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完成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调查摸底工作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8-20 00:00
信息来源:
近年来,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增长较快。为全面掌握全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加强指导和扶持,今年6月四川省林业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调查摸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共有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504个,今年新增110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397个,专业合作协会107个。全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总注册金额36.79亿元,经营面积801.51万亩,成员20.1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97.08万户。
通过调查和研究表明,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在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实现助农增收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组成形式主要有农民自发组织、龙头企业带动、科技人员带动、能人带动和回乡创业人员带动五种类型,其中以农民自发组织、能人带动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分别占总数的50.5%、27.5%和13 %;科技人员带动和回乡创业人员带动发展相对不足,分别只占总数的5%和4%。
二是示范创建带动作用明显。2011年,大邑等11县(区)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县。经过一年的示范创建,各创建县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为全省树立了样板。11个示范创建县共有农民林业专业合作 织410个,占全省总数的29.3%。特别是简阳、沐川、南江、合江、大邑、兴文等县示范创建成效明显,林农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性高,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其中简阳市发展专业合作社达到80个。
三是主导产业突出。据调查统计,四川省农民林业专合作组织经营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木本油料林(核桃、油橄榄、花椒)、速生用材林(竹、木)、花卉苗木栽培、林下种养殖(药材、茶叶、畜禽、蜜蜂)、森林蔬菜采集(竹笋、菌类、椿芽)、森林生态旅游及林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木本油料林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及邻近地区,速生用材林主要集中在乌蒙山区和川南地区,花卉苗木栽培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区、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林下种养殖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成都平原周边地区,森林蔬菜采集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三州民族地区,森林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及周边地区。
四是助农增收成效明显。据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计报表显示,2011年全省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平均为650元,部分市(州)达到1000元以上,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平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助农增收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过几年的发展,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在总体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仍然不平衡。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占全省总数的81%。民族地区及偏远山区发展相对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专合组织数量以市(州)为单位不足20个,尚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扶持。
通过调查和研究表明,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在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实现助农增收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组成形式主要有农民自发组织、龙头企业带动、科技人员带动、能人带动和回乡创业人员带动五种类型,其中以农民自发组织、能人带动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分别占总数的50.5%、27.5%和13 %;科技人员带动和回乡创业人员带动发展相对不足,分别只占总数的5%和4%。
二是示范创建带动作用明显。2011年,大邑等11县(区)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县。经过一年的示范创建,各创建县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为全省树立了样板。11个示范创建县共有农民林业专业合作 织410个,占全省总数的29.3%。特别是简阳、沐川、南江、合江、大邑、兴文等县示范创建成效明显,林农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性高,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其中简阳市发展专业合作社达到80个。
三是主导产业突出。据调查统计,四川省农民林业专合作组织经营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木本油料林(核桃、油橄榄、花椒)、速生用材林(竹、木)、花卉苗木栽培、林下种养殖(药材、茶叶、畜禽、蜜蜂)、森林蔬菜采集(竹笋、菌类、椿芽)、森林生态旅游及林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木本油料林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及邻近地区,速生用材林主要集中在乌蒙山区和川南地区,花卉苗木栽培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区、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林下种养殖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成都平原周边地区,森林蔬菜采集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三州民族地区,森林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及周边地区。
四是助农增收成效明显。据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计报表显示,2011年全省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平均为650元,部分市(州)达到1000元以上,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平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助农增收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过几年的发展,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在总体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仍然不平衡。四川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占全省总数的81%。民族地区及偏远山区发展相对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专合组织数量以市(州)为单位不足20个,尚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