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桓仁县把林改当作一项兴林富民的政德工程来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6-06-09 00:00 信息来源:
  本溪从去年开始在全市展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桓仁县在林改中遵循让利于民,还利于民的原则,把林改当作一项兴林富民的政德工程来做。林改后,该县参改的五个乡镇呈现出森林资源增值、林地面貌增绿、林农群众增收、党群关系增强、林区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进程。通过林改,不仅明晰了林业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让广大林农切实有权有责有利,而且放活了经营机制,规范了森林资源流转,使林农合法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林木林地资源和产品不断升值,林农收入大幅度增加。林改后,林地租赁价格普遍提高了5元/亩。年,比林改前增长50%;参改乡镇林农人均林业收入增加100余元,部分重点林业乡的林农人均增收幅度可达300多元。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林业建设,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据初步统计,2006年桓仁县参加林改的五个乡镇完成春季造林面积3.5万亩,比上年增长8.2%;其中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1.4万亩,速生丰产林0.6万亩;发展林下参、细辛、五味子的中草药材1.4万亩;发展大叶芹等山野菜0.4万亩。与此同时,广大林农科技兴林的意识明显提升,普遍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并且使用了保湿剂、生根粉和化学除草剂等高科技产品,有效的保证了造林的质量。全县今年春造的成活率普遍可达90%以上,造林数量和质量都创历史新高。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了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村民对山林有了真真切切的归属感,精心管护,不准进去放牧和捡大柴,并且相互监督,“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已成为自觉的行为。许多村成立了护林小组,订立了村规民约,健全了森林资源保护网络。例如像川里,村里从林业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雇佣了相应护林员,在看护好村特殊公益林和预留林地的同时,监护好村里的各农户、联户承包的山林。到目前为止,全村未发现一起乱砍盗伐案件。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在工作中,桓仁县始终把林改政策知情权、林改方案决策权全部交给群众,通过组织学习、宣传、运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林农受到了深刻有效的法制教育,增强了法治意识;各村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三分之二群众民主讨论决定林改方案,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通过这次林改,不仅搞清了山林四至,核实了山林面积,明晰了山林权属,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过去悬而未决的矛盾纠纷,从根本上消除了不安定因素。林改期间,共调处涉林矛盾纠纷500起,面积达2.2万亩。这些矛盾纠纷的妥善解决,使广大林农进一步增强了山林权属的稳定性和林区社会的安定感。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林权改革是一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系统工程。林改期间,全县各级党政组织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还权还利于民”的惠民政策,广大林农从实实在在的增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各级干部在林改实践中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亲民爱民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与林农朋友真诚沟通、热诚服务、打成一片,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满意,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巩固了党在新时期的执政地位。
  
  
< img src=""/>

辽宁桓仁县把林改当作一项兴林富民的政德工程来做

669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