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Vernicia)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04-10 11:23
信息来源:
油桐栽培技术
油桐属 (Vemicia) 植物是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常统称为油桐 V.fordii Hemsl 。 从油桐种子榨取或提取的油称为桐油,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干性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渔业、建筑、交通运输、印刷、国防等行业。
油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远在唐代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就有 “ 罂子桐生山中,树似梧桐 ” 及其它关于油桐栽培和利用的历史记载。唐宋以后,油桐在我国南方山区广为栽培,桐油主要用于照明、涂抹农具、家具和船舶、治疗济疮肿毒。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于世界涂料(油漆)工业快速发展,而桐油又是最好的油漆原料,各国相继从我国进口 桐油,成为我国大宗的出口贸易商品。出口量的增加也大大地刺激了我国的油桐生产,至 20 世纪 80 年代,全国油桐栽培面积达 180 万 hm2 。
我国作为工业油料树种栽培的有油桐和千年桐 V.montana Wils 。油桐又名三年桐,光桐,古代也称罂子桐,原产中国;千年桐又名皱桐,木油树,原产中国,现南美洲有栽培。 桐油质量以油桐最佳,千年桐次之。
1 生物学特性和环境要求
1.1 生态习性
油桐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树种,在我国北纬 22°15' ~ 34°30' ,东经 97°50' ~ 121°30' 的广大亚热带地区,包括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广西等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最大。油桐的中心栽培区是重庆、贵州、湖南、湖北 4 省(直辖市) 毗邻区。
油桐是阳性树种,喜温、喜光、喜水,但又不耐水湿,适应暖湿气候。适宜在年均温 15.5~17 年降水量 1026~1596mm 、相对湿度 70% ~ 80% 、年日照时数 1045h 以上的地域栽培。
油桐喜钙,在板岩、页岩和石灰岩发育的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在贫瘠的红壤上也能正常生长结实。
油桐忌风,不宜种植在当风之处。
1.2 生长发育
油桐栽后第 1 年仅 1 个主干。第 2 年分枝,枝条轮生。以后每年在主干或主枝、侧枝抽生 1 轮枝条。一般第三年开始结果,第五年进入盛果期, 20 年后开始衰老。但因品种不同 而存在很大差异,对年桐 6~7 年就进入衰退期,而大米桐类品种 30 年以上还结实良好。油桐属浅根性树种,主根不很发达,伸入土层的深度通常不超过 1 m ; 但侧根非常发达,而且再生能力很强,当主根或各级侧根被切断后,就会很快产生大量次生根,满足植株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吸收的需要。
油桐在先年完成花芽分化,花序抽生于上年生枝条顶端的混合芽,先花后叶或花叶同步。雌花常着生于花序主轴及侧轴的顶端,形成单果或丛生果序。虫媒花,开花期的晴朗天气有利于传粉受精。北方干冻和南方低温阴雨会影响油桐的开花和传粉。
物候期因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湖南中部的油桐一般在 3 月上旬开始盟动, 4 月 20 日前后开花, 10 月 20 日前后果实成熟, 11 月中下旬落叶。
2 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2. 1 四川小米桐
又名细米桐,为小米桐类品种,树高 5m 以下;分枝矮而平展,轮间距短,主枝分轮不明显。果实通常 5~6 个丛生,多时可达 20 个以上。果实球形或扁球形。略具果尖,果小,果径 4.0~5.5cm ,平均鲜果重约 59 g 。果皮薄,光滑,气干果出籽率 58.5% ,气干果出仁率 59% ,种仁含油率约 66% 。本品种栽后 3~4 年开始结果, 5~6 年进入盛果期;单产高, 盛果期株产一般 8~ 10kg ,最高可达 30~40kg ; 油质好;栽培面积广。但大小年明显,不耐荒芜,适宜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域进行集约栽培。
2.2 葡萄桐
又名湖南葡萄桐,泸溪葡萄桐,为小米桐类品种。植株较矮小,树高 2.5~5m ,主杆和分枝分层明显。枝条平展或下垂,轮间距大,枝条较稀疏。一般每丛果序 6~15 个果,最多可达 60 个以上。果实球形或扁球形,略具果尖,果小,果径 4.0~5.5cm ,平均鲜果重约 58g 。果皮薄,光滑,鲜果出籽率 41% ,气干果出仁率 56% ,种仁含油率约 66% 。本品 种果实丛生性极强,单产高,进入盛果期早。但不耐瘠薄,抗叶斑病能力弱,宜优良立地条件下集约栽培。
2.3 浙江少花球桐
又名浙江少花吊桐,为小米桐类品种。树体中等大小,树高 4~6m ,主枝分层多为上 2 轮,枝条密度较大而细短。少花花序,雄花着生花轴枝顶,丛生果序,常 3~5 个为一序。中小型果,球形或扁球形,果径 5.0cm ,单果鲜重约 65.1g 。气干果出籽率 53.5% ,出仁率 64.2% ,种仁含油率 66.2% 。 3 年开始结果, 4~5 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持续 10 年左右, 15 年以后逐步衰老。该品种雌性较强,单产高,但不耐瘠薄,宜选择在水肥条件好的立地上种植。是浙江等地的主要栽培品种。
2.4 四川大米桐
又名大果桐,为大米桐类品种。树体高大,树高 6~10m ,主干明显,分层清楚,常 3~4 轮层轮生。果实单生或 2~5 个丛生,大型,果径 7.lcm , 单果重 115 g 。出籽率 53% ,气干果出仁率 63% ,种仁含油率 67% 。该品种 4~5 年始果, 6~8 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长达 20~30 年或以上;树势强健,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是重庆、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的主要栽培品种。
3 造林选择
油桐中心产区是油桐生态最适区域,气候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油桐生长发育的要求,其林地选择主要注意坡向、坡位、坡度和土质情况。在湖南宜选择阳坡和半阳坡、坡度在 20° 以下、海拔高度 300~600 m 的山谷、山腹和山腰为油桐丰产造林地。山顶、山脊、亢阳和土 壤干燥的地方不宜种植油桐。 油桐适合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反应为中性或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含适量的氮、磷、钾、钙、锰、镁的土壤上生长,一般以板岩、页岩发育的黄壤、红黄壤,紫色页岩、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为宜,西部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也非常适合油桐的生长。低丘红壤地区种植油桐时要注意多施有机肥,并适量施用石灰。
油桐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1
地貌
低山、丘陵
2
母岩母质
板岩、页岩、石灰岩、片麻岩、紫色页岩、紫色砂页岩
3
土壤类型
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山地黄壤、紫色土、红壤
4
海拔高度 (m)
300 ~ 600
5
坡度
平坡、缓坡、斜坡
6
坡向
东、南、西、东南、西南
7
坡位
中部、下部、谷地
8
腐殖质层厚度
厚、中
9
土壤厚度
厚土、中土
10
立地类型
21 、 22 、 41 、 42 、 52
11
土壤质地
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12
土壤酸碱度
5.5 ~ 7
13
极端最低温度 ( ℃ )
-10
4 整地
4. 1 整地方式
油桐整地分为全垦整地和局部整地。全垦整地适合于坡度较小(一般小于 10° ) ,立地条件好及进行桐作混种、纯林经营的地域。全垦整地分为三个步骤,即炼山、冬垦和造林前的林地整理。
在坡度较大(大于 10°) 、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域适合局部整地。局部整地有梯状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梯状整地是最好的水土保持整地方式,适合于坡度不是很大( 15° 以下)的地块,先按等高线放样,按样线开梯。一般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把坡面一次性造成水平台阶。梯面宽度因林地坡度和栽培品种不同而异。坡度越大,梯面越窄。一般每梯种植一行油桐。
带状整地合适于坡度较大的地域,一般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沿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在开垦带种植油桐,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作生土块状整地适合于石质山区坡度较大、土壤疏松的地域,在种植点周围整地。整地深度要求达 20 ~25cm , 一般栽植穴大小要求达 1. 0 m × 1. 0 m × 0. 7 m 。基肥施于栽植穴内。
4.2 造林密度
油桐造林密度的确定因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方式及经营水平不同而略有差异。具体而言,树体高大的品种宜稀,矮小的品种宜密;经营水平高的宜密,经营水平低的宜密;立地条件好的宜稀,立地条件差宜密;平地宜稀,坡地可稍密;南坡、西坡宜稀,东坡、北坡可稍密;土层深厚宜稀,土层浅薄宜密;土壤肥沃宜稀,土壤贫瘠宜密;石灰岩区宜稀,页岩区宜密;行距宜稀,株距宜密;桐农混种宜稀,纯林经营宜密。
小米桐类品种纯林经营的栽植密度为:立地经营类型为一级时,最佳密度范围为 495~555 株 /hm2 ,即栽培株行距为 4 m × 5 m~4m × 4.5m ;立地经营类型为二级时,最佳密度范围为 630~720 株 /hm2 ,即栽培株行距为 4 m × 4m~ 3. 5 m × 4m ; 立地经营类型为三级时,最佳密度范围为 750~945 株 /hm2 , 即栽培株行距为 3. 5 m × 3. 8 m ~3m × 3.5m 。
5 栽植
5.1 栽植季节
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直播造林,一般都是选择春季油桐萌动前,而且通常都是先植树造林后直播造林。即立春( 2 月上旬)至惊蛰( 3 月上旬)期间进行。
5.2 栽植方法
根据所用材料不同,油桐造林方法可分为直播造林和植树造林。油桐在实生繁殖条件下,树形和结实等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比较高,所以一般采用种子点播造林或实生苗造林比较多。
5.2.1 直播造林
将优良品种的种子直接点播在林地上,出苗成林、不需移栽的造林方法。直播造林是油桐林营造的传统方法,特点是方便省工。直播造林用种必须是来自经过鉴定的优树种子,应从种子园或优树上直接采集。种子气干重 200 ~220 粒 /kg 。
播种方法: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挖穴,施足腐熟基肥。每穴播放经催芽处理的优质种子 2 粒,复土 5~7cm ,上覆一层干草。注意种子不能直接播在肥料上。
5.2.2 植树造林
将苗圃培育的优质品种的嫁接苗和实生苗定点栽植在经过整理的林地的造林方法。实生苗:选用苗高 80~100cm , 地径 1. 2 cm 以上苗造林;嫁接苗:选用苗高 60 cm 、地径 1.0cm 以上,根系长度 25 cm 以上,顶芽饱满苗造林。造林前定点挖穴,每穴施腐熟的土杂肥 10kg ,桐饼 0.5kg ,过磷酸钙 0.5kg ,上覆表土。填坑与施基肥必须在造林前 15~20 d 完成,以免发酵烧死苗木。栽植时,于造林坑中挖一大小为 40cm × 40cm × 40cm 的穴,将油桐根部和茎部放入穴中,使根自然舒展,将细土填入穴中,填至一半时,将树苗稍稍用力提起,然后将其它土填入穴中,一边填一边踩实。填完后浇 3~5kg 压根水,再覆 3~5cm 的松土和稻草,以保持土壤的湿润。
6 整形修剪
油桐第 2 年开始分枝,主枝为轮生,然后 1 年 1 层。油桐顶端优势明显,具有自然的中央主枝,通过整形修剪能够培养成理想的 3~4 层中央主干型树冠。若顶端优势去除,其潜伏芽萌芽能力很强。若幼树高达 1 m 以上还不分枝,需要剪去顶芽促进分枝。待长出 4~6 个主枝后,将最上面的一个枝扶为主干,其余作为第一轮主枝。以此方法,可以控制各轮侧枝生长。当一轮分枝达 6~10 个时,可根据空间的均匀分布,疏去弱枝和密枝,以形成良好的树冠。
幼树的整形修剪一般在生长季节进行,而成年树的修剪一般是在冬季或休眠期进行。主要剪去弱枝、干枯枝、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和重叠枝。
7 施肥
造林后第二年追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 6 月上中旬施氮肥,每株施尿素 25 g ,或硫酸铵 50 g ,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除施用氮肥外,还需要适量钾肥,一般用 0.1% 水溶液喷施,以促进枝条的木质化。第 3 年追肥与第 2 年的时间、次数、肥料种类都相同,施用量可增加 50% 。
成林的施肥通常在冬季结合土壤垦复时施用。具体方法是油桐树周围挖沟、埋入土中。 追肥需要很快吸收,一般使用化肥。 花前施肥为促进开花,以施氮肥为主,适当辅以磷肥。果实膨大期,追施方法一般为沟施,也可进行叶面喷施,特别是缺少某种元素时宜用喷施,施肥量应根据立地条件树龄而定 。
8 中耕除草
冬垦。一般在冬季进行,深翻 20~25cm 。用耕牛犁山的垦覆办法可大幅提高工效,垦覆效果好。横耕有利于保土、蓄水,一般从山脚开始,自下而上犁耕。
夏铲。松土深度一般为 10 cm 左右。铲下的杂草埋在桐树周围,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条件。
9 病虫害防治
9.1 油桐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油桐病害共有 10 余种,最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油桐枯萎病、油桐黑斑病、油桐根腐病。
9.1.1 油桐枯萎病
它是油桐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菌从根部侵入,通过维管束向树干、枝条、叶梢和叶脉扩展,引起全株或部分枝干枯死,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发病初期很难判断,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 ( Fuarium oxysporum ) ,是一种弱寄生真菌,可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中存活,适宜条件下从油桐须根侵入,也可从根部和根茎的伤口侵入。病菌在植株内分泌毒素,使组织变色坏死。或由于菌丝在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影响植物正常的水分运输,导致桐树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 ① 以千年桐作砧木嫁接繁殖是防治油桐枯萎病的根本措施; ② 适地适树; ③ 清除病株,及时烧毁,并用石灰处理病土,防治蔓延。
9.1.2 油桐黑斑病
油桐黑斑病又称黑疤病,角斑病。主要危害油桐的叶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落果,降低油桐产量。在我国油桐产区都有发生。叶片和果实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小斑,慢慢扩展为褐色角斑或褐色硬痕。后期病斑长有病菌子实体。病原菌为油桐尾孢菌 (Cercospora alearitids) 病菌在病叶、病果内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腔,子囊腔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新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侵染果实后形成病疤。黑斑病在 8 ~ 10 月最为严重,引起落叶落果。
防治措施: ① 结合桐林抚育管理,清除病叶、病果; ② 化学防治,染病前喷施波尔多液。
9.1.3 油桐根腐病
病株先是须根腐烂,后是侧根和主根腐烂,叶失水萎焉,枯黄脱落,最后全株干枯死亡。该病多在 8 ~ 9 月发生,幼树和成年树都可染病,潮湿或水淹过的油桐地容易发生根腐病,造成大面积桐树死亡。
防治措施: ① 避免积水,深翻土壤,保持土壤透气良好; ② 清除病株,石灰消毒病土 ; ③ 药剂防治, 70% 敌百松粉剂 700 倍液或甲醛溶液 200 倍液浇灌病株。
9.2 油桐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主要有:油桐尺蛾、油桐蓑蛾、大蓑蛾、丽绿剌蛾、六斑始叶螨、桑白蚧、油桐大绵蚧等。
9.2.1 油桐尺蛾
油桐尺蛾 (Buzura uppTessaiia) 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南方油桐、油茶、茶树的重要害虫,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危害方式是幼虫啃食油桐叶片,叶片食光后,还取食树下杂草灌木。湖南、浙江 1 年发生 2~3 代。以蛹在树干中越冬。翌年 4 月羽化, 5~6 月为第一 代幼虫发生期, 7 月化蛹, 7 月下旬羽化产卵, 8 ~ 9 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发生期。 9 月中旬开始化蛹越冬。油桐尺蛾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夏季高温干旱,土壤干燥,常使蛹大量死亡,第一代羽化率低,第二代成虫密度也大为下降。在油桐与其它杂草、灌木块状混交时虫害发生率较低。天敌对控制虫口密度有一定的作用。
防治措施: ① 垦复灭蛹,人工拾蛹; ② 拍蛾刮卵; ③ 保护天敌; ④ 释放赤眼蜂; ⑤ 苏云金杆菌喷杀 2~5 龄幼虫; ⑥ 药物防治, 90% 敌百虫 800 ~ 1000 倍液, 20% 速灭杀丁 4000 ~ 6000 倍液消灭 4 龄前幼虫。
9.2.2 油桐蓑蛾
油桐蓑蛾 (Chalia larminut i ) 属鳞翅目,蓑蛾科。分布于福建、湖南、浙江等地,以幼虫取食油桐叶片和果实,且以护囊上部的柔丝缢束枝条,使缢束枝条处上端枝条死亡。 1 年发生 1 代,以幼虫在囊中过冬。成虫 4 月中下旬羽化, 5 月中下旬新幼虫开始危害。雄幼虫 7 龄,雌幼虫 8 龄, 3 龄以后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措施: ① 摘除蓑囊; ② 喷洒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液; ③ 喷洒多角病毒; ④ 化学防治,在幼龄期用 95% 敌百虫 800 ~ 1000 倍液喷洒。
大蓑蛾 ( Clania variegata ) 危害方式与油桐蓑蛾相同,防治方法两者相同。
9.2.3 丽绿剌蛾
丽绿剌蛾 (Latoiu lepida) 属鳞翅目,刺蛾科。以幼虫大量取食叶片。危害油桐生长结实。江西、浙江 1 年发生 2~3 代。幼虫在茧中越冬,在茧中化蛹。 6 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盛期,危害最重。 8 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盛期,第三代幼虫在 9 月中旬。
防治措施: ① 摘除虫叶; ② 消灭虫茧; ③ 灯光诱杀; ④ 释放赤眼蜂; ⑤ 喷洒苏云金杆菌 ; ⑥ 喷洒多角体病毒; ⑦ 保护天敌; ⑧ 化学防治。 90% 敌百虫 1000~2000 倍液等喷洒。
9.2.4 六斑始叶螨
六斑始叶横 (Eotetrangchus sexmaculus) 属蜱横目,叶横科。俗称油桐黄蝴蛛,是油桐 的主要害虫。在四川 1 年发生 15~19 代。以成虫及卵在芽鳞间越冬,少数在树干裂缝中越冬。 4 月份油桐展叶,越冬虫就迁移到新叶上危害,取食叶片。幼虫活动能力弱,爬行慢。若虫、成虫活动能力强。成虫和若虫具负趋光性,多在避光的叶片背面危害。该虫繁殖快,世代重叠。其增殖速度与食物、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气温适宜,虫口增殖快, 6 ~ 7 月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烈; 8~9 月气温高,桐叶老化,虫口密度减少。
防治措施: ① 加强桐林管理,提高抗虫力; ② 保护天敌; ③ 摘除虫叶; ④ 化学防治, 40% 乐果乳剂 3000 倍液喷洒。
9.2.5 桑白蚧
桑白蚁 (Pseudaulaeaspis pentago ma ) 属同翅目,盾介科。为世界性害虫。是油桐、桑、桃的重要害虫,还危害茶、梅、杏、李等。 长江中下游年发生 1~3 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雌虫产卵 40~200 粒于介壳下,初孵幼虫从母虫介壳下爬出,成群固定在 2~3 年 生枝条或幼树树干上。以口器刺入树皮,不再移动,分泌蜡质逐渐形成介壳,被害树干如涂了一层白色粉末。天气和天敌是影响桑白蚧发生的 2 个主要因素。天气潮湿、林分荫蔽容易发生,夏季高温抑制其发生且有利于寄生蜂繁殖,危害较小。
防治措施: ① 合理密植,注意林内通风透光,修剪虫枝; ② 用抹布擦去树干上的介壳虫; ③ 保护天敌; ④ 药剂防治: 80% 敌敌畏乳剂 1000 倍液喷洒。
9.2.6 油桐大绵蚧
油桐大绵蚁 (Megapulvinaria madma) 属同翅目 , 预介科 。 是油桐的毁灭性害虫 。 1 年发生 2 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 4 月下旬变成成虫。每个雌虫可产卵 1000~2000 粒。 5 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初孵若虫在嫩枝上爬行固定后,吸取汁液。多集中在 1~2 年生枝条上, 4~5 年生幼树主干上便有寄生。被害树轻者生长衰弱,枝梢干枯,重者全株死亡。虫体排泄大量蜜露还容易招致煤污病。
防治措施: ① 保护天敌,主要是瓢虫; ② 成虫产卵和若虫孵化后半个月,可用 50% 马拉硫磷 1000 倍液等喷洒; ③ 人工刮去成虫及卵囊,摘除虫叶,冬前剪去越冬虫枝。
10 采收、加工、利用
10.1 桐果的采收和种子贮藏
10.1. 1 桐果的采收和处理
10 月中下旬,当果实呈黄红色、红色或红褐色时,采收果实。桐果采收回来以后,堆放在干燥阴凉的室内或场地,切勿曝晒和放在积水处。堆放 10~15 d ,待果皮变软即可进行机械和人工剥壳。
10.1.2 种子贮藏
榨油用的种子:种子经晒干、风净即可装袋,送入库房;库房要求通风、干燥、防潮、防鼠;种子贮藏时间太长影响油质,最好能在翌年 2 ~ 3 月榨油。
播种的种子:种子不能在太阳下曝晒,只能摊开阴干,风净后 贮 藏。种子不多时,一般采用袋藏。即把风干的油桐种子装入布袋中,于干燥、避风的室内贮藏。在冬季气温高的南缘产区,适合沙藏。沙藏要注意水分微有湿润即可,防止霉烂劣变。大量种子适合库藏,库藏适宜温度为 4 ℃ ,适宜湿度为 30% ~40% 。
10.2 榨油
桐油提取方法有两种,即机械榨取和浸出法制油。
10.2.1 机械榨油
机械榨油又可分为人工木榨和榨油机机榨。人工木榨为我国传统的榨油方式,一台旧式榨油坊需 5 人操作,日加工油桐种子约 200 kg , 出油率为 20% ~25% ,桐饼残油率为 10%~15% 。榨油机有液压式榨油机和螺旋式榨油机两种。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加工桐籽 250kg ,桐籽出油率可达 25%~30% 。桐饼残油率为 6. 8%~8.6% 。
10.2.2 浸出法制油
利用有机溶剂将桐籽中的油脂浸出,然后利用油脂与有机溶剂的沸点不同而将两者分离,最终得到纯净桐油的制油方法。该方法出油率高、残油率低,工业化生产程度高。
10.3 桐油的利用
10.3.1 油漆
桐油传统用途最大的是油漆工业。桐油的干燥性能优于亚麻油,可用于研制系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涂料,如水性涂料、无溶剂涂料、辐射固化涂料、防火涂料等。新型桐油船舶涂料具有更强的抗海水腐蚀及减少海洋生物附着、长年浸泡不脱落的特性。以桐油、甘油、苯肼等原料制成的桐油醇酸树脂涂料在我国已批量生产。 13 类合成树脂涂料和环氧树脂、 聚脂树脂等都是以桐油为原料,经桐油改性后的树脂涂料,性能得到很大改良,柔韧性、干燥性、粘附性、绝缘性及耐腐蚀性都有大幅度提高。此外还可制成桐油水性涂料、食品罐内壁涂料,也可作涂料的辅助材料。
10.3.2 油墨
桐油第二大传统用途是做油墨,是高级油墨生产的主要原料。用桐油与马来酸酐制成的马来化桐油是制成水基油墨的基本原料。这种油墨具有无味、无毒、无着火危险、成本低 ( 溶剂为水)等特点,印刷中不粘结、印刷性能好、印刷速度快。环戊二烯(石油加工副产品)制成的涂料膜质脆,用桐油改性后制成的油墨具有干燥快、性能稳定、成膜强度高、光泽度好的特点。用桐油还可制成具有节能、无公害、成膜性好、光泽度高、耐摩擦、抗化学腐蚀的光敏性固化油墨及柔性薄膜用油墨、静电复印油墨等。
10.3.3 树脂
桐油可用于合成各类树脂。如合成桐油不饱和树脂,合成桐油、松香改性不饱和树脂、合成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等等。
10.3.4 粘合剂
桐油可代替环氧树脂,用于合成各类粘合剂。如桐油耐水粘合剂、光固化密封胶、高温导电胶、桐油高聚粘合剂、桐油乳胶、防裂剂等。
10.3.5 阻燃剂系列产品
以桐油、磷、卤素等化合物为原料,可制备用于塑料、橡胶及各种树脂的阻燃剂和阻燃树脂的反应中间体,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还可制备各种化工产品,如塑料、橡胶的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乳化剂、涂料用的固化剂、触变剂、抗静电剂、纸张上胶剂等等。
10.4 桐饼的利用
桐饼中含有机质 77.58% ,氮 3.6% ,磷酸 1.3% ,氯化钾 1.3% 。 100kg 桐饼相当于 20kg 硫酸胺, 10 kg 过磷酸钙, 2 kg 氯化钾,是水稻、蔬菜、果树和经济林木的优质有机肥料。油饼含有毒物质,脱毒后可用于生产饲料。
10.5 桐壳的利用
桐壳占整个果实的 2/3 ~3/4 。桐壳中含丰富的钾,将桐壳烧成灰后,钾以碳酸钾形式留在灰分中,水溃溶解钾,经过滤蒸发,得固体土碱,精制后与工业磷酸中和制成磷酸二氢钾,作化肥使用。
桐壳中还含有丰富的糠酸( 10% 以上),通过氧化、氢化、硝化、氮化等工序可制取大量衍生物。
11 技术咨询专家
张良波,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目前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从事油料能源植物和生物柴油科研工作,是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948”项目等主要科研员。先后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申报国家专利5项,鉴定成果5项,获得国家良种6个,省级良种5个,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参编我国第一部生物柴油系统论述专著《绿色能源-生物柴油》。
联系电话:0731-85578766
E-mail:zhangliangbo2001@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