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创新发展林下经济惠及农民千万家
涟源市把林下经济这一传统产业当作新兴产业来发展,创新发展思路、方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经济规律来谋划,当作林业转型升级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举措来落实,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真正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做好,推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富民产业,惠及农民千万家,为建设绿色涟源和加快富民强市做出了新贡献。
一、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林下经济该市有重点地发展,有重点地规划布局,按照“一市一业(多业)”,“一乡(村)一品”,确定主导产业,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发展模式,搞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林下油茶、林下中药材、林下花卉,要按照林地和森林资源分布情况,确定适宜发展的品种,规划发展区域和规模,培育主打产品,形成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全市建成珍贵花卉苗木基地5000亩、油茶林基地50000亩、木本中药材基地20000亩。
二、创新发展机制。建立“以奖代投”的财政扶持机制,把有限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加上部门行业投入的资金整合后重点向示范典型、示范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倾斜,扶强扶优,以奖代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放宽金融信贷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大林下经济发展投入力度,切实解决资金“瓶颈”问题。重点扶持博盛生态园、祥兴油茶、孙水河谷蓝莓基地等龙头企业,使其做大做强,进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培育市场体系。要按照园区经济发展的方式,在一定区域,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主要产品发展区域,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同时鼓励新兴市场主体准入,扶持和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对已成为规模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立网上订单农业,在乡镇所在地建立初级产品集贸市场,培育和建立好城乡畅通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使林产品走俏市场,不愁销路。
四、规范林地流转。在保持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林地流转,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林地流转后,林业部门按照公益林管理和林地用途管制等规定,加大林地监管力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不因林下经济发展而毁坏公益林、改变林地用途性质,避免借此乱砍滥伐,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必须严格按照林业的法规政策和技术规程操作,坚决制止和打击毁林违法犯罪行为。
五、加强科技服务。积极帮助农民和林下经济经营者搞好规划,提供信息、种苗服务;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建立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姻合作,构建产学研平台,组建产业研究与开发战略联盟,促进林下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市林业局建立了科技特派员“点对点”帮扶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定期上山下乡帮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林下经济发展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