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林改突出“六到位”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2-11 00:00 信息来源:
  巴南区自2005年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试点来,目前已对全区12.9万涉林农户、55万亩集体山林颁(换)发了14.9万本全国统一式样林权证。户发证率和面积发证率分别达98.6%、98.3%。在林改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区林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了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区林改工作。镇街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辖区林改工作。村、社成立了林改工作组,落实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负责林改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摸底调查、方案策划、质量监督、培训指导、检查考核、政策把握、纠纷调处、总结调研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是安排布置到位。区委、区政府2006年、2008年分别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对改革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区林业、农业、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区财政局落实104万元林改工作经费,各林改责任单位还积极组织落实了44万元林改经费和设备,有力地支持了林改工作。
  三是宣传培训到位。据统计,区级培训4期,各镇街分别培训4-6期,参训人数1.1万人次。并落实了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林改责任村,结合“三同时”蹲点指导,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意见,有效促进了林改工作。通过区电视台、《巴南报》,镇街广播、宣传站、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全区各村民小组均召开2-3次宣传动员会,共25万余人次参加;张贴标语8000余条,发放《林改入户宣传单》6万余张,群众知晓率达100%。区林改办制作72期林改简报,其中被国家林业局网站采用24期,被市林业局网站采用23期,被《市林改动态》采用4期,区政府公众信息网采用3期,并先后被《中国绿色时报》、《重庆日报》报道。
  四是检查督促到位。区委、区政府将林改纳入镇街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区委、区政府与镇街,镇街与村分别签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书,层层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奖励,确保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区人大、区政协多次检查、调研林改工作,有力促进了林改工作。区林改领导小组组建了督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林改单位进行检查、督导,并定期通报林改进度情况;区林业局长以个人名义用书信形式,告知镇街主要领导,指出林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确保了全区林改的顺利推进。
  五是确权发证到位。着力解决了“五个问题”。解决了老证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上世纪80年代初所发林权证,重新勘测,明确小地名、四至、面积,使证、地吻合。解决了持证人与管理人不一致的问题。由于农户大量外迁等,导致上世纪80年代所发林权证持证人与林地经营管理人不一致,积累了很多的林权争议。在此次林改中,重新落实林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责任山有山无证的问题。占集体山林近30%的责任山,由于没有发证,林农没有掌握林权归属证明。按照“尊重历史、稳定权属”原则,将14.6万亩责任山落实产权、发证到户。解决了集体统管山利益问题。对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实行“分利不分山”或“分股不分山”或“1人持证、权利共有”等方式,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成功地解决了因建制调整而带来的集体山林利益分配矛盾。解决了流转林地办证的问题。对采取租赁、承包等流转的林地,一律确权发证到原林权所有者,保护了林农的权益。
  六是配套措施到位。巴南区积极探索森林资源流转改革,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形式,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截至目前,共流转林地24宗、1148亩,流转金额194万元。通过流转,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农民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如重庆佳宇英皇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安澜镇棋盘村2社212亩林地,进行了农业生态园区建设 ┟褚淮涡曰窭?5元,同时还合同约定由公司安排村民就业,实现了农民身份的转变,生活有保障,经济效益显著;鱼洞街道云山村,过去是出了名的“穷村”,通过索森林资源流转,引进6宗上档次的业主,发展森林旅游,林农获每亩每年250—300元收入,且常年有100余人就地务工,人平年收入9000元。
  
< img src=""/>

重庆巴南林改突出“六到位”

669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