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林下经济创造绿色GDP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8-07 00:00 信息来源:
  近年来,岫岩始终坚持“念好山字经、打好资源牌”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丰富的山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保证青山工程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为农户开拓新的增收途径。如今,林下禽畜养殖、中药材、经济作物种植等项目在岫岩广袤的林地间蓬勃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全县兴林富民的“绿色”产业。
  兰永彩是岫岩杨家堡镇松树秧村村民,几年前,他利用自家承包的林地开展林蛙养殖,如今收到丰厚回报。日前,记者随兰永彩来到他家的林地,浓密的树林中,一个30平方米大的池塘呈现眼前。兰永彩告诉记者,自从承包林场,他一直琢磨着如何发展增收项目。几年前,周边乡镇开始有农户养殖林蛙,但由于是圈养,成活率很低。兰永彩想到利用林场的天然环境养蛙,于是,他试着在林地里开出一个蓄水池,引入山水,将从外地购进的林蛙仔放入池中。林蛙长大后会进入树林生活,冬眠或产卵时又会回到池塘,虽然数量会有所减少,但这样的养殖方式能保证林蛙的品质和成活率。养殖林蛙很快让兰永彩尝到了甜头,如今,他已经在自家林地中开掘出9个池塘养殖林蛙,每年可以实现1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岫岩,像兰永彩这样利用林地资源养殖林蛙的农户正在逐年增多,农户们正在从林蛙行业中享受实惠。
  人参种植也是岫岩林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据了解,林下参在药效、功用等方面等 于野山参。在岭沟乡山城村,农户邢运宝利用自家林地种植了50多亩林下参,年收入五六万元。邢运宝告诉记者,他从7年前开始尝试林下参种植,人参种源全部来自长白山野生参。由于岫岩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极其适合人参生长,因此,他家的人参品质一直很好。“种植林下参投入少、回报大,就像一座林地银行,在几年后就可以带来丰厚的效益。”邢运宝说。和他一样,大营子镇沙金村村民孙永良也是当地有名的人参大户,他在自家承包的500亩荒山上培育林下参。在孙永良的带动和指导下,当地有40多户农民也搞起林下参培育,家家收入颇丰。
  丰富的林地资源同样也吸引了一些投资商的目光。位于岫岩大宁经济区河北村的“雅河剑峰山参基地”,是岫岩发展林下参产业的典型。2005年,岫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山参种植项目,当时恰逢林权制度改革,基地负责人赵旭生抓住这一时机,将林农手中集中连片的8000多亩山地进行收购,大力发展林下参种植,并在林间放养林蛙,形成空中树、林下蛙、土里参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基地播种参苗5000亩,成立的人参种植合作社拥有会员1500多户,带动全县林下人参种植面积2万多亩,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岫岩朝阳乡榛子资源丰富,由于长期采用家庭式种植和销售,一直无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2005年,朝阳镇成立了第一个榛子种植合作社,2007年,借着林权改革的东风,朝阳镇又成立了东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立榛子产业化基地,对全镇榛子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大力发展林地榛子种植。同时,公司从外地引进了美国大榛子品种,与朝阳镇原有的野生榛子进行杂交,杂交产品个头大、口感好,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如今,朝阳乡的野生榛子示范园达到1万余亩,1000多户林农利用林地发展榛子种植,人均增收4500元。
  据了解,目前岫岩全县林下经济面积达6.3万亩,年创造经济效益1亿元。农户们将发家致富的项目引入林中,既保证了生态环境,又解决了林农的经济利益。发展林下经济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经营森林的动力,增加了森林蓄积量,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岫岩县域经济发展增加了绿色GDP。 
< img src=""/>

岫岩:林下经济创造绿色GDP

669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