条生产线中36条停产,产量和产值不到往年的60%,部分企业甚至倒闭,整个竹胶板行业几乎全线崩溃,竹地板、竹家具、竹凉席等几大行业也均未达到预期目标,竹业总产值较2007年下降1.3亿元。2009年,虽然停产企业均已恢复生产,倒闭企业已进行重组,甚至少数企业产销两旺,形势大为好转,但如果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或者持续时间较长,桃江竹产业仍面临着严峻考验。
  三、推动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桃江竹产业发展,资源建设是基础,产业开发是关键,既要靠市场效应,又要靠政府引导,既要推广成功经验,又要不断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科学谋划竹产业发展方向。应始终将竹产业列为桃江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之一,着力加大领导扶持力度。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林业、工业等部门为成员的竹木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竹木产业的领导和管理。贯彻实施《桃江县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决定》,重点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具备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品牌。通过深入调研,研究制定《桃江县竹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和宏观调控引导来促进竹产业发展,以科技进步和精深加工推动竹木产业升级。力争到2015年使全县竹木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二是加强资源建设,着力夯实竹产业发展基础。认真贯彻落实省林业厅提出的“测土配方、无节良材、优材更替、创新品牌”十六字方针,着力加强资源建设。结合退耕还林、长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通过领导牵头办点示范、以奖代投等形式,大力开展人工造竹,扩大竹资源总量,每年造竹不少于1万亩。坚持以科学育林为指导,加大资金、技术支持,以桃马公路、鸬松公路沿线乡镇为重点发展竹林,在巩固原有竹林丰产示范点的基础上,以桃花江等3个国有林场为主体建立大面积丰产竹林基地,不断提高竹木资源产出质量,每年实施竹林低改不少于3万亩,实施封山育林、留笋养竹等营林措施不少于5万亩,在桃花江竹海和桃花江林场两处启动毛竹现代科技示范园试点,积极开展竹资源培育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继续以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为主体,以省林科院为技术后盾,扩大毛竹材笋两用林定向培育基地面积,逐步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同时,突出抓好竹蝗防治工作,严禁乱砍滥伐,确保竹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应加快改革创新,努力化“危”为“机”。优化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以财政投入为主建立竹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基金,每年召开一次竹产业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对生产规模大、税费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进行表彰奖励。在资源林政管理、市场信息、人才技术引进、经营管理、企业融资等方面加强服务,切实优化竹产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把握商机、挖掘潜力。加速行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合股经营、强强联合等措施,按照“统一生产工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的模式,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延伸。组织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到竹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培训班、引进优秀人才、加强行业内部交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推动竹产业向集约化、科技化、精品化模式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名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申请ISO质量体系认证、实行质量达标检测,确保产品品质稳步提高,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优势品牌。
  四是加强政策扶持,努力增强竹产业发展后劲。长期以来,竹产业开发主要依靠社会资本投入,且主要集中在竹材加工利用和市场营销方面,对资源培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相对薄弱。当前,国家投入大批资金拉动内需、扩大生产,林业产业是支持的重点。建议上级政府以此为契机,加大对竹产业建设的项目、资金投入,从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扶持帮助。在资源培育方面,增加项目资金用于人工造竹、竹林低改、竹林丰产基地建设、竹林培育技术培训等,可以办点示范,也可以以奖代投,提高竹资源总量和竹材质量,为加工利用提供资源保障;在产业开发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认定、扶持力度,在出口退税、技术交流、商贸洽谈等方面提供优惠或便利,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安排项目资金鼓励和推动竹业企业原料林基地,扶持企业与林农联合组建竹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扩大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三者有效对接;在产销方面,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办会节搭建产销平台,帮助企业促销;形成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一体化网络,实现企业与林农双赢。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政府扶持应注重连续性和有效性,避免短期一次性投入,充分调动企业和林农的积极性,带动其自主投入,把直接输血改为增强造血功能,彻底打破林农自产自收、企业独立发展的传统格局,建立完善的产业化体系。

陈庆云:桃江竹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667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