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林下经济产品 黑龙江省森工组建“黑森绿色食品集团”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9-24 00:00 信息来源:
    强化规模突破,让百姓买得到
  基地建设是林下经济的基础,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第一环节,要继续加强基地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各类基地的产出能力,实现产业总量新突破。
  一是加强产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继续加强农机化建设,提高整地、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生产效率;加强耕地保护,实施测土施肥,多施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水稻、玉米及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大力发展葡萄、蓝莓、树莓、蓝靛果等浆果栽培,发展蕨菜、薇菜、刺嫩芽等山野菜和药材栽培,加快发展具有林区特色的蜂、鹿、山猪、林蛙和冷水鱼养殖项目,扩大元蘑、猴头、香菇等食用菌的栽培规模和产品总量。
  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通过全面建设生猪、肉牛、家禽等标准化养殖小区(场),提高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木耳产业要扩大工厂化制菌生产能力。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面提高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注重实用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上山等活动,加大实用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的力度。
  建集团有强大的政策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对林下经济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主要任务、制定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措施。
  省政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方向,重新制定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打造了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的战略定位。同时,对整合森工资源、发挥政企合一的体制优势、做大黑森品牌,提出了要求——打造销售额1000亿元的黑森企业集团。
  建集团是优势整合的必然
  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过去的产品竞争、渠道竞争、品牌竞争,发展到今天的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并取得非凡的业绩,必须具有非凡的资源整合意识和能力。而目前各林业局生产企业单打独斗开辟市场,企业产品单一,规模较小。普遍存在知名度低、开拓市场资金短缺等问题,束缚了企业发展壮大。
  森工绿色食品集团的成立和集团化运作,必将发挥出森工整体优势,形成合力,统一对外。这既可体现森林食品产业整体形象,又有利于对外商业运营和招商,从而促进产业更加上规模、上水平。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出台
  《意见》要求:林下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发展,注重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体现出更高的发展目标、更快的发展速度,为构建区域特色明显、分工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打好基础。
  必须注重山上山下协调发展,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业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必须立足林区生态、资源以及产品特色优势,扬长避短,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大做文章。
  必须突出重点,紧密结合森工林区特点,培育主导产业,重点突破,尽快做大做强。
  质量保障
  是发展的根本
  如何能够保护好“黑森”产品的声誉?
  “黑森绿色食品集团”认为:只有推进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做到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市场有监测,才能够稳定产品的内在品质,保护“黑森”产品的信誉和美誉。
  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要健全食品质量标准体系、产品检测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可追溯体系,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一是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同各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政府专业部门合作,制订十大类森林食品产品标准。标准的制订既要以国家已出台的有关标准为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别要注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是标准化生产体系。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三是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和完善原料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销售去向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有严格的、详细的、可追溯的记录,构建产地可查询、流向可追踪的森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四是质量检查监控体系。建立食品检验检疫机构,随时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质量监控,实现从田园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监控,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其次,强化科技支撑。
  为此,省森工总局要求:科技部门要重点安排森林食品研发项目,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要重点解决森林食品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既要发挥森工科研院所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又要充分借助“外脑”,积极与省农科院、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等单位开展科企合作。要加大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的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工作,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逐步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市场营销,让产品卖得好
  市场对产业发展具有的导向作用,是林下经济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和开发,拓展产品销售空间,确保产的出、卖的好。
  一是发挥集团优势,加强市场建设。组建好黑森山特产品经销总公司,在哈市建立森林食品旗舰店和若干直销连锁店,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其展示、销售黑森系列产品作用,为产业发展服务,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受益。
  二是要强化销售手段,推进产销对接。采取网络销售、经济人销售、代理销售、跟踪销售和渗透销售等手段,强力推进市场的开发力度,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要走出“山门”看世界,到经济发达地区有针对性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行情;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经贸洽谈会、绿色食品展销会,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国内、国际市场。
  三是实施人才战略。通过猎头公司引进适合我们需要的人才,借助“外脑”开发市场;同时还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名牌,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战略举措之一。品牌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的统一,体现产品的技术含量、文化含量和知名度、信誉度。精心培育和打造“黑森”品牌,努力提高“黑森”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牵动力。
  强化管理服务,让产品产得好
  发展林下经济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条例》的实施,结合林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充分行使好职能。林下经济是森工经济转型,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的主战场,各级多种经营局是指挥中枢,有着重要的管理与服务作用。目前承担着拟定农业、畜牧水产业发展规划,组织指导产业发展,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农业综合开发管理;负责绿色食品、北药、林副产品管理及市场开发;依法对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监督管理;组织监督农作物、动物及产品防疫和检疫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畜禽屠宰管理工作等行政执法职能。只有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全战线人员素质,才能确保职能行使到位,促进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搞好服务。按照职能的划分,依序同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接行政职能,努力争取更多的农业、畜牧业发展政策,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在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上加强服务。要把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组建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把这项工作尽快开展起来。鉴于职工群众在组建合作社方面还很生疏,总局、管局和林业局都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这方面指导,条件成熟的尽快组建,已有的尽快规范;切实转变作风。按照中央、省、总局有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真抓实干,要想大事、抓大事、干实事,搞好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
  强化规模突破,让百姓买得到
  基地建设是林下经济的基础,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第一环节,要继续加强基地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各类基地的产出能力,实现产业总量新突破。
  一是加强产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继续加强农机化建设,提高整地、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生产效率;加强耕地保护,实施测土施肥,多施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水稻、玉米及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大力发展葡萄、蓝莓、树莓、蓝靛果等浆果栽培,发展蕨菜、薇菜、刺嫩芽等山野菜和药材栽培,加快发展具有林区特色的蜂、鹿、山猪、林蛙和冷水鱼养殖项目,扩大元蘑、猴头、香菇等食用菌的栽培规模和产品总量。
  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通过全面建设生猪、肉牛、家禽等标准化养殖小区(场),提高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木耳产业要扩大工厂化制菌生产能力。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面提高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注重实用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上山等活动,加大实用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的力度。 
< img src=""/>

依托林下经济产品 黑龙江省森工组建“黑森绿色食品集团”

669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