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千万农民受益集体林权改革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8-04-01 00:00
信息来源:
“山还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这山不再没人管,我是永久的护林员。我栽树种药,这山是我致富的空间。但愿世代传,政策不再变。”清原满族自治县六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刘金海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集体林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喜悦和期盼。
辽宁是我国北方地区率先开展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省份。截至今年3月,辽宁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确权面积达7200余万亩,占总数的92%,超过400万户、1300余万名农民从林改中分到林地或受益;以建立现代林业产业为目标的配套改革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2005年年底,辽宁经过试点,开展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除特殊地区的公益林外,全省8000多万亩集体所有制林地、林木均列入林改;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均山”,直接分林到户;二是“均利”,把山林转让的收益分给农民。“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两年多来,林改地区普遍实现“民富、林兴、生态好转”三赢,初步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喜人局面。在较早进行林改的本溪市,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来自林业的占到59%,达2367元。
林改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山林,更鼓起了林农依靠山林致富的信心。林改前,集体林所有权和使用权没分离,林业财产“人人都有,人人都没有”,许多地区村干部把林业资产看作是村委会的财产,随意处置,广大村民既没有经营权也没有收益权,制约了林农增收,造林难、育林难、护林难问题突出。农民编出顺口溜:“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归我,我不营林;责不连我,我不护林”。而林权改革明晰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经营权,重新开展了林木林地核实、登记,完善承包合同,发放林权证书,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所有者和经营主体。
林改让农民由“不敢投入”变为“放心投入”、“争山争苗”造林。2007年,辽宁非公有制造林200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81%;全省非公有制投入林业产业发展资金15亿元,是2006年的2倍。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摇钱树村农民刘云军和伯父两家在林改中分得625亩山林,全部用于栽植林下参。“现在山林是自己的,咋开发咋得劲。”
经营上分林到户,不仅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还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活力。据统计,辽宁在林改中化解村内债务1.1亿元,村集体从每年收取承包的林地使用费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林改后,承包的林地成为林农的私人财产,“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护林防火和制止破坏森林资源成为自觉,一个群众性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机制正在形成。
辽宁省林业厅新闻发言人张志茹说,确权到户仅仅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建立现代林业才是最终目标。目前,辽宁正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在抚顺选了100个村进行现代林业试点,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补助和贴息等办法,扶持山区林农和林业产业协会、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各类经济组织,利用商品林资源和林地发展林副产品加工,种植中药材、食用菌和进行特色养殖等。
辽宁是我国北方地区率先开展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省份。截至今年3月,辽宁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确权面积达7200余万亩,占总数的92%,超过400万户、1300余万名农民从林改中分到林地或受益;以建立现代林业产业为目标的配套改革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2005年年底,辽宁经过试点,开展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除特殊地区的公益林外,全省8000多万亩集体所有制林地、林木均列入林改;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均山”,直接分林到户;二是“均利”,把山林转让的收益分给农民。“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两年多来,林改地区普遍实现“民富、林兴、生态好转”三赢,初步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喜人局面。在较早进行林改的本溪市,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来自林业的占到59%,达2367元。
林改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山林,更鼓起了林农依靠山林致富的信心。林改前,集体林所有权和使用权没分离,林业财产“人人都有,人人都没有”,许多地区村干部把林业资产看作是村委会的财产,随意处置,广大村民既没有经营权也没有收益权,制约了林农增收,造林难、育林难、护林难问题突出。农民编出顺口溜:“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归我,我不营林;责不连我,我不护林”。而林权改革明晰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经营权,重新开展了林木林地核实、登记,完善承包合同,发放林权证书,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所有者和经营主体。
林改让农民由“不敢投入”变为“放心投入”、“争山争苗”造林。2007年,辽宁非公有制造林200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81%;全省非公有制投入林业产业发展资金15亿元,是2006年的2倍。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摇钱树村农民刘云军和伯父两家在林改中分得625亩山林,全部用于栽植林下参。“现在山林是自己的,咋开发咋得劲。”
经营上分林到户,不仅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还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活力。据统计,辽宁在林改中化解村内债务1.1亿元,村集体从每年收取承包的林地使用费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林改后,承包的林地成为林农的私人财产,“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护林防火和制止破坏森林资源成为自觉,一个群众性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机制正在形成。
辽宁省林业厅新闻发言人张志茹说,确权到户仅仅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建立现代林业才是最终目标。目前,辽宁正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在抚顺选了100个村进行现代林业试点,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补助和贴息等办法,扶持山区林农和林业产业协会、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各类经济组织,利用商品林资源和林地发展林副产品加工,种植中药材、食用菌和进行特色养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