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炎陵县:贵在落实 重在创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10-14 00:00 信息来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农村利益的重新分配,事关农村林业的长远发展,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县委、县政府一致认为,这场改革一定要扎扎实实进行,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要真正落实到位,在明晰产权的同时,还必须大抓机制的创新,激活整个林业。这是在为历史负责,在为农民群众负责。我们在整个林改过程中狠抓落实,注重创新,主要做法是:
  一、明晰产权做到“四个到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我县紧紧围绕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这个核心,确保各项程序得到严格遵守,各个环节都能准确到位,使改革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一是组织领导、工作机构到位,形成改革合力。县乡村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形成了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林改的良好局面。各乡镇都选调精兵强将组成林改办,组织150多名林业技术人员参与乡镇勘界绘图,动员了50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林改工作。全县制订县、乡、村林改方案1647个,做到了一村一策,一组一案。村组方案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具体化,以阳光操作 保执行林改政策不走 样,坚决防止会议不表决、表决无记录、会后再推翻的现象发生。二是宣传培训、责任落实到位,营造改革氛围。为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干部摸不着头,群众摸不到底,工作队员摸不到边”的情况,全县共举办县、乡林改培训班50期,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在省市县媒体刊登播发林改系列报道200余篇,发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辅导读本》3.5万余本,为推进林改营造了浓厚氛围。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乡领导包村、村干部与驻村干部包组、林业站包技术的负责制。县政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主要领导定期研究林改进展情况,对进度快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资金奖励,对后进乡镇则全县通报批评,对工作停滞不前的乡镇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是民主决策、程序规范到位,尊重客观事实。我县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根据全县林权复杂,权属模糊,纠纷较多等现象,及时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实行“大稳定、小调整”。林改工作组深入村、组、户逐块摸清林地现状,并发放林地林木申请表500多万份;林权勘界时要求各类相关人员到场,做到界线清晰,手续齐全,绘图准确。对涉及林农切身利益的环节,坚持做到“两个三分之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严格确权发证程序,在调查摸底和外业勘界结束后,及时张榜公示,确保发“铁证”。四是依法林改、权属落实到位,确保产权明晰。对集体经营的山林实行“山权落实到户,林地允许互换,林木竞标拍卖,内部联户竞买,利益均衡到人,差额实行找补”,能均山的均山,难以均山的均林折股,难以均林的实行资源评估均利等形式,平等落实农民权益。家庭承包到户率达91%,未到户的也100%均股均利到位。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引导当事人协商处理,林权纠纷调处率达92%。
  
  目前,全县已完成98%应发证山场的现场核实、勘界勾图、四至签字等外业任务,完成85%以上的应发证山场的明晰产权任务,输机打证170多万亩,发放新证7万多本,改革综合进度位居湖南省各县市前列。
  二、深化改革推进“三大创新”
  
  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以后,还必须对原有的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否则农民群众虽然手中有了林地资源,仍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发展。我们审时度势,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同时,启动了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稳步推进林业管理体制创新。按照“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廉洁高效”的要求,调整精减了林业机构,初步建立了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林业运行机制。350多名事业人员通过竞聘上岗,60多人分流安置。从今年元月起,林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成立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与木材检查总站、森林公安密切配合,实施一般案件通报制度、重大案件联席会商制度,解决“多头执法”和“交叉执法”问题。林木采伐指标及时分配到4万户林业经营者手中,为林农上门办理采伐证并提供设计、运输“一站式”服务。调整税费项目标准,向林农让利近1000万元。二是稳步推进林业投融资机制创新。组建了县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林权和林产品交易、流转、融资的服务平台。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管理办法》、《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等文件,全县森林火灾投保面积达40万亩,保费16万元。信用联社、农行林权抵押贷款授信规模达到2亿元,去年涉林贷款金额达1000万元,拓宽了林农融资渠道,增强了林业发展后劲。三是稳步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县政府出台政策,通过林业要素市场这个平台,从资金项目、技术服务、信息传递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全方位扶持。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近万人次;引导农民通过林地流转、入股、合租等形式,成立了油茶、杉木、黄桃、柰李、楠竹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10多个,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利用网络开展宣传、产品展销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三、改革成果体现“四大成效”
  
  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使林业发展的活力迸发出来,推动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初步显现出来。一是强化了分类经营,促进了生态保护。转变了商品林经营模式,全县以山权为单位,以15~30年为轮伐期,进行统一规划,并严格执行。实行砍造挂钩制度,解决了“只砍不造”或“批少砍多”问题;确立了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时到户。实施了国家重点林业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立股份制林场100多个,3年来共完成造林、封山育林达100万亩。二是维护了林区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林改后,90%以上的山林都是村民的“自家林”,农民“山当田耕,林当菜作”,森林火灾和盗伐滥伐林木现象少了。通过确权发证,四至界线清楚了,林权纠纷少了。同时,通过林改,乡村干部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的意识明显增强;群众依法维权,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意识明显提高,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和谐。三是盘活了林业资产,带动了经济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涌现了金工木业、霞阳板业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人造板、林产化工、笋竹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发展格局。2009年林工产业产值突破14亿元,税收增幅达150%,带动社会就业2万多人。四是搭建了创业平台,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产权明晰、减税让利等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全社会经营林业的积极性,今年各乡镇纷纷出现争苗造林的现象。同时,通过合理流转,为林场经营、专业造林、精深加工等提供了创业平台,企业建基地、公司带农户、专业合作等经营模式大量涌现。农民工邝卫华带领乡亲们成立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该社也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示范专业合作社,入选“2010年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确权发证收尾工作,认真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完善措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畅通林权抵押贷款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搞好森林资源评估师队伍建设和林业担保公司的筹建工作,加速林业要素市场的运转。同时,精心组织力量,认真解决历史遗留的山林纠纷问题,不断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国家的惠林政策深入千家万户,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林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 img src=""/>

湖南省炎陵县:贵在落实 重在创新

669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