黧蒴拷(Castanopsisfissa)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5-11 11:22
信息来源:
黧蒴栲栽培技术
黧蒴拷 ( Castanopsisfissa) 是壳斗科 ( Fagaceae ), 拷属 ( Castanopsis ) 珍贵树种。 常绿 乔木,高 20 m ,树皮不裂。芽、小枝、幼被红褐色秕鳞及短毛。小枝有棱。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 10 ~ 25 cm, 顶钝尖,基锲形;叶柄长 1.5 ~ 2. 5 cm 。果序长 8 ~ 20 cm; 壳斗全包坚果,被红褐色鳞秕,苞片鳞片状;花期 4 一 5 月,果期 10—11 月。
分布于我国中南的江西、湖南,以及华南、西南。国外越南和老挝也有。湖南主产湘 南、湘西南低山和丘陵,北至衡阳南部,海拔 500m 以下,多零星分布,但通道和江永有较大面积的纯林。喜光、速生、萌芽力强、耐瘠薄,常分布于林缘、村边及火烧迹地,是亚热 带地区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
黧蒴栲用途广泛,木材常用于建筑、家具、地板、胶合板、纤维板、造纸以及食用菌栽 培等方面;坚果味甜,富含淀粉,可供食用、酿酒和作饲料。其适应性和萌芽力强,水平根系发达,树形高大,叶片宽阔,四季常青,全树冠终年黄绿色,是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
1 选地
在湘中以南地区选择海拔 500m 以下、在湘西北和湘北地区选择 400m 以下的低山、丘 陵和平原,由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红色粘土类等发育的红壤、黄壤,坡度为斜坡、缓 坡、平坡,坡向以阳坡和半阳坡为最好,坡位以山坡的中、下部的土层较深厚肥沃地带,腐殖质层厚度以薄至厚为最好,土壤厚度也以中至厚为最好,土壤质地以沙土、沙壤土和轻壤 土最合适,立地条件从肥沃型或中等肥沃型都合适,土壤酸碱度应在 5.5 ~6. 5 之间。
黧蒴栲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1
地貌
低山、丘陵、平原
2
母岩母质
花岗岩、片麻岩、板岩、页岩、砂岩、烁岩、石英砂岩、第四纪网纹层
3
土壤类型
红壤
4
海拔高度 (m)
500 以下
5
坡度
斜坡、缓坡、平坡、无坡
6
坡向
东、南、西、东南、西南及无坡向
7
坡位
中、下部
8
腐殖质层厚度
中、厚
9
土壤厚度
中、厚
10
立地类型
11 、 12 、 21 、 22 、 31 、 32 、 61 、 62
11
土壤质地
沙土、沙壤土、轻壤土
12
土壤酸碱度
5 ~6
13
极端最低温度 ( ℃ )
-8
2 整地
2.1 造林地清理
黧蒴栲选择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造林,在迹地清理中先将地中的树枝、树叶和杂 草进行清理和集中,然后选择无风的天气、放到迹地的中央、并在有人看护的前提下进行集中烧毁。在清理过程中,必须保留生长好的乔木树种的幼苗和幼树。
2.2 整地时间
冬季或造林前。
2. 3 整地方式
2.3.1 全垦整地
这种方式适应于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坡度为缓坡( 15 ° 以 下)、平地,全垦深度 25 ~ 30 cm, 穴规格为 40 cm × 40 cm × 40 cm 。但全垦整地不仅花工 多,且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严格控制范围,如缓坡平地这个条件外,土壤板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整地过程中,务必保留荒地或皆伐作业迹地上留下的小树和灌木,可以为以后形成混交林,以增加林分的综合效益。
2.3.2 穴垦整地
低山、丘陵、平原广泛采用穴垦整地,规格 50 cm × 50 cm × 50 cm 或 60cm × 60cm × 50 cm 。穴垦整地同样指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造林地,在整地过程中, 务必保留作业迹地上小树和灌木,以便增加黧蒴栲造林后的侧方遮荫;也可形成混交林,从而增加林分的综合效益。
穴垦也适应于林分郁闭度低的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恢复、森林重建、优材更替的造林 之地。对于这种类型的整地,只要对整地周围 1 m 范围内的杂草、灌木砍掉,然后按规格挖 穴即可。
穴垦整地时,应将表土与心土分开放置,待放好基肥后,首先将表土填入穴底,当然在 肥料之上。
2.4 造林密度
黧蒴栲成年林冠幅较大,故间伐保留密度要适当降低,否则会导致树冠互相挤压,不利 于林分生长,尤其不利于培育大径材。但如果初植密度太稀,又不利于中幼林生长,难以形成高大通直的干形,影响材质和出材率以及林地利用率。因此,合适的初植和间伐保留密度 非常重要,必须根据林分用途和立地条件确定。
(1) 院和城镇绿化,要求植株冠幅大而不求干形通直,因此采用 6 m X6 m 的株行距 比较合适,且不需要行早期密植。
(2) 荒山绿化,力求尽快覆盖裸地,因此必须加密栽植, 2mx2m 的株行距适宜,成 年后一般不需要进行间伐。
(3) 速生用材林和绿化两用林,则要实行早期密植和成林稀植两种密度,这样既能满足 不同年龄段林分生长需要,又能获得中期间伐材,提高林地利用率。早期密植应根据立地条件而定,土壤条件一般的林地,初植密度以 2 m × 2.5 m(133 株 /667 m2) 为好,造林后在 10 年左右进行一次株间间伐,保留密度 4 m × 2.5 m(68 株 /667 m2) ; 土壤条件较好的林 地,初植密度以 2m × 2m (167 株 /667 m2) 为宜,造林后在第 10 年前后进行株间或行间间伐,保留密度 4m × 4m (42 株 /667 m2)
2.5 基肥
每穴施磷肥 0.5 kg, 施复合肥 0. 25 kg 。
3 栽植
3.1 栽植季节
2 月至 3 月上旬,以黧蒴栲的芽还未萌动之前栽植为最好。
3.2 苗木起苗、分级、修枝打叶、浆根和保护
3.2.1 苗木起苗
用 1 年生苗造林,在起苗时如土壤干燥,要先一天浇水润根,用机具松土起苗,不宜用手强拔。
如果是容器苗,虽然不存在起苗之事,但有的容器苗的根可能已长出容器之外,并扎入 土中,故这些苗在移动或搬运之时,一定要用枝剪将容器苗的接地根小心地剪断。
3.2.2 苗木分级
苗木取出后要根据苗的平均高度将所有苗木分为 2 ~3 级,以便分级造林。
3.2.3 苗木修枝打叶
苗木分级后,要尽快将所有的苗木进行修枝打叶,修剪枝叶主要是剪除黧蒴栲每株裸根苗上的每片叶片 4/5 或全部叶片以及离地面 30 cm 以下的侧枝,并 适当修剪过长的主根。
如果是容器苗只要疏掉 1/3 的叶片。
3.2.4 苗木的浆根
苗木修枝打叶后,要马上进行浆根处理。浆根最好用黄心土(加少量育苗地的土)和钙镁磷肥,按 10:1 配合,再加适量的腐熟人尿和水调成的泥浆,这样 有促进苗根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
3.2.5 苗木的保护
苗木修枝打叶和浆根后,要马上按 30 或 50 株一捆将苗木捆扎好,然后用地膜将每捆的根系捆扎好,并将捆扎好根系的苗木放到阴凉处,等待苗木运输,这样 可以防止浆根的苗木根系的水分损失,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
苗木装车后,要用塑料薄膜或类似能防止水分损失的物品将苗木覆盖,苗木运到后,要 小心将苗木下车,并存放在阴凉处。
总之黧蒴栲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因此造林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苗木要及时起苗、及 时分级、及时修剪打叶、及时浆根、及时包装、及时运输,尽可能减少苗木在空间暴露,遭受风吹日晒的时间。
3. 3 栽植方法
裸根苗采用 “ 三覆二踩一提苗 ” 的通用造林方法,但要注意二点: ① 栽植要紧。栽植时 将根系舒展置于栽植穴内,然后覆土分层将土壤踩紧,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有利于苗木 早扎根,提高成活率,如果栽植过松则成活率很低。 ② 摘除叶片。黧蒴栲属常绿树种,叶片 大而密,应结合起苗摘除叶片,然后栽植。如果带叶片造林,因叶片蒸腾作用易使苗木失水
死亡。
如果是容器苗,在容器袋撒开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中的基质不散,只是在容器基质的周围 轻踩,使容器基质与穴中的土壤充分密接。栽后每株必须浇水,以使苗木根第与土壤密接,确保苗木成活。
由于黧蒴栲裸根苗造林成活率较低,因此最好用容器苗造林。
4 修枝
在头 3 年及时剪除树根处的萌发枝、树干上的霸王枝,确保主莲的生长。
黧蒴栲幼苗基部喜生萌生枝,另外由于一年多次抽梢,容易形成多个顶梢,影响主干生 长,以培育用材为目的的,在造林头几年要进行抹芽和及时剪除主梢侧边的次顶梢,以确保主梢的生长,加快主干高生长。抹芽是离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的嫩芽抹掉,减少养分消 耗。修枝主要是将树冠下部受光较少的枝条除掉。修枝要保持树冠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过多修枝会丧失一部分制造营养物质的树叶,而影响树木生长。修枝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5 施肥
在头 3 年,于每年黧蒴栲芽子萌发前在树冠周围开沟每株施复合肥 0. 25 kg 。
6 松土除草
幼林抚育宜在生长高峰和旱季将到之前进行。造林的第一年抚育次数宜多,一般以不少于三次较好。以后每年抚育次数应根据幼林生长发育情况决定。一般每年都要进行二、三 次,及至幼林开始郁闭,林地杂草少了,可以每隔 1 ~2 年除杂松土一次。在丘陵地造林的第一年要预防日灼的为害,如能在林内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是促进林木生长较有效的 办法。
7 间伐
抚育间伐一般在造林后 10 年左右进行,当胸径达到 12 ~ 14 cm 以上,树冠互相挤压之 时即可间伐。间伐是增加林分前期收入和培养大径材的关键措施之一,可一次性完成或分次 进行,具体应根据林分生长状况而定。
8 病虫害防治
黧蒴栲抗性强,病虫害很少,即使发生也未形成大面积危害。目前已发现 3 种害虫,即 白蚁、栗实象甲和天牛。
8.1 虫害
8. 1. 1 白蚁
(1) 危害特征:幼株近地部位,呈环状啃皮,严重时导致幼树死亡。
(2) 防治方法: ① i 秀杀。在被害林地,挖 1 m X0. 6 m X0. 6 m 的坑,放人松木或蕨类,洒上糖液,再喷白蚁粉或灭蚁灵,盖好稻草,诱杀白蚁,效果好; ② 用 5% 氯丹乳剂 1 :300 倍液浇被害株基部土壤,也能有效防治。
8.1.2 栗实象甲
(1) 危害特征:危害果实,幼虫在种子内姓食,导致种子丧失发芽能力和利用价值。
(2) 防治方法: ① 及时处理种子。种实成熟时,种内害虫尚处于幼小阶段,此时将害虫 杀死,对种子活力影响不大;但如不及时处理,则害虫在种内迅速生长,被害种子将被损坏。因此种子脱壳后应立即照前述方法用温水浸泡处理,然后捞出晾干贮藏。此方法简单易
行且效果好。如种子批量大,也可将种子置于密封的室内,用化学熏蒸剂处理。如溴甲烷 2.5~3.5 g/m ,熏蒸 24~48h ,害虫杀灭率可达 100% ,且对种子无害无污染; ② 杀灭成 虫。 8 月份为成虫羽化期,此时对历年危害较严重的林分,可用 50% 对硫磷 2 000 ~ 2 500 倍 液喷洒树冠,效果较好。
8.1.3 天牛
(1) 危害特征:危害树干,形成蛀洞,导致树势衰弱而发育不良,但一般不会造成树木死亡。
(2) 防治方法:检査树干,如发现有新鲜粪渣木屑的蛀口,从蛀口沿虫道注入 80 % 敌 敌畏 100 倍液,然后用泥堵住虫孔,效果很好。
9 采伐更新
黧蒴栲生长快、成材早,既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又可培育大径级商品林。黧蒴栲 人工林在早期密植情况下,造林 10 年左右林木胸径可达到 14 cm 上下,林分蓄积可达到 9 ~ 10 m3/667 m2, 此时适宜进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皆伐和大径级商品林间伐。当林分生长至 20 年左右,其材积生长高峰期转向减缓生长期,此时采伐,可兼顾产材数量和质量,又有利于林地及时更新轮作,因此,培育大径材的采伐期以 20 年左右为好,实际操作时,还应综合 考虑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状况确定采伐期。黧蒴栲萌芽力强,利用这一特性,采伐后可保留 伐蔸,然后从伐蔸萌发的枝条中选一粗壮枝条作主干,其余萌条去除,可迅速成林。伐蔸萌条更新只可实行 1 ~2 代,否则根系老化影响地上部分生长。
10 技术咨询专家
颜立红: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办公电话: 0731 -85056197 ; E-mail : yanlh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