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在辽宁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1-15 00:00
信息来源:
辽宁省的集体林权改革,自2005年3月开始启动试点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积极努力,到目前主体改革基本完成。但这只是基本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明晰产权的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要真正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还必须开展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完善相应的林业政策、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才能确保受益权。为了给全省推开配套改革积累经验、奠定基础,2007年省林业厅选择了宽甸、桓仁、昌图、北票4个县(市)开展了配套改革试点,在这4个县开展试点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部分县开展了一些配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又将试点县扩大到18个县,配套改革在更大的范围进行。
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
在林改进展较快的市县,以产权明晰、林农自愿、适度规模、相对集中为前提,分别引导组建和完善板栗、鹿业养殖、林蛙养殖、榛子加工和中药材等民办、民管、民收益的专业协会。目前,已组建了药材协会、人参协会、林蛙协会、板栗协会、育苗协会、木材加工协会等180多个。这些协会在产品的供求信息、经营技术等多方面开展了服务,深受农民欢迎。在积极引导组织成立专业协会的同时,通过培养、培训、引导更多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更好地为林农服务。本溪市开展了“十万林农致富”科技下乡行动,全市举办了红松嫁接、食用菌、中草药、山野菜栽培等涉林技术培训班21期,参加培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印制并发放相关实用技术资料4万本,印发科技宣传单8万份。全市林业科技人员共签订对口帮扶责任状1400余份,服务林农1200多户。同时他们又开展了跟踪配套服务,加强对林业各项生产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药化肥的施用等技术的推广。他们还利用本溪绿报、本溪林业信息网定期发布林业技术信息、产品需求信息等,及时为林农服务。昌图县建立了木材加工、杨树速生丰产林、樟子松速生丰产林和榛子发展服务协会,昌图镇榛子发展服务协会,组织会员到铁岭、开原等地学习考察榛子栽培经验,聘请沈阳农业大学教授讲课,传授榛子栽培技术,从而有效地推动了该镇榛子产业的发展,已开发榛子2万多亩,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东野榛子制品有限公司”。
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营组织
面对林改后林农分散经营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的状况,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建立家庭合作林场等形式组建了一批新型的林业合作经营组织。解决了采伐限额审批、森林经营作业、保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宽甸县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林改最先开展的双山子镇四平村十组组建了大木柱家庭合作林场,总面积4510亩。林场实行“自愿入场、产权独立、收益分成。全组29户,124人全部加入。选举产生了组织机构,设场长一名,技术员一名,会计一名,负责林场的营林生产工作。同时,成立理财小组,监督场长工作。制定了《大木柱家庭合作林场章程》、《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该林场一、二期经营作业方案于2006年7月和2007年实施,抚育采伐600立方米,涉及农户29户,124人,人均收入700余元,这是林农林改后得到的第一笔实惠。林场透光抚育过的山林,既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又为林农发展林下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6年秋,十组林农在透光抚育过的林下种植人参100多亩,2007年秋栽植细辛60万株。家庭合作林场的成立和取得的成效,更加坚定了十组林农爱林、营林、护林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林农合作经营组织在全县逐步建立起来,截止目前,该县已成立了涉林农民合作经营组织40个,硼海镇白石村成立了“宽甸惠民营林专业合作社”,共有117户入社,林业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组织林农发展林业生产,发展林地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林产品销售等。这些新的合作经营组织都民主选举了组织机构,建立了章程,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现运行良好。
北票市按区域,先后建立了七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一是成立了北票市兴旺食用杏生产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以兴顺德乡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全市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真正实现食用杏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二是成立了北票市上园金丝王大枣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园镇的金丝王大枣远销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北等大中城市,每公斤在10元以上,而且产品供不应求。这个合作社以当地的名牌产品辐射拉动周边地区大枣产业的迅速发展,帮助林农改造、更新、发展大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三是成立了北票市光辉龙潭前井子苹果专业生产合作社。龙潭乡是远近闻名的苹果生产基地,近几年又发展了多种名、优、新、特新品种,合作社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苹果业的发展,使苹果生产成为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四是成立了大三家乡庙下村大枣生产合作社。大三家乡庙下村通过本次林改,1500亩荒山承包给农民,由于山枣资源极其丰富,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成立了大枣生产专业合作社,山枣全部改接成大枣,解决了一家一户管理难、经营难的问题。五是成立了大三家乡棚果生产专业合作社。沈阳市组建林果专业合作社36个。全省已建合作经营组织114个。合作社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并制定经济合作组织的章程以及相关管理办法,探索林业发展新模式,将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培植科技+合作社+协会+市场+农户一体化等合作发展模式,与广大林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和林农致富。
建立一批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根据集体林权改革后的新形势,应广大林业经营者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木林权交易、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的需求,各地加强了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目前,辽宁省已组建并投入使用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12个,还有一批正在筹建。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开设了林权登记管理、森林资源评估、林木交易、林业法律咨询与科技服务等“中心”、以及林业行政综合管理和林权抵押贷款“窗口”,为林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本溪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由市林业局各部门抽调的9名业务人员组成,两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由县编委批复成立,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本溪县核定人员编制5人,桓仁县核定人员编制9人。已有5个县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独立批编。服务中心的成立有效地为林农提供信息、法律、政策、技术等项服务搭建了平台。
开展以林抵押贷款工作
为了解决得到林地后发展林业生产和林地经济,而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民的实际问题,省林业厅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拓展以林抵押贷款业务。2007年丹东市政府转发了市林业局和市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关于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实施意见》。该市农村信用社目前已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500余户,抵押森林面积17.84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000万元。本溪市政府下发了人民《关于全面推进本溪市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以林抵押贷款业务。市财政局、市林业局还联合制定出台了以林权抵押贷款的贴息政策,引导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生产,巩固改革成果。本溪、桓仁两县共办理以林抵押贷款业务100多笔,贷款金额近5000万元。目前,全省已累计林权抵押贷款4.3亿元,为林业发展特别是林地经济的发展注入大量的启动资金。
改革森林采伐限额分配方式
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辽宁省森林经营抚育欠账较多,又由于受森林采伐指标的制约,一些成过熟林得不到及时采伐。林权改革承包到户后很多农民都有经营林业的强烈愿望,需要采伐限额。为了让急需限额的林业经营者能够得到限额指标,又不超限额,辽宁省在抚顺市抓了金斗、罗圈等一批示范村,编制村级简易森林经营方案,方案的编制实行民主化,多次召开村民会议,按林龄等条件进行排队,在规定的限额内公开、透明地分配采伐限额,同时指导林农实施科学合理的营林措施和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开发项目。方案公布上墙,农民按照方案实施,在提高森林质量生态得保护的同时,增加林农的收入,村民非常满意。
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
在林改进展较快的市县,以产权明晰、林农自愿、适度规模、相对集中为前提,分别引导组建和完善板栗、鹿业养殖、林蛙养殖、榛子加工和中药材等民办、民管、民收益的专业协会。目前,已组建了药材协会、人参协会、林蛙协会、板栗协会、育苗协会、木材加工协会等180多个。这些协会在产品的供求信息、经营技术等多方面开展了服务,深受农民欢迎。在积极引导组织成立专业协会的同时,通过培养、培训、引导更多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更好地为林农服务。本溪市开展了“十万林农致富”科技下乡行动,全市举办了红松嫁接、食用菌、中草药、山野菜栽培等涉林技术培训班21期,参加培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印制并发放相关实用技术资料4万本,印发科技宣传单8万份。全市林业科技人员共签订对口帮扶责任状1400余份,服务林农1200多户。同时他们又开展了跟踪配套服务,加强对林业各项生产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药化肥的施用等技术的推广。他们还利用本溪绿报、本溪林业信息网定期发布林业技术信息、产品需求信息等,及时为林农服务。昌图县建立了木材加工、杨树速生丰产林、樟子松速生丰产林和榛子发展服务协会,昌图镇榛子发展服务协会,组织会员到铁岭、开原等地学习考察榛子栽培经验,聘请沈阳农业大学教授讲课,传授榛子栽培技术,从而有效地推动了该镇榛子产业的发展,已开发榛子2万多亩,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东野榛子制品有限公司”。
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营组织
面对林改后林农分散经营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的状况,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建立家庭合作林场等形式组建了一批新型的林业合作经营组织。解决了采伐限额审批、森林经营作业、保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宽甸县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林改最先开展的双山子镇四平村十组组建了大木柱家庭合作林场,总面积4510亩。林场实行“自愿入场、产权独立、收益分成。全组29户,124人全部加入。选举产生了组织机构,设场长一名,技术员一名,会计一名,负责林场的营林生产工作。同时,成立理财小组,监督场长工作。制定了《大木柱家庭合作林场章程》、《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该林场一、二期经营作业方案于2006年7月和2007年实施,抚育采伐600立方米,涉及农户29户,124人,人均收入700余元,这是林农林改后得到的第一笔实惠。林场透光抚育过的山林,既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又为林农发展林下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6年秋,十组林农在透光抚育过的林下种植人参100多亩,2007年秋栽植细辛60万株。家庭合作林场的成立和取得的成效,更加坚定了十组林农爱林、营林、护林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林农合作经营组织在全县逐步建立起来,截止目前,该县已成立了涉林农民合作经营组织40个,硼海镇白石村成立了“宽甸惠民营林专业合作社”,共有117户入社,林业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组织林农发展林业生产,发展林地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林产品销售等。这些新的合作经营组织都民主选举了组织机构,建立了章程,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现运行良好。
北票市按区域,先后建立了七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一是成立了北票市兴旺食用杏生产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以兴顺德乡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全市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真正实现食用杏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二是成立了北票市上园金丝王大枣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园镇的金丝王大枣远销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北等大中城市,每公斤在10元以上,而且产品供不应求。这个合作社以当地的名牌产品辐射拉动周边地区大枣产业的迅速发展,帮助林农改造、更新、发展大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三是成立了北票市光辉龙潭前井子苹果专业生产合作社。龙潭乡是远近闻名的苹果生产基地,近几年又发展了多种名、优、新、特新品种,合作社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苹果业的发展,使苹果生产成为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四是成立了大三家乡庙下村大枣生产合作社。大三家乡庙下村通过本次林改,1500亩荒山承包给农民,由于山枣资源极其丰富,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成立了大枣生产专业合作社,山枣全部改接成大枣,解决了一家一户管理难、经营难的问题。五是成立了大三家乡棚果生产专业合作社。沈阳市组建林果专业合作社36个。全省已建合作经营组织114个。合作社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并制定经济合作组织的章程以及相关管理办法,探索林业发展新模式,将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培植科技+合作社+协会+市场+农户一体化等合作发展模式,与广大林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和林农致富。
建立一批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根据集体林权改革后的新形势,应广大林业经营者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木林权交易、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的需求,各地加强了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目前,辽宁省已组建并投入使用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12个,还有一批正在筹建。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开设了林权登记管理、森林资源评估、林木交易、林业法律咨询与科技服务等“中心”、以及林业行政综合管理和林权抵押贷款“窗口”,为林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本溪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由市林业局各部门抽调的9名业务人员组成,两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由县编委批复成立,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本溪县核定人员编制5人,桓仁县核定人员编制9人。已有5个县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独立批编。服务中心的成立有效地为林农提供信息、法律、政策、技术等项服务搭建了平台。
开展以林抵押贷款工作
为了解决得到林地后发展林业生产和林地经济,而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民的实际问题,省林业厅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拓展以林抵押贷款业务。2007年丹东市政府转发了市林业局和市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关于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实施意见》。该市农村信用社目前已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500余户,抵押森林面积17.84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000万元。本溪市政府下发了人民《关于全面推进本溪市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以林抵押贷款业务。市财政局、市林业局还联合制定出台了以林权抵押贷款的贴息政策,引导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生产,巩固改革成果。本溪、桓仁两县共办理以林抵押贷款业务100多笔,贷款金额近5000万元。目前,全省已累计林权抵押贷款4.3亿元,为林业发展特别是林地经济的发展注入大量的启动资金。
改革森林采伐限额分配方式
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辽宁省森林经营抚育欠账较多,又由于受森林采伐指标的制约,一些成过熟林得不到及时采伐。林权改革承包到户后很多农民都有经营林业的强烈愿望,需要采伐限额。为了让急需限额的林业经营者能够得到限额指标,又不超限额,辽宁省在抚顺市抓了金斗、罗圈等一批示范村,编制村级简易森林经营方案,方案的编制实行民主化,多次召开村民会议,按林龄等条件进行排队,在规定的限额内公开、透明地分配采伐限额,同时指导林农实施科学合理的营林措施和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开发项目。方案公布上墙,农民按照方案实施,在提高森林质量生态得保护的同时,增加林农的收入,村民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