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九嶷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12-27 11:38 信息来源:
  
  一、自然环境概况
  本区位于宁远、江华、蓝山三县交界处,在宁远城正南方60里,东邻蓝山,西接道县,南与江华交界,北与本县麦地乡,香花铺乡相连,地理位置是东经111° 30¢ -112° 30¢ ,北纬25° 10¢ -25° 24¢ 。总面积8.5万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万亩,境内均属宁远国营九嶷山林场管辖。
  九嶷山是萌诸岭支脉北向东延伸部分,又名苍梧山,共有九峰,以舜源峰最高,海拔1600米,其周围还有峨星、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和桂林八个山峰,每个山峰形态无甚差别,九山相似,行者疑惑,因名九嶷,是潇水和广东珠江支流的发源地。整个山势南高北低,山峰起伏重叠,气势逶迤磅礴。
  东部山地主要为花岗岩、沉积岩,西部多页岩、砂岩、板岩。海拔500-600米为红壤,600-1200米为山地黄壤;1200-1700米为山地黄棕壤。一般上层厚30-50厘米,有机质含量高,呈酸性,PH值4.5-5.0。
  本区气温较高,年平均18.5° C,一月平均气温6.9° C,七月平均气温29.1° C。年降雨量1491毫米,10-12月为少雨季节,1-9月为多雨季节。半山以上几无酷暑,气温低,湿度大,云雾多,气候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山地年降雨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冬季海拔1200米以上常有雪和冰冻。
  二、生物资源概况
  (一)植物资源
  本区是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带,华南区系的植物比较集中,植物种类丰富,属国家保护的树种有10种,其中二级保护树种有5种:福建柏、杜仲、金钱松、银杏、篦子三尖杉。属三级保护树种有5种:绒毛皂荚、领春木、银钟花、华南五针松、八角莲。特别是绒毛皂荚除南岳有2株外,本省还只有这里才有。
  本区还是本省竹类的集聚地,有驰名中外的斑竹,有方形的四方竹,有每节凸出似罗汉肚的罗汉竹,在大于菜碗的毛竹,有小于筷子的重巴竹,有丛生性强的冻竹,有耐脊薄的花竹,有紫色的紫竹,黑色的青竹,以及娃竹、便竹、花壳竹、空筒竹、水竹、油竹、苦竹、金竹等20余种。斑竹又称泪竹、湘妃竹,是九嶷山的特产,分布在主峰三分石西南坡的驻龙门大板寨一带,纵横约20余公里。该地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4-85° C,夏季无酷暑,平均气温28° C,冬季平均气温3° C,极端最低温-15° C,相对湿度15%,春季湿度达到饱和状,年降雨量1450-1800毫米。这一带地势平坦,风害少。土壤为砂岩发育的砂质土,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PH值5-6.2。泪竹抽枝发叶,5-6年后生长旺期基本结束,枝叶开始老化,抵抗力减弱,加上当地湿度,大红藻类、紫褐藻类等侵蚀寄生竹竿,使竹竿逐渐形成红、青、绿的斑点,随着斑竹的进一步老化,斑纹也更加明显,密度增加,颜色也更加深亮。但近年来斑竹遭到严重破坏,现保存面积不过万亩。
  境内直菌资源有木耳、石耳、松菇、草菇、香菇、灵芝等。药用植物也极丰富,有黄花草、三七、黄精、接骨茶、铁莲角、金珠盖凉伞、小木通、追骨风、红花道水莲、状骨风、狗蛇风、何首乌、九龙狮子草、七叶一枝花、鸭脚风、走马风等百余种。
  (二)动物资源本区属国家保护动物初步了解有4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1种:金钱豹。二类保护动物有3种:穿山甲、麝、金鸡。详细情况有待考察。
  三、社会经济状况
  保护区为国营九嶷山林场范围,林场现有干部12人,工人49人,家属88人,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有干部4人护林员10人。境内有天然林5.4万亩,人工林3.1万亩。其中3.7万亩为国有林,4.9万亩为集体林,林场有水田80亩,除核心保护区外,其他各地仍在进行生产活动。
  
< img src=""/>

宁远九嶷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67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