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改革破冰中原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8-08-11 00:00 信息来源:
   河南省今年安排造林任务508万亩,是历年来任务最重的一年,可造林任务在七月份就提前超额完成:全省完成造林面积622万亩,其中非公有林占全部造林面积的69%。以去年被列为我省生态脆弱区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县辉县市为例,一年时间,这个位于太行山麓的县级市92%的行政村完成了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的任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巨大的魅力?7月底,记者来到辉县市采访,探寻其中的奥秘。
  
  从郑州一路向北,车行路上,极目望去,仲夏的中原大地林木葱茏,每一条道路的两旁都矗立着整齐的树木,每一条河堤都是绿色的屏障,每一个村庄周围都是层层叠叠的绿。
  
  出辉县市城区西南20公里,记者来到了在去年底就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改的冀屯乡。据介绍,冀屯乡是从2003年开始抓林改的,目前全乡8公里的省道、24公里的县、乡道、418公里的村道、327公里的三级支流斗渠全部绿化到位。而集体林改刚刚推开的时候,“怎么分、分给谁、为了谁”一系列的问题村民们谁也拿不准,宪录村45岁的村民苗海云成了村里承包路段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录音)
  
  “相当一部分人都说你包吧,发不了那个财你都该后悔倒霉哩,两年以后树长得到处绿油油的,多少人来找说那时候俺也承包点就好了。现在有没人找到你想拿高价钱转包你这个地?有,好几个人都找了。我说现在哪儿能承包俺还想再承包点哩。好几家说,你当时承包的价俺加倍给你翻中不中?多的人愿意承包,人人瞧见人人都觉得眼气。”
  
  2003年,苗海云以4万6千7百元的价格承包了村边17亩林段18年的承包经营权,又投资近万元购买树苗。苗海云说,承包头两年她的心里也直打鼓,直到林权证办下来心里才踏实。
  
  在苗海云家,记者看到了她的林权证,墨绿色的封皮上印着金色的国徽,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十个金色大字。苗海云把林权证和结婚证、房产证放到一起,用红布小心翼翼地包起来存放着。这样一本林权证对林农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苗海云说:(出录音)
  
  “当时拿着这林权证,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俺的决心可大了,咱国家林权的好处就是第一次承包,下一次同样的条件可以优先承包,这是心里最踏实的一个条件。国家新闻里一说林权改革,心里就更踏实了,我就很想投资得再多一点儿。”
  
  辉县市西平罗乡张庄村属于太行山浅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集体经济落后,这里去年才试着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可村民听说种下的树以后都能归自己所有,全村422亩荒草杂生的山坡顿时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才一年,荒山就披上了绿装。村支书王彦龙:(出录音)
  
  “俺这儿属于山区,上面的野生树榆树、桦树,老百姓总想着这是集体的,随意上岭砍柴烧火,每年坡上都瞧不出树的生长,2004年坡上种了三四千棵胡椒树,结果老百姓不到两个月时间全部把胡椒树苗毁了。经过集体林改一年多的时间,承包大户都栽满了树,漫山遍野树苗生长起来了。”
  
  村民靳军利家就住在村委会院子隔壁,这个敦实的山里汉子早年一直在外跑运输,辛苦不说还顾不了家,经常和媳妇闹意见。自打去年花2500块钱承包了村边54亩荒山50年经营权后,靳军利不再天南地北地到处跑了,还拿出积蓄买了1500棵桐树、杨树苗种在山上,“把山当田耕,把林当菜种”,精心得就像看护自己的孩子:
  
  “你为什么愿意承包这个荒山?承包想着有利益吧。荒山要种上树10年以后不成材了,以前是没人管,去上边乱砍滥伐,现在承包给个人这个情况就制止了,最起码我每天上去看,自己把树种好。你现在是不是主要精力都投在这个上面?我就这一块山,主要精力都投在这儿。树没人毁了,没人乱砍滥伐,荒山现在都成了树了,象那桐树、杨树长得好着哩。”
  
  山上满眼青绿,空中不时有飞鸟掠过,雨后的空气清新怡人。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如今,因为山定了权、树定了根、人定了心,那山、那人所迸发出的活力却是如此的惊人。
  
  把山林平稳地分给了群众,只是林业改革走出的第一步。如何让沉睡的青山活起来,让林产、林权真正变成群众手中的财富,就要有新的办法。辉县市林业局副局长何富龙说,辉县市能迅速探索出一条集体林改之路,与当地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林业要素市场不无关系:(出录音)
  
  “这里是辉县市林业要素市场,在这里林农可以办理林权证抵押贷款,可以把自己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林权交易,活跃林业市场,盘活辉县市林业资源。林业要素市场从去年11月份成立以来,总共进行了20多批132个标的的拍卖活动,成效金额1114万元。市场非常活跃。”
  
  与如今诸多政务公开的办事大厅类似,这家林业要素市场一进门左手就是林权流转拍卖大厅,拍卖台下是四排黑色的软包皮连椅;右手处“L”形办公台上,林权流转交易、林权发证登记、抵押贷款管理、林业办证服务、森林资源评估、林业司法鉴定、林业信息发布等各项功能区用小牌子标示得明明白白。林改后农民可以拿着林权证到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或者林业要素市场去贷款或出租转让,就是城里人也可以通过这个市场来参与林木的经营,在这个市场中农民真正成为了林地经营的主体。
  
  赵体顺,省政府参事,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也是省林权制度改革专家组成员之一,多年从事林权制度研究,他一语见的地指出,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多年了没有解决关键问题——产权问题。(出录音)
  
  “我们河南省的集体林占90%以上,群众没有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残次林、低质低效林。老的经营体制很死板,跟农民利益挂不上钩,农民要想弄点钱要想拿去卖,就引起些乱砍滥伐、偷盗呀这种事情经常发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等于农民从山林那里又得到了一块生产资料,好象土地承包以后这块地是归他自己的,那林地承包以后经营收入都归他自己,积极性就焕发出来了。”
  
  赵体顺认为,要进一步激发出农民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还要减免税费、减少环节、加强服务……我省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出录音)
  
  “比如说在不违反法律情况下进行采伐,咋叫不违反法律?那采伐期还要不要?再一个进行采伐审批公示制,怎么审批?这都没说具体。将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应该完全放开了,也不应该实行采伐限额也不应该有木材检查站,现在我们100多个木材检查站,运木材得有证没证就罚款,现在采伐有限额,采伐了以后要交育林基金15%,进入市场还有收费等等。按政策规定将来会减少很多手续,林权制度改革只是主体改革,还需要很多相应的配套政策。”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并不早,属于全国第二批开展林改的省份,但是它迅速成为第二批林改省份中的典型,两年多时间里,取得了林改与林业生态省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随着试点的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我省全面展开,这必将会给农民带来实惠,对我省林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 img src=""/>

林权改革破冰中原

669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