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39号建议的答复
湖南省林业局
林字建〔2020〕32号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39号建议的答复
赵丛笑等5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保护极濒危物种绒毛皂荚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并结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投入支持保护南岳绒毛皂荚的问题
省林业局一直重视保护南岳绒毛皂荚。1954年,科研人员首次在南岳衡山发现5株绒毛皂荚,因其特有的生物和地理分布特性,南岳衡山成为全世界唯一的绒毛皂荚分布地。为抢救性保护濒危的绒毛皂荚,半个世纪以来,各级林业部门和科研机构开展了长期不懈的保护、救护、研究。1978年,原湖南省林业厅建立南岳树木园,重点实施绒毛皂荚就地、近地保护。1982年设立南岳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升格为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毛皂荚及其生境保护恢复迈入新阶段。2012年,绒毛皂荚保护纳入《湖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2012-2016)》,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岳区林业局就绒毛皂荚编制了专项保护规划(2012-2015)。2019年,绒毛皂荚被评定为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旗舰保护物种,纳入《湖南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计划》(论证稿)。2016年-2019年,我局累计支持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经费130万元。通过多年的人工培育、引种扩繁和野外回归,湖南省绒毛皂荚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迁地保存有600多株,成功育苗1000多株。目前,全国有9个省市近20个单位试种绒毛皂荚,绒毛皂荚种群恢复及其生境保护成效逐步显现。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切实强化绒毛皂荚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并按照相关要求加强专项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实效。
二、关于加强科技攻关,多领域开展绒毛皂荚保护的问题
通过科研人员长期研究攻关,逐步探明了绒毛皂荚在生态学、形态学和物候学上的致濒机理、适宜生境,为其种群扩繁奠定了技术基础。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绒毛皂荚抗逆机制,开展物种分子细胞学、基因组水平等基础研究有助于深入探明物种生存机理。南岳树木园研究人员通过嫁接、扦插等多种手段推动绒毛皂荚种群扩繁技术发展,先后获得湖南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随着基础研究重要性的凸显,近年来全省基础研究科研经费持续快速增加,为推动全省基础研究水平和源头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实施绒毛皂荚保育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省科技厅等多方面支持,推动南岳树木园等省内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机构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对接合作,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科学保护。
三、关于强化舆论宣传,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加强科普宣传,推动社会各界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全省各级林业部门通过“植树节”“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湿地保护日”和出版湖南植物图鉴等宣传活动,宣传动植物科普知识,推进机关、社区、学校、乡村提升人人参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理念。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利用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优势,已成为集保护濒危物种和实施自然科普教育双重功能的生态示范基地。2020年3月3日,省林业局通过微信、展示展览等形式,以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体,对绒毛皂荚等珍稀物种开展宣传,收到较好效果。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绒毛皂荚等濒危物种保护宣传方式方法,坚持深化传统宣传与探索新媒体宣传手段并举,巩固“政府 公益社会组织 公众”宣传力量,吸纳壮大新宣传力量,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舆论环境,为建设生态强省贡献力量。
感谢你们对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林业局
202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