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千秋文章写在齐鲁大地上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10-26 00:00 信息来源:
  8月的一天,山东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改办主任丁希滨的办公室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
  “丁局长,我们市的林改核查是个什么情况?”打来电话的是淄博市林业局局长孙来斌。
  原来,自6月中旬以来,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牵头成立了6个督查组对全省集体林改情况进行核查。负责淄博市的督查组在核查结束时,与淄博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开了协调会。会上,核查组将在核查中看到的林改先进经验、发现的问题等一一进行了陈述,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后还请周清利市长在核查报告上签了字。
  “太仔细、太认真了,以前没有遇到过。”孙来斌说,这让他这个当林业局长的心里直打鼓,忍不住就向省林改办打探消息。
  这仅仅是山东省集体林改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以及林业资源小省,山东的集体林改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山东人有山东人的脾气,从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力推集体林改的那一刻起,全省一条心,全民总动员,从部署动员、调查摸底,到勘界确权、核发林权证等最基本的工作一点一滴做起,泰山压顶 也不怕,誓把林改千秋文章镌刻在齐鲁大地上。
  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情进行。
  2009年12月30日,对山东的集体林改工作来说是一个大日子。
  这一天,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一起出席山东省林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山东现代林业发展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吹响了集体林改在齐鲁大地上的冲锋号。
  自此,集体林改工作作为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为整个山东林业系统的中心工作和“一号工程”。
  “集体林改关系到全省的生态安全和几百万山区林农的增收致富,必须满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情,坚持对历史负责和对现代林业的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说,集体林改就是一次山林权益的重新分配,必须将党的林改政策原原本本交给老百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林区稳定,避免出现新一轮的发展不平衡和新的不稳定因素。
  在林改过程中,针对一些地方存在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山东省不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仅市、县两级出台林改政策性文件就有222件,全省召开县、乡两级林改动员会2598次,举办各层次培训班7128次,培训人员51万人次。
  “集体林改,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广大林农的心声。作为拉动农村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集体林改不仅要改,而且要保证质量,保证速度,要改得彻底,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山东省林业局局长贾崇福说。
  据了解,目前山东全省有林改任务的17个市1708个乡近8万个村,已基本完成了组织发动、方案制定、林权承包等工作,今年底将全面完成明晰产权的任务。
  分的是权益 合的是效益
  秋日的兖州平原农区,田成方,树成行,乡间小路在整齐的林带和绿色的麦苗间延伸,煞是好看。
  但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一条条林带如何确权却让负责林改的同志们犯了难。“一条林带往往分属好几户、十几户,不分吧,老百姓的权益无法保证;分吧,一条林带分到每户只有几棵,既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也无法经营管理,防护效益还有可能打折扣。”兖州市林业局林改办主任孙建娥说。
  这也成为林改以来一直困扰山东广大平原农区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反复实践探索,针对平原林区林改的特殊情况,山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林改做法。首先将林带确权分到户,然后再以关联农户为单位联户签订合同,统一经营,确保林带的生态防护效益。”丁希滨说。
  通过分,保证了农民的初始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合,合出了分散经营所不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举多得。目前,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已经成为山东林改的重要形式,受到林农们积极拥护。
  滕州市柴胡店镇刘村在此次林改中,将6000多亩梨园全部均分到户后,部分农民主动将其中的520亩梨园联户流转给了当地的黄连山旅游开发公司。在专业公司管护下,520亩梨园焕发了青春。不仅如此,村民们也从经营中得到了实惠,“每亩租金是1280元,我还在梨园打工,每年的打工收入有万把块钱。”村民孟祥周说。
  分,要分出权益;合,要合出效益。“总之,坚持的一个原则,分是基础,是前提,能分的一定要分,至于分了之后怎么经营,是单家独户种植,还是联户合作发展,由老百姓自主决定。”丁希滨说。
  林下遍地是黄金
  如今,全国的集体林改如火如荼进行着。但是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相对于南方集体林区,北方地区树木生长速度慢,一棵树种植下去成材要几十年时间,分山到户后,农民究竟能得到多少实惠?
  山东在林改中测算的一组数据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在林下养鸭、养鹅,每亩每年纯收入可达3.5万元;在林下发展食用菌,每亩菌棚年均收益也近3万元,是单纯种植树木效益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目前,山东全省有林地面积3900多万亩,规划到2015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900万亩,按每亩增值1000元计算,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90亿元。
  看到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在集体林改中,山东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培育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培育了林粮、林禽、林菜、林菌、林药、林下生态旅游等多种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林下经济开发总面积已达300万亩,直接从业人员近110万人,产值130多亿元,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合作社、联合体近万家。
  “林改后,我利用林下空地建了9个鸭棚养生态鸭,林木为鸭子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鸭粪又给树木提供有机肥料,两三年下来,我每年的利润都在15万元左右。”滨州市阳信县农民王希成说,林改中他分得了60亩梨园和200多亩用材林,在管护好树木的同时,他将林下空地全部有效利用,做起了“养鸭大王”。
  今年,尝到了林改甜头的老王继续扩大着林下经济的规模。“又承包了760亩林地,利用林权抵押从农村信用社办了150万元贷款,在760亩地上全部种上了杨树速丰林,林下又新建了30个鸭棚。”王希成说,在他带动下全县成立了林下养鸭合作社,目前社员已发展到2000余户,户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
  林改,让山里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山东人认准了这个理儿,誓把林改这片大文章写满齐鲁大地,写进万千林农的心中。不仅要写,而且要写得漂亮。
  
  
< img src=""/>

林改千秋文章写在齐鲁大地上

66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