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林改实行“第一线工作制”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1-21 00:00
信息来源:
甘肃省合水县在林改中,大力推行以“领导在第一线指挥、政策在第一线宣传、数据在第一线核准、林权在第一线确定、改革在第一线推进、经验在第一线总结”为主要内容的“第一线工作制”,重点解决在改革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探索集体林改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实现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领导在第一线指挥
合水县建立了林改县级领导联乡、部门领导联村制度,形成了“县级领导联系一个乡镇、部门联系一个行政村、抽调干部联包一个组”的“三个一”林改包联责任制和“县级统筹安排、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服务指导”的分级负责工作机制。在林改中,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做到“三减”、“三到”(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应酬,服务到农村、调研到农户、办事到现场),集中精力到基层抓林改、服务群众。据统计,各级干部共为群众送去宣传资料4万多份,解答林改政策2.86万次,丈量荒山林地48.6万亩,调处纠纷30多件。
政策在第一线宣传
政策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命线。改革之始,合水县委、县政府就坚持把宣传政策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县各级共刷写林改标语1618条、悬挂横幅162条(幅)、做专栏148期、办板报192次、制作固定宣传牌14块;县、乡两级共印发林改简报36期,印制宣传手册3.5万册,基本上达到户均1册。同时,派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组巡回宣讲,为群众解疑释惑,做到了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数据在第一线核准
合水县派出81个林改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对所包村组的荒山林地、集体林场进行实地调查,按照“三在现场、三对口、三一致”(调查摸底在现场、填表登记在现场、审核检查在现场,人、地、证对口,图、表、册一致)的要求,协调指导乡、村、组,逐山、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对摸底结果进行记载和公布,做到各项数据及相关情况掌握到户、到人、到地块;对存在疑问的多次核实、多次丈量,直到群众满意为止,为全面开展林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林权在第一线确定
各村组依法选举产生老、中、青结合的3~5人林改理事会,负责本村组的林地勘界、划分、四至登记、确权、评估和纠纷调处等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机构,为林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据统计,全县共成立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93个,林改工作组81个,抽调工作人员456人。对有争议、有矛盾的林地,能说清来龙去脉的,准确进行实地踏勘,对荒山林地、集体林场进行实地调查,协调指导乡村按程序、逐环节调查摸底和勘界确权。整个工作做到了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宣传动员、业务培训、调查摸底、勘界确权6个到位,严格按程序办事,按政策操作,做到公开公平,群众说了算。目前,合水县已完成勘界地块1100宗、面积23万亩,已开展勘界的乡镇12个,已开展勘界的行政村43个,应分林地已全部确权到户。
改革在第一线推进
合水县初步探索采取6种改革模式:一是家庭承包经营。对开发前景好的集体林地和宜林荒山,依据本集体经济组织现有人口总数,实行人均确权到户, 户为单位承包经营。是集体股份合作经营。对集体林地统一经营效果比较好,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同意,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式,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三是林业“三定”以来划定的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随意调整。四是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同意,保留少量的集体林地,由集体依法实行民主管理经营。五是对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已落实了集体林地经营权属和程序合法、双方权利和义务合理、合同形式和内容规范的,予以维持。六是对已确权到户的林地实行“双层经营、双层管护”,即对承包到户的林地由农户自主经营,收益归农户所有,但对于病虫防治、护林防火等单家独户搞不好、搞不了的,由集体统一服务;在管护上,落实农户的管护主体地位,落实护林员的管护责任,实行双层管护、相互监督。
经验在第一线总结
合水县开展林改以来,各级干部坚持深入基层,进百家门、访百家人、听百家言,广泛问计于民、问事于民、问情于民,总结典型,推广经验。全县上下开展了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共形成调研材料108份,提出建议、意见254条。同时,及时把基层一线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出来,大力推广实践,通过典型引路、辐射带动,促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
领导在第一线指挥
合水县建立了林改县级领导联乡、部门领导联村制度,形成了“县级领导联系一个乡镇、部门联系一个行政村、抽调干部联包一个组”的“三个一”林改包联责任制和“县级统筹安排、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服务指导”的分级负责工作机制。在林改中,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做到“三减”、“三到”(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应酬,服务到农村、调研到农户、办事到现场),集中精力到基层抓林改、服务群众。据统计,各级干部共为群众送去宣传资料4万多份,解答林改政策2.86万次,丈量荒山林地48.6万亩,调处纠纷30多件。
政策在第一线宣传
政策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命线。改革之始,合水县委、县政府就坚持把宣传政策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县各级共刷写林改标语1618条、悬挂横幅162条(幅)、做专栏148期、办板报192次、制作固定宣传牌14块;县、乡两级共印发林改简报36期,印制宣传手册3.5万册,基本上达到户均1册。同时,派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组巡回宣讲,为群众解疑释惑,做到了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数据在第一线核准
合水县派出81个林改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对所包村组的荒山林地、集体林场进行实地调查,按照“三在现场、三对口、三一致”(调查摸底在现场、填表登记在现场、审核检查在现场,人、地、证对口,图、表、册一致)的要求,协调指导乡、村、组,逐山、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对摸底结果进行记载和公布,做到各项数据及相关情况掌握到户、到人、到地块;对存在疑问的多次核实、多次丈量,直到群众满意为止,为全面开展林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林权在第一线确定
各村组依法选举产生老、中、青结合的3~5人林改理事会,负责本村组的林地勘界、划分、四至登记、确权、评估和纠纷调处等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机构,为林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据统计,全县共成立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93个,林改工作组81个,抽调工作人员456人。对有争议、有矛盾的林地,能说清来龙去脉的,准确进行实地踏勘,对荒山林地、集体林场进行实地调查,协调指导乡村按程序、逐环节调查摸底和勘界确权。整个工作做到了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宣传动员、业务培训、调查摸底、勘界确权6个到位,严格按程序办事,按政策操作,做到公开公平,群众说了算。目前,合水县已完成勘界地块1100宗、面积23万亩,已开展勘界的乡镇12个,已开展勘界的行政村43个,应分林地已全部确权到户。
改革在第一线推进
合水县初步探索采取6种改革模式:一是家庭承包经营。对开发前景好的集体林地和宜林荒山,依据本集体经济组织现有人口总数,实行人均确权到户, 户为单位承包经营。是集体股份合作经营。对集体林地统一经营效果比较好,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同意,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式,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三是林业“三定”以来划定的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随意调整。四是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同意,保留少量的集体林地,由集体依法实行民主管理经营。五是对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已落实了集体林地经营权属和程序合法、双方权利和义务合理、合同形式和内容规范的,予以维持。六是对已确权到户的林地实行“双层经营、双层管护”,即对承包到户的林地由农户自主经营,收益归农户所有,但对于病虫防治、护林防火等单家独户搞不好、搞不了的,由集体统一服务;在管护上,落实农户的管护主体地位,落实护林员的管护责任,实行双层管护、相互监督。
经验在第一线总结
合水县开展林改以来,各级干部坚持深入基层,进百家门、访百家人、听百家言,广泛问计于民、问事于民、问情于民,总结典型,推广经验。全县上下开展了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共形成调研材料108份,提出建议、意见254条。同时,及时把基层一线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出来,大力推广实践,通过典型引路、辐射带动,促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