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技术创新 一手抓措施强化 双管齐下强力推动衡南县林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11-09 00:00 信息来源:
  衡南县林地面积有179.5万亩,涉及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739个村,8500个村民小组,近20万户。今年7月份,我县全面启动了林改工作以来,由于在全省率先采用带GPS功能的PDA收集林改数据的技术(以下简称PDA技术)应用于林改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力,节约了成本,各乡镇林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全县林改工作步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轨道。现在,我县林改工作已经全部进入勘界勾图实际操作阶段。前段时间,省厅信息中心、浏阳、桃江等单位领导相继到我县考察林改新技术的应用,省厅领导专门听取了我县情况汇报,对我县的这项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开拓创新,发明新技术化解林改难题
  我县林改工作从初期的推进缓慢,到使用新技术步入高质量快速的发展轨道,经历了一番艰难探索和选择的过程。一方面,新技术的诞生是我县林改业务工作的一种自主创新。在林改试点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按常规模式操作,不但现场勾图作业精确度不高,内业复杂,表格资料填写繁琐,出错机率高,而且输机任务繁重,更易出错,技术力量明显不足,所需开印的表格资料和购置的电脑、打印机多,技术人补助经费相当多,经费保障的压力巨大。如果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不仅林改任务难以按照上级规定进度完成,改革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为了高质量、高效率的推进林改工作,在局长放手放胆支持下,在党组成员廖清生的直接带领下,林改办业务同志开动脑筋想,甩开包袱试,埋头钻研林改业务和电子政务新技术,经过数十个日日夜夜的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网络技术与林改业务的结合点。局里派出业务“尖子”林调队队长肖平、林政股副股长李振洲到北京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了考察,将我们的构想开发成了林改操作软件,并邀请该公司专家到廖田现场演习,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善新办法,最终实现网络技术与林改工作的无缝对接,从而发明了林改PDA新技术。该技术可直接定位到使用者所在的位置,并直接体现在PDA里地形图上。在PDA显示的地形图上直接勾绘小班,并直接测算面积。然后把在实地录入的表格数据导入台式电脑,根据需要打印相关表格,还可将录入的基础数据导入省厅林权发证内网,直接打印林权证。此项技术的采用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开先河。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最终采用是我局领导班子敢担风险、锐意改革的一种体现。采用PDA技术虽然比较科学,优势很多,但毕竟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绝大多数人不了解,对其可行性存有疑虑,担心会劳民伤财。林业局内部反对、质疑的声音不断,敢不敢“第一个吃螃蟹”成为一项风险性决策。我们认真审时度势,认定网络信息技术的采用将是林业发展的大方向,使用PDA搞林改大方向是正确的、是潮流所向,林改办的同志能承担它的技术风险,局党组没有理由不承担决策风险。局长贺能君为打消大家的疑虑,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和全局中层干部会议,向大家耐心解释,仔细权衡利弊,让大家相信使用这项新技术推动林改工作是一种大超越,是今后林业发展的潮流,最终力排众议,正式确定在全县林改工作中全面采用PDA技术。可以说,没有业务同志的探索和坚持,没有局领导的敢于担当、坚定支持,采用PDA搞林改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科学操作,全面推广应用林改新技术
  林改PDA技术是一种首创的技术,没有先例可循。因此,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宣传,强化培训,科学操作,力求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推动我县林改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大力宣讲新技术。林改PDA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大部分林改技术人员对它不熟悉,不了解,这就需要对这项新技术进行大力宣讲。
  在宣讲方式上,一是面对面沟通。廖清生等3名同志经常与林改技术人员促膝长谈,宣传林改新技术,讲清其功能,讲清其优势,坚定业务人员把新技术运用到林改工作中去的信心。二是实打实培训。我们邀请北京地林伟业公司的专家对PDA技术的操作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当场演示,现场实习,使所有业务人员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三是手把手帮教。对业务人员在PDA实地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廖清生等3名同志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并现场手把手地教给业务人员应对处置办法,使全体技术人员对PDA操作游刃有余。
  在宣讲内容上,一是讲清了新技术的基本功能。我们首先将新技术的基本功能讲清讲透,让每一名业务人员成为“明白人”。借此机会,将其基本功能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说明。林改软件系统是由PDA端软件和PC端林改信息管理系统二大部分组成。1、PDA端软件系统可实现的基本功能。(1)小班勾图:利用PDA可进行对坡勾绘或可利用航迹法勾绘或手工勾绘与航迹法相结合勾绘小班。打开PDA的GPS卫星定位系统,PDA屏幕就能显示技术员所在的当前位置,不需要技术人员去查找地形、核对,并且误差非常小,一般是控制5米以内。地形图可放大、缩小。面积自动计算并实时显示,小班编号自动生成。(2)小班信息采集:小班勾绘结束后,打开小班属性因子采集信息表,用笔填表写林权权利人、身份证号、四至界线等,树种、林种等可从列表中选择,小班面积自动生成。2、PC端林改信息系统可实现的基本功能:将PDA采集的林改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林改办台式电脑,台式电脑的林改信息系统,可对这些数据自动处理,生成我们需要的现场核实表、申请表、公布表、公示表、台帐、合同等表格,尤其是申请表和林权证可自动附图,不再需要将小班地形图复印剪切再粘帖在申请表上,而且这些表格既可单张打印,又可批量打印,实现林改内业工作程式化流水作业。同时,方便今后查询,只要输入林权权利人姓名或身份证号码或村组名,就可查询相应的相关资料,方便档案管理,将这些数据导入内网,即可打印林权证。二是讲清了新技术的比较优势。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新技术与传统做法相比有以下6个优势:优势一:勾图定位准,面积计算快且误差小。传统勾图方法是手拿地形图,找方位、找附近明显地形,再与地形图对应,等高线的高度凭经验估计,容易出错又费时;面积计算时,用求积仪或方格纸法计算,费时费力,又容易形成误差。应用PDA的GPS定位,只要打开PDA的GPS定位系统就能显示技术人所在的当前位置,迅速勾图、勾图结束面积立即显示出来,同时自动平差。优势二:能减少误差。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可减少4道程序上的误差。即:1、前面提到的可减少勾绘和面积计算误差;2、能杜绝表格的转抄误差;3、能避免电脑输机失误;4、可规避申请表、林权证附图出错。总之,传统方法多道程序上可出错,而新方法只要外业采集时不出错,以后就不会再出错。我县的实践证明,通过新方法完成的现场核实任务,正确率可达到100%。优势三:能节约工作经费。1、减少外业工作经费。通过采用新技术,我县外业技术人员工作量的95%在于小班勾绘和小班信息采集,内业工作相当少,全县只要3—5个人操作电脑就能完成,所以我县技术人员补助经费相对较少。2、省去输机、校对的工作经费。传统作法必须有输机、校对这两个流程,新方法没有这个流程,因此就不会产生费用。3、节约表格用纸。传统表格资料填写方法是人工手写,只要写错一个字,整张表就作废。我县林改试点由于是人工填写表格,导致纸张利用率达不到30%。而采用新方法,表格直接打印,纸张的利用率可达到99.9%以上。据我们初步匡算,仅此一项全县可节约经费达30万元以上。4、节约台式电脑、打印机、地形图等购置经费。我县如按传统做法需购买大批量的电脑、打印机,新方法只要3—5台电脑和打印机就可处理完毕。优势四:能减轻劳动强度,并节约时间。主要体现在:1、小班面积自动生成;2、省去的手工填表、抄表环节。以我县为例,全县林改若以30万个小班计算,每个小班按要求需人工抄写18份表格,共需抄写540万份表格,每份表格抄写按5分钟计算,100人昼夜不停地抄也需半年时间,而采用新技术表格在电脑中自动生成;3、省去申请表输入电脑环节,按传统作法申请表录机需要几十人,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新方法省去了这个流程。优势五:能方便今后档案管理和查询。通过采用新技术,我们只要保存电子档案就可快速查询林改资料,传统作法存档需要很多房间和柜子,新方法只要一台电脑就行。优势六:能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据悉,今后全省森林资源管理必须过度到以林权小班为基础。我们通过采用林改新技术就一次性过度完毕,两件事一次做好了。而且,通过掌握这项技术,能广泛应用于造林设计和验收、主伐作业设计、资源清查、征占用林地评估、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多个业务领域,全面提升林业工作水平。
  (二)全面应用新技术。PDA技术的使用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为全面应用这项新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我县林改工作中的作用,我们主要做到了“三统一”,即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技术人员管理和统一仪器使用调配。一是统一技术操作规程。为了使PDA技术收集到高质量的林改数据信息,我们编写了PDA技术应用培训教材,对从利用PDA技术进行小班勾图、采集小班信息、利用林改信息系统导入数据信息、到打印林权证及表格、图片和查询林改信息等内容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并在培训中重点进行强调,使技术人员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统一规范。如在小班勾图时,利用PDA可进行对坡勾绘,可利用航迹法勾绘,也可手工勾绘与航迹法相结合,我们对这3种不同方法进行了严格界定,确保生成的小班图规格统一、查看方便。同时,为了方便今后查询,对各乡镇、村、组林权权利人姓名或身份证号码或村组名等信息统一编号,并实行电子信息和纸质信息双重备份,既方便查询相关资料,又可以防止资料丢失,规范档案管理。二是统一技术人员管理。林改技术人员队伍的能力高低和作用发挥的是否高效是林改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着力加强了对林改外勘作业人员的统一管理。对外勘人员严格实行考核上岗制。我县在组织全县林改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了PDA技术的使用和外勘作业的相关技术操作后,让他们分组到试点镇的27个村和林场进行实地打点操作,每日将数据带回县林改办导入微机绘图进行检验。对出现的问题,在局机关PDA技术骨干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和总结,进行二次测绘,不断查缺补漏,不断强化实地演练。最终以专家考核的形式确定了54名技术操作过硬、工作认真负责的技术人员作为全县PDA技术操作骨干。对操作不合格者,一律不得进行林改正式勘界工作。林改外勘作业是一项要求极为严格的工作,作业人员必须吃得苦、耐得劳、搞得好,善于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工作。为使参训的外勘人员都能顺利完成林改任务,县林改办与外勘人员签订工作协议,要求每一位外勘人员在思想上必须顾全大局,不得随意推诿、推脱和逃避工作,不得中途退出,影响全县林改进程。同时,加强考勤管理,每天上午8:00至8:30由业务人员以所驻村组的座机电话向林改办报告出勤,林改办经常下乡突击检查他们的下村情况。三是统一仪器使用调配。由于PDA技术仪器价格较高,购置数量有限,只能保证外勘人员一组一台,无备用设备,若出现遗失或损毁,工作人员便不能开展工作。因此,我们将全县所有PDA仪器归口为县林改办统一调配,指派专人管理。各乡镇外勘作业人员在领取仪器时,实行借据制,所有人员必须凭借条领取仪器,人机一一对应,对于损毁、丢失仪器的照价赔偿,大大增强了林改人员爱护林改仪器的意识。
  三、强化措施,确保林改工作落到实处
  今明两年是我县林改的关键年、攻坚年。我县把林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压提质提速,扎实推动林改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一)坚持高位强力推动。衡南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林改工作,多次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调度会议推进林改工作,会上由先进乡镇党委书记作典型发言,后进乡镇党委书记作表态性发言,对各乡镇触动很大。县委周书记和政府张县长真正将林改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逢会必讲林改,下乡必查林改。分管刘书记和谢县长亲力亲为,一线调研、一线调度、一线检查。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林改中行政性、群众性工作由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负责,业务性、技术性工作由林业部门负责。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林改第一责任人,乡镇长和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全体联村镇干部是直接责任人,责任落实到人,包干负责到底。
  (二)坚持经费分级负担。为了保障林改工作经费需要,县财政按2元/亩安排到位,每个乡镇按1至2元/亩,每个村按1千至6千元,每个党建后盾单位按1至3万元落实林改工作经费。
  (三)坚持严格督查问责。一是加强督导工作。县委县政府派出林改督导组,实行了驻乡蹲点制度,要求全体林改工作人员必须下到村组山头去,对照操作规程一个一个环节、一项一项工作、一道一道程序督导到位。对没有到岗到位的督导人员,在全县点名通报批评。二是加强考勤管理。对全体参与林改工作的县乡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通过座机电话抽查、现场突击检查等方式进行考勤管理,进行考核考绩,与年度考核挂起勾来,不负责的就定为不称职,严重缺位或失职的,该处分的处分,该待岗的待岗,决不含糊。三是加强跟踪督查。县“两办”、林改办定期进行督查,重点督查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督导组联系的基点村进展情况,以及外勘作业人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县委县政府每十天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排名通报,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督查,每一个月召开一次推进会或后进单位调度会。对工作落后乡镇在文件上点名通报,会上点名批评,电视上点名曝光。对连续两次排最后3名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进行诫免谈话,达三次的则就地免职。
  
  
  
< img src=""/>

一手抓技术创新 一手抓措施强化 双管齐下强力推动衡南县林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669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