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创新造林模式实现造林绿化和林地经济效益“双赢”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8-02 00:00
信息来源:
近几年来,山东省沂水县一直探索解决林业长期效益高与短期效益低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达到既能增加造林绿化面积,又要提高林地经济效益。今年,沂水县采取创新造林模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林地经济效益,实现了造林绿化和林地经济效益的“双赢”。
林粮间作模式。根据新造林树势小、不遮荫、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特点,沂水县大力推广在树行间距内套种花生、小麦、地瓜等粮食作物,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今年全县林粮间作35万亩,其中间作花生12万亩,间作小麦16万亩,间作地瓜棉等7万亩。
林草间作模式。在畜牧业发达的富官庄镇、泉庄镇、高庄镇、崔家峪镇、黄山铺镇等山区乡镇,由于水源相对缺乏,牲畜草料十分紧张,采取对造林地实行大行距栽植,树行间套种牧草。实现了牧草涵养水源,提高土壤墒情,促进树木和牧草的生长,解决了牲畜草料,加快了丰产林生长速度。目前,全县林草间作面积达6万余亩,解决了20余万头牲畜的草料问题。
林养间作模式。利用树木郁闭后能够遮荫、挡风、降温的特点,在树荫下散养鸡、鸭或建塑料大棚养殖食用菌等。马站镇杨家珠江村76 亩的杨树丰产林里散养了1200只鸡和600只鸭,既消灭了林内杂草,牲畜粪便为丰产林提供了必要肥料,达到了互惠互利的效果,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据养殖户时传芹介绍,今年鸡和鸭能增加99000元的纯收入,五年后树木到采伐期,养殖纯利润达495000元。截至目前,全县已新发展林下双孢菇、黑木耳、平菇、香菇及特色昆虫等林下经济8万余亩,年创利润9000余万元。
林育间作模式。由于新造林2年内树势不大,适合发展育苗生产,在泉庄镇西郭庄村取得了成功经验,该村2011年发展杨树丰产林110余亩,采取树空育苗,去年出圃桃、杏、石榴苗50余万株,将增加收入近20余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客观。
创新造林模式,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了过去的种养模式,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造林绿化积极性,实现了林业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林粮间作模式。根据新造林树势小、不遮荫、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特点,沂水县大力推广在树行间距内套种花生、小麦、地瓜等粮食作物,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今年全县林粮间作35万亩,其中间作花生12万亩,间作小麦16万亩,间作地瓜棉等7万亩。
林草间作模式。在畜牧业发达的富官庄镇、泉庄镇、高庄镇、崔家峪镇、黄山铺镇等山区乡镇,由于水源相对缺乏,牲畜草料十分紧张,采取对造林地实行大行距栽植,树行间套种牧草。实现了牧草涵养水源,提高土壤墒情,促进树木和牧草的生长,解决了牲畜草料,加快了丰产林生长速度。目前,全县林草间作面积达6万余亩,解决了20余万头牲畜的草料问题。
林养间作模式。利用树木郁闭后能够遮荫、挡风、降温的特点,在树荫下散养鸡、鸭或建塑料大棚养殖食用菌等。马站镇杨家珠江村76 亩的杨树丰产林里散养了1200只鸡和600只鸭,既消灭了林内杂草,牲畜粪便为丰产林提供了必要肥料,达到了互惠互利的效果,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据养殖户时传芹介绍,今年鸡和鸭能增加99000元的纯收入,五年后树木到采伐期,养殖纯利润达495000元。截至目前,全县已新发展林下双孢菇、黑木耳、平菇、香菇及特色昆虫等林下经济8万余亩,年创利润9000余万元。
林育间作模式。由于新造林2年内树势不大,适合发展育苗生产,在泉庄镇西郭庄村取得了成功经验,该村2011年发展杨树丰产林110余亩,采取树空育苗,去年出圃桃、杏、石榴苗50余万株,将增加收入近20余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客观。
创新造林模式,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了过去的种养模式,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造林绿化积极性,实现了林业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