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一片新天地 ——喜看江西省乐安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6-09-20 00:00 信息来源:
  日前,乐安县石陂林场一块1340亩的山林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参加竞标的人员多达30多人,经过激烈角逐,敖溪镇人陈安平最终以263万元的价格一举中标,超出底价43万元。石陂林场场长胥贵文高兴地说,林改后,山林资源成为可交易流动的资本,激活了各种生产要素流向林业,提高了林农和社会各界营林造林的积极性,森林资源身价倍增,林农富了,山更绿了。这是林权制度改革给乐安林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
  林改让林农吃下了“定心丸”
  
  乐安是一个林业大县,山林面积达278.4万亩,占总面积的69%,活立木蓄积量达500万立方米,是全省3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山林权属没有明确,广大林农“耕山有责,经营无权,分配无利,”守着金山银山,却无法靠其致富。
  去年开始的林权制度改革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明晰了产权后,广大林农看到了林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投资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春季,该县出现了多年少见的林农争购苗木造林、外出务工返乡造林的喜人景象。戴坊镇朱元村是个远近闻名的造林大村,据村支书李传根介绍,全村18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争相造林,目前,该村人均造林10亩。村民曾八仔是一位孤寡老人,缺资金,缺劳力,在村干部的帮扶下,今年,他分得的8亩山林也全部种上了杉树、毛竹。在植树造林的同时,该村许多村民还抓住机遇,发展苗木产业。今年,该村共有15户村民育苗60多亩,户均纯收入近3万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共吸纳了社会资金1.2亿元投入林业生产,全县共造林7万亩,比2004年净增3万亩。全县涌现出了130多户造林1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和6家私营造林公司,其中,新大地营林公司目前已累计造林4万亩。
  林农富了,山更绿了
  
  林权制度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林农,改革不仅大大降低了林业税费,减轻了林农负担,而且使木竹资源价格扶摇直上,带动了林农增收。据该县林改办主任邱子龙介绍,今年该县共减轻涉林税费970万元,木材价格每立方米上涨了120元,每根标准竹上涨了约3元,同时,木竹砍伐、运输费用比原来也增加了不少,全县共创办各类木竹加工企业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林业综合年产值9278万元,全县林农由此人均可增收120元。今年,全县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可达350元,约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0%。
  木竹资源的升值更激发了林农营林、造林的积极性。林农在加快植树造林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养护,精心管理,把山林当田耕,将木竹当菜种,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谷岗乡四清村是个山区村,村民收入主要来自林业生产。据村支书陈顺华介绍,林改后,该村山上木竹价格每立方米比林改前上涨了300多元,村民砍伐运送木竹的工资也增加了60元每日,当地村民仅为木竹加工厂砍伐木竹就户均收入8000元,多的达到1.5万元。为加强林业管理,村民自发成立了防火队、木竹销售协会,聘请了3名林业技术员,精心侍弄木竹,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依靠发展林业生产,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5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森林防火一直是困扰林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以前是“干部着急上火,百姓隔岸观火”,林改后,防火真正成为林农自家的事,为克服单家独户势单力薄的困难,许多村民自发组成了防火协会,由村民自发集资添置防火器材,哪里有火情,大伙一起行动。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成立了各类防火协会60多个。今年,该县森林火灾比去年减少了50%。
  林改后,广大林农更加追求林业的综合效益,主动寻找实现效益的途径和办法,由此催生了各种新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比如毛竹协会、冬笋协会等。他们采取自愿组合、联办、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模式,达到了互帮互助、利益共享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img src=""/>

改出一片新天地 ——喜看江西省乐安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669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