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成就绿色小康示范村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7-09-11 00:00 信息来源:
  浙江省安吉县高家堂村地处天目山北麓,总面积1.05万亩,其中山林9729亩,年产毛竹20万根,是个典型的林业小山村。全村826名村民中60%从事林业生产,林业收入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综观高家堂村的经济发展历程,可反映出该村林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他们以林权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去年全村人均GDP3.58万元,人均纯收入9427元;先后获得浙江省首个小康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承包到户分户管理
  
  1983年,当山林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小山村,林农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与山林打了几十年交道,现在总算有了经营权属于自己的竹林,忧的是以后政策是否会变,自己辛苦培育好的山林又要归集体。了解到这种矛盾的心理,乡、村领导在群众中开展政策宣传,给林农吃下“定心丸”,使首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顺利实施。
  
  如果说第一轮山林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高家堂村经济发展的起点,那么第二轮山林延包的实行是该村经济发展的飞跃。2001年,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山林承包经营责任制,高家堂村在第一轮山林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展了第二轮山林延包工作。
  
  为避免日后承包者之间发生矛盾,在第二轮山林延包中,他们坚持把工作做细做实,在核对第一轮承包的经营权属和山林清册后,给承包户重新登记造册,签订延包合同,发放林权证,进一步明确经营权属。此举提高了林农培育竹林的积极性,山林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动钱不动山?利润再分配
  
  第二轮山林延包与第一轮相比,经营权更明确,承包期限更长,承包制度更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种种问题。自第一轮承包20年来,由于婚嫁、上学、出生、死亡等因素,出现了一人多山或一山多人的情况,一些林农心中不平衡。一人多山的林农丧失培育山林的积极性,惟恐集体收回多余的承包经营林权;一山多人的农民则一肚子的怨气。
  
  针对这一情况,高家堂村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动钱不动山、利润再分配”的山林承包政策,即无论家庭人员如何变化,第一轮承包山基数在第二轮延包中坚持不变。同时,核算出每年毛竹采伐所得纯利润,按当年村在册人口平均分配,使一山多人的林农得到相对合理的收入来源。
  
  在核算每年毛竹采伐所得纯利润时,采取的计算公式是:纯利润=(林农原有承包总基数×当年市场销售中心价)-该户的采伐及管理成本。因为计算年产毛竹销售收入的标准是第一轮承包到户的承包基数,超产部分全归承包户所有,所以承包者既享受利润再分配部分,又有管理工资和超产收入,林农们都已经意识到竹林培育越好,收入就越多,因而积极性也越高。
  
  资源优势带动休闲产业
  
  随着承包经营的落实,原参差不齐的竹林现变成绵绵竹海,丰富了高家堂村的生态旅游资源。他们还结合村庄环境建设、生态村创建等活动,强化村庄内部硬件建设,先后投资170万元建成了仙龙水库、农民生态公园、休闲建设公园、观景亭、生态文化长廊等,并在毛竹科技园区建成了4000米的竹林观光道。
  
  冲着这片竹海,近年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团队、相结为伴的散客来这里参观、休闲、度假,甚至在此置屋定居,“农家乐”生态旅游业在这里悄然兴起。目前,高家堂村从事 农家乐”的经营户已达10余户,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休闲旅游业已成为高家堂村人增收的新渠道。
  
  
< img src=""/>

林改成就绿色小康示范村

669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