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丹东林改异军突起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6-09-12 00:00
信息来源:
9月的辽东,秋高气爽。
记者随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一起到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的丹东市采访林权改革。此时的辽宁林改工作,已在全省展开,而丹东市的林改工作紧随改革步伐,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到今年年底前,他们将完成林改面积的50%。通过采访,丹东市扎实的工作和取得的可喜成果,都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林改,使林农会心地笑了
在采访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百姓的笑容,一副久违了的笑容。记者每到一个现场,每问起林改,当地群众都会非常主动热情地上来搭话。在宽甸县双山子镇四平村采访时,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民,指着自己家分到的林地笑着说: “姑娘啊,我跟你讲,这林地一分到手里,我这心里这个高兴劲呀,就甭提了,现在我不单有了吃饱饭的责任田,又有了足以够我养老的林地,我这把老骨头啊算是有了着落了。”
丹东市市长陈铁新在全市林改工作调度会上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直接关系到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林业部门要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体制变化带来的新形势,制定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林业产业,把农民的着眼点和注意力逐步引导和转移到发展林地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今春以来,丹东市凡是参加林改的地区,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广大农民踊跃投资造林、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各种山菜野果和中药材,今年全市群众自发性造林18万余亩,发展林地中药材4万余亩。
林改,盘活了150亿资产
丹东市现有农村人口140万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509.9万亩,森林蓄积量4500万立方米,92%的森林资源权属为集体所有。陈铁新市长给大家算了这样一笔帐,他说如果把活立木蓄积换算成价格计算,丹东就有150亿集体资产在山上,人均可达17000元,林地潜在价值是无法估计的,如果盘活这部分林地资产,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意义十分重大。改革的主体是农民群众,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兴林富民,就是让全市140万农民直接受益。以四平村十组为例,通过林木扶育人均收入当年就增收700多元。
林改,是他们一把手工程
通过对外省、外市典型的学习和本市林改试点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林改工作能否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领导是关键。丹东市委、市政府将集体林权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将其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指标和“兴林杯”竞赛考核的重要内容。从上到下,全市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为林权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搭建了工作平台。
在组织机构建设上,从市到县,再到乡,都相应建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林权纠纷调处小组和林改督查小组,由当地政府配备专职人员,所需各项经费全部由当地财政支持。在林改工作中,各县(市)区采取包重点乡(镇)、包重点村组的办法,每个领导都确定了一个林改联系点,进行具体的改革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林改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林改,在丹东异军突起
林权改革的重点是放活经营,使森林资源实现流转,使农民通过林改增收致富才是林改的最终目的。在重点抓好确权发证的同时,丹东市、县两级同步进行配套改革,在全省第一个建立了林业要素市场。
目前,投资30万元的宽甸县林业要素市场管理中心已经对外试营业,其内部设立了森林资产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法律与科技服务、林木交易、林业劳动力培训等相应组织,同时还设立了林业行政综合和金融机构林权证抵押贷款窗口,中心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林木林地等林业要素的合理流转,对有效积累林业资产资本、推进林业规划经营、促进森林资源增量等方面,为农民搭建了林业要素交易平台,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随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一起到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的丹东市采访林权改革。此时的辽宁林改工作,已在全省展开,而丹东市的林改工作紧随改革步伐,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到今年年底前,他们将完成林改面积的50%。通过采访,丹东市扎实的工作和取得的可喜成果,都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林改,使林农会心地笑了
在采访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百姓的笑容,一副久违了的笑容。记者每到一个现场,每问起林改,当地群众都会非常主动热情地上来搭话。在宽甸县双山子镇四平村采访时,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民,指着自己家分到的林地笑着说: “姑娘啊,我跟你讲,这林地一分到手里,我这心里这个高兴劲呀,就甭提了,现在我不单有了吃饱饭的责任田,又有了足以够我养老的林地,我这把老骨头啊算是有了着落了。”
丹东市市长陈铁新在全市林改工作调度会上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直接关系到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林业部门要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体制变化带来的新形势,制定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林业产业,把农民的着眼点和注意力逐步引导和转移到发展林地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今春以来,丹东市凡是参加林改的地区,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广大农民踊跃投资造林、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各种山菜野果和中药材,今年全市群众自发性造林18万余亩,发展林地中药材4万余亩。
林改,盘活了150亿资产
丹东市现有农村人口140万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509.9万亩,森林蓄积量4500万立方米,92%的森林资源权属为集体所有。陈铁新市长给大家算了这样一笔帐,他说如果把活立木蓄积换算成价格计算,丹东就有150亿集体资产在山上,人均可达17000元,林地潜在价值是无法估计的,如果盘活这部分林地资产,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意义十分重大。改革的主体是农民群众,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兴林富民,就是让全市140万农民直接受益。以四平村十组为例,通过林木扶育人均收入当年就增收700多元。
林改,是他们一把手工程
通过对外省、外市典型的学习和本市林改试点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林改工作能否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领导是关键。丹东市委、市政府将集体林权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将其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指标和“兴林杯”竞赛考核的重要内容。从上到下,全市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为林权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搭建了工作平台。
在组织机构建设上,从市到县,再到乡,都相应建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林权纠纷调处小组和林改督查小组,由当地政府配备专职人员,所需各项经费全部由当地财政支持。在林改工作中,各县(市)区采取包重点乡(镇)、包重点村组的办法,每个领导都确定了一个林改联系点,进行具体的改革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林改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林改,在丹东异军突起
林权改革的重点是放活经营,使森林资源实现流转,使农民通过林改增收致富才是林改的最终目的。在重点抓好确权发证的同时,丹东市、县两级同步进行配套改革,在全省第一个建立了林业要素市场。
目前,投资30万元的宽甸县林业要素市场管理中心已经对外试营业,其内部设立了森林资产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法律与科技服务、林木交易、林业劳动力培训等相应组织,同时还设立了林业行政综合和金融机构林权证抵押贷款窗口,中心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林木林地等林业要素的合理流转,对有效积累林业资产资本、推进林业规划经营、促进森林资源增量等方面,为农民搭建了林业要素交易平台,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