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凸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8-09-16 00:00 信息来源:
  旌德县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全县67%的面积是林地,70%的人口居住在乡村林区。自2007年全县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县78.8万亩山场皆已勘界确权到户,3万多户林农做了林主。
  在林改中,旌德县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创建服务体系,以林地、劳力、资金、技术等为纽带,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林场和家庭林场等,山区林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明晰产权,还权让利于民。该县把明晰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放在林改的首要位置。已经到户的集体山场,逐山逐户界定四至界线,统一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核发林权证。没有到户的集体山场按照均权均利到户的原则,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承包、租赁、入股、股份合作、转让等多种形式,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建立新型的股份制林场。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场长、财务和管理人员,与村级财务脱钩,成为独立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如:蔡家桥镇高溪村对村、组集体林场,通过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组建了股份制林场,确定了利益分配原则,即51%分配到全村农户个人,49%用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兴办公益事业。
  林农积极性高涨,主动投资投劳。发放林权证让林农吃下“定心丸”,变以前“要我造林”为现在“我要造林”。兴隆乡三峰村黄华岭组3700亩山场全部确权到户后,广大林农自发对自家山林进行抚育、施肥,并自发组织劳力对集体200亩半荒山进行更新改造,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他们还从长计议,谋划林业发展战略,全体林农按各自山场面积集资和投劳,兴修林区机耕路3公里,投入资金8万余元,投工180多个。
  规范林权流转,提升林业资源价值。该县相继出台了《旌德县林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活立木资产评估办法(试行)》等,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开发,盘活了现有森林资源存量,活跃林业要素市场。这不仅使森林资源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林地资源价值。全县活立木和荒山荒地转让价格分别比前五年增长了3倍和3.5倍,杉木中幼林活立木流转价格达2500元/亩,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价格达每年50元/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全县已流转的9万多亩山林权,经营者均已取得合法有效的林权证。
  开展林权抵押,创新林业发展投融资体系。把森林资源变成资产,是林农的迫切愿望,通过林改这个愿望成为现实。该县出台了《关于开办林权证抵押贷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搭建以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林业投融资平台,切实解决林农及林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有力推动了森林资源“资产化”,让“活木”变“活钱”,让山林成为林农随时可以提钱的“绿色银行”,实现了林农、银行、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共赢。该县已为林农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1起,为林权单位和个人发放贷款720万元。造林大户庙首镇徐必清林权抵押贷款200多万元投入林业开发,精心实施中幼林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促使林业大幅增效。
  调处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林改期间,该县调处了大量山林矛盾纠纷,特别是解决了上世纪80年代初林业“三定”以来悬而未决的老大难纠纷。对群众不理解、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等条件成熟后再开展改革;对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认真梳理调处,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办法,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了林区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蔡家桥镇高溪村有140余亩杉木林因争议一直未能进行抚育间伐,本次林改中,全体村民决定组建股份制林场,一举化解了 嗄昀吹拿堋?/FONT> 
< img src=""/>

旌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凸显

669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