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非公有制造林成绿化“主角”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3-13 00:00 信息来源:
  据巢湖日报报道 近年来,巢湖在造林绿化工作上坚持把“山林绿起来”和“农民富起来”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工作,以经济效益促进生态效益。据统计,目前,巢湖林地面积达到了23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18.9%。2002年以来完成新造林面积70万亩,其中非公有制造林40万亩,占到57%。
  造林绿化,群众得利。巢湖集体山林面积达178.96万亩,占全部林地面积近80%。过去由于长期产权归属不清、权利责任不明,广大林农没有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林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守着“绿色银行”却不能提现,林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008年,巢湖加快了集体林权改革的步伐,完成集体林地勘界确权面积175.66万亩,占98.2%,名列全省前茅;林权证发证面积158.6万亩,发证率90.1%。林权制度改革了,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林农们说,有了林权证,山定了主,树定了根,人定了心。在很多乡镇,许多过去没人管的山林有人管护了,从来没有补植的林地也有人补植了。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巢湖积极培植非公有制林业和股份林林业造林基地。各地林业部门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机制,通过承包、租赁、反租倒包等林业经营方式,放活经营权,倡导规模化,大力扶持非公有制林业,吸引许多有为之士投入到造林绿化行列。据统计,巢湖造林面积在30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119户,造林面积约18万亩。
  良好的自然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甚至还引来了加拿大、美国以及江浙、山东等省外资金来巢湖投资“绿色银行”。在大户的带动下,各县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林业,如无为的沿江杨树栽植达到了10多万亩,含山、和县的丘陵、山区国外松造林超过20万亩,庐江的大苗种植达到近1万亩。非公有制造林发展起来后,林业部门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林业发展的引导、服务和监管。在服务上,林业部门一方面加大了对造林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提升造林质量;另一方面及时向林农发放相关的政策资金,引导造林的积极性。
  同时,针对林业的公益性和基础性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作用的特点。林业部门通过缴纳采伐迹地更新保证金和采伐限额调控等手段,加强迹地造林,调动各地更新造林的积极性,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伴随着荒山披绿,广大林农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2008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已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25%。林业经济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
  
< img src=""/>

巢湖非公有制造林成绿化“主角”

669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