檫树(Sassafras tzumu Hemsl.)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2-15 11:22
信息来源:
檫树栽培技术
0 前言
檫 树 (Sassafras tzumuHemsl.) , 又名:梓木 、檫 木 。 为 樟 ( Lauraceae ) 擦木属树种。 高达 35m ,胸径 1.5m ; 檫树是湖南传统的五大(樟、梓、柏、楠、椆)优良用材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十三省(区)。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 23° 到 32° ,东经 102° 到 122° 。湖南分布较多的为武陵山、雪峰山脉及湘赣两省交界的武功山、罗霄山山脉一带。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 800 m 以下的山区,但在主峰高的群山中,海拔高可达 1500m 左右。多系天然散生林,多与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樟树、苦槠、圆槠等树种混生。
檫树高生长盛期 3~5 年,树高年生长可达 2 m 左右,最高可达 4 m 。材积生长盛期 6~10 年,材积连年生长量一般达 0. 02 ~0. 03 m3 , 最大可达 0. 05 ~0. 06 m3 , 10 年后材积连年生长量逐渐下降,大部分林木开始结实。但因土质与经营管理等原因,在同一地区檫树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限不一,如在同样土壤类型条件下,山区(海拔 1000m 以上)的生长发育年限相应比丘陵区延迟 10 ~20 年以上。
1 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檫树良种选育研究方面,曾于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进行过优树选样和地理种源试验、建有种子园和母树林。并通过种源试验,选出了优良种源,其中湖南以沅陵、桃源和隆回种源为最佳。生产上多采用种子园母树林和优良种源种子。
檫树自然类型多,成熟期不一,同一母树,同一簇果实,成熟也有先后。湖南攸县漕泊乡、酃县大院等地群众认为,按树皮分,有称粗皮型或细皮型两种;按季节来分:有大暑籽和立秋籽两种。而大暑籽在 “ 大暑 ” 前后成熟,果实由红转紫黑或蓝黑色,大部分果托由青变红色。立秋籽 “ 立秋 ” 前后成熟。果实成熟期,又随各地气候变化而有差异,一般在 6 月底至 8 月中旬高温季节成熟。阳光充足,气温高则果实成熟早。分布区南端的果实比北端的成熟要早。果实成熟 60%~70% 时,就应适时采摘,成熟一批采一批。过早青籽多,发芽率低;过迟鸟类啄食,易干缩变质,丧失发芽率。颜色带紫红色的未熟果实应带果柄进行后熟处理。
2 选地
檫树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 12~20 ℃ ,造林地一般在海拔 100~ 1000m 。在海拔 200m 左右丘陵区,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也不错,可培育成中小径材,在低山区可培育大径材。凡属酸性或微酸性土类上,如红壤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沙壤土,黑色石灰土及其它类型的填方土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均适宜栽种檫树。
3 整地
檫树整地采用大穴和水平撩壕等整地方式,但以穴垦为主。穴规格 60cm × 60cm × 50 cm 或 50 cm × 50cm 的水平环山壕沟。有条件的地方先施放基肥,每穴放入 0. 25 kg 的过磷酸钙或其它钾肥,与土壤拌匀,准备造林。
4 栽植
檫树造林一般以实生苗造林为主。檫树芽苞萌动期早,在冬季无严重冻害的地区,尽可能在檫树落叶之后,采用冬季造林。
檫树喜光,速生, 5 年生高可达 7~ 10m 。因此应适当稀植。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低丘红壤上 13 年生的檫树人工林,每 667 m2 初植 107 株现仍保存 66 株,平均胸径 13. 9 cm , 平均树高为 12 m , 每 667 m2 立木蓄积 5. 98 m3 。据目前我省不同造林密度试验和林木生长情况,造林密度以每 667 m2 50 ~60 株为宜。
檫树适宜自然混生、混交种植,效果也比纯林好。混交利用种间的相互关系,既能充分发挥檫树的优良特性,又能促进混交树种的生长。据湖南靖县排牙山林场,采用一行檫树与二行杉木的混交试验(每 667m2 檫 48 株,杉 82 株), 13 年生,每 667 m2 立木蓄积为 12.37m3 。其中:檫树平均胸径 14.6cm , 树高为 14 m ,立木蓄积为 6. 69 m3 ,杉木平均胸径 12. 7 cm , 树高为 8.7m ,立木蓄积为 5.68m3 。可见,檫、杉混交是可行的。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平地或缓坡地栽植,用于 “ 四旁 ” 绿化,均生长良好。
5 整形修剪
檫树为强阳性树种,自然整枝明显,不需整形修剪。檫树嫩枝或新梢受损伤后,在气温高,阳光直射时,树皮易产生日灼。大枝折断、病菌随雨水从伤口进入树心,常致心材腐烂变质。
根系好通气,怕溃水和土层板结。主根被切断不易再恢复,但能促使侧根发达。檫树属混合花芽,早春先花后叶。幼苗不耐严寒和霜冻,苗期常因霜冻而枯梢。
6 施肥
檫树林地,一般属酸性红壤与黄壤。这类土质较为瘠薄,粘性重、蓄水保肥性能差。因此,施肥、抚育管理十分重要。幼林期间要全垦深翻埋青,或以耕代抚间种豆类和绿肥。达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和蓄水性能,有利根系伸展,促进幼林生长。
7 抚育管理
抚育工作应做好补植、除萌、开沟排水、扶正培土、除草松土等项工作。
檫树郁闭成林后,林木生长转入树高和直径生长盛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肥。据 1970 ~ 1972 年,湖南湘潭地区林科所对 5 年生的檫树进行成林全垦抚育试验,郁闭后未垦复的第 1 年,树高年生长为 70.5cm , 第 2 年就降到 27 cm , 第 3 年垦复后,上升为 117.5cm 。抚育时期最好安排在 4 ~ 7 月与 9 ~ 10 月,既两个生长高峰之前进行。抚育方式,可采用开沟压青施肥或种植冬季绿肥等措施,为檫树后期速生创造条件。
在目前密度较大的 5~6 年生的林分,郁闭度达 0.7 以上,自然整枝明显突出,本着留优去劣、留稀去密、分布均匀的原则,可分一至二次间伐,最后每 667 m3 保留 40~50 株。 10 年以上的人工林,应根据经营目的,林分生长状况,及立地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密度,但切忌打枝。
8 病虫害防治
檫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檫白轮蚧 ( Aulacaspis sp. ) :檫白轮蚧多发生在纯林树冠中上部 1~2 年生的嫩梢、枝条和叶片上。在猖獗盛期,虫口密度大,有虫部分象打过霜和刷过石灰水一样。受害枝干树皮凸凹不平,叶片失绿,卷曲萎缩,轻者影响林木生长,重者导致林木死亡。檫白轮蚧易发生在温暖潮湿、空气不大流通、日照不易直射的纯林内,主要借风、昆虫及其他动物传播。
防治方法 ① 营造混交林。 ② 用 50% 马拉松、 40% 乐果 1000 倍液,或 50% 杀螟松、 25 Yo 亚胺硫磷 800 倍液在 5 月底至 6 月上旬防治第一代若虫。
另外,林缘的檫树幼树容易受日灼,树干形成病斑、腐烂,可通过营造混交林等方式,减少日灼等问题的出现。
9 采收、加工或采伐
檫树以木材为主要用途,材质优良;易干燥、不翘不裂、加工容易、切面光滑、纹理美观、具芳香、抗腐性强、虫菌不易为害、耐水湿等,故为我国优良用材。种子含 20% 的梓油。主要用于制造油漆,由于梓油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干性油,碘价约 197 ,由它制成的梓油酸酊酯的碘价约 150 ,高于十八酸酊酯与大豆油酸酊酯。由梓油酸合成的环氧酯,在软硬聚氯乙烯塑料配方中,可增加其耐热、耐光等性能。随着檫树造林事业的发展,如将梓油用 于增塑剂更可发挥其经济价值(据湖南省轻工研究所资料)。树皮和根含 5%~8% 鞣质,可供鞣皮制革。根入药有祛风去湿,活血散振的效力,又可作发汗利尿剂。
10 技术咨询专家
李锡泉,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首席技术专家。
电话: 073185578761
邮箱: li5578761@126. com 77022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