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Myrica rubra (Lour. ) Sieb. et Zucc)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2-09 11:22
信息来源:
杨梅栽培技术
杨梅 (Myrica rubra (Lour. ) Sieb. et Zucc) 是我国最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树种,既是南方的特色水果又是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等的主要造林树种,还是很好的园林绿化和防火树种。果实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既是夏季消暑解渴的营养水果,又具有止咳、生津、消食、开胃、利尿、治呕吐腹泻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果味酸甜适度,生食鲜美可口,又可加工成果干、果酱、蜜饯、饮料、果酒等。杨梅枝繁叶茂,能遮盖土面,减少冲刷;终年常绿,树冠圆整,树姿优美,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可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
1 生物学特性和环境要求
1. 1 生态习性
分布华东、华南至西南,湖南全省广为分布,野生资源丰富。杨梅为中性树,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于年平均气温 15 ~20 ℃ ,年降水 1000 mm 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 - 9 ℃ 的气候条件。在水分充足、潮湿雾多的环境中,生长好、寿命长、产量高、果大、汁多、味甜、品质好。杨梅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在脊薄土壤中也能生长,在土层深厚、质地松软、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上生长良好。
1.2 生长发育
杨梅的物候期因地区、环境条件、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根系活动期: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萌芽期:花芽在 2 月中下旬至 3 月上旬,叶芽在 3 月上旬至 3 月下旬。开花期:雄花在 3 月中上旬至 4 月中旬,雌花在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果实发育期:幼果从 4 月中下旬开始形成, 5 月份是果实增大、种仁形成、果核硬化阶段, 6 月上旬,果实又迅速膨大,相继进入成熟期。果实采收期:一般在 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花芽分化期:从 7 月中旬开始到 11 月份结束。枝梢生长期:杨梅一年抽 3 次梢, 3 ~ 5 月抽春梢, 6 ~ 8 月抽夏梢, 9 ~ 10 月抽秋梢。春梢枝条健壮,叶色浓绿,一般能发育成翌年的结果枝。
2 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2.1 荸荠种杨梅
产于浙江余姚、慈溪等县。树势中等,树姿开张,枝梢较稀疏,树形较矮,果实中大, 重约 9.5 g ,扁圆,形似荸莽。成熟时果面紫黑色,肉柱棍棒形,柱端圆纯,离核,肉质细软,汁多,味甜微酸,略有香气,含可溶性固化物高达 13% ,含酸量 0.8% ,可食率达 96% , 品质特优,核小。主产地余姚、慈溪 6 月中旬到 7 月初成熟,采收期长达 20 d 左右。 抗风、抗病,成熟时不易落果,产量高而稳定,果实耐贮藏、运输,加工性能佳。
2.2 晚稻杨梅
原产于浙江省丹山等地。树势强壮,树冠高大,呈圆形或圆筒形。果实圆球形,中大,平均单果重 11.21 g , 大的达 15 g 以上;成熟后果呈紫黑色,肉柱圆钝、质细,汁多,甜酸适口,略有香气,核与肉易分离,品质特优,含可溶性固化物 12.6% ,含酸量 0.85% ,可食率达 95.5% 。在原产地 7 月上中旬成熟,采收期 12~15d 。抗逆性强,大小年幅度小,丰产。果实鲜食和加工性能均好,为鲜食和制罐良种。
2.3 丁岙杨梅
产浙江温州、 次 嘉、乐清等地。树势较强,树冠较大,呈圆头形。果中大,圆形,单果重 11.3g ,成熟后呈紫红色,果肉厚,肉柱钝圆,柔软多汁,味甜,含可溶性固化物 11.1% , 含酸量 0.83% ,可食率达 96.4% ,品质上等。因果柄长,不易离果脱落,有 “ 红盘绿蒂 ” 的佳名。浙江温州 6 月中、下旬成熟。抗风力强,适应性广,较耐贮藏。
2.4 东魁杨梅
产浙江黄岩。树势强健,树姿稍直立,圆头形,枝粗节密。果形特大,平均单果重 25 g , 果面深红色或紫红色,肉柱较粗大,汁多,甜酸适度,可溶性固化物 13.4% ,含酸量 1.1% , 可食率达 94.8% , 7 月上、中旬成熟,采收期 8~10d 。品质优良,丰产、稳产,较耐贮运,抗逆性强;适于鲜食或制罐。
2.5 光叶杨梅
产湖南靖州。为湖南主栽木洞杨梅品系之一,树冠半圆形,枝条开张。平均单果重 12.5 g , 果实球形,果顶有放射状沟,肉柱先端圆钝,有油浸似的光泽,果面紫黑色,肉厚、多汁、味甜适口,可溶性固化物 10% ~ 14% ,品质上乘,果实 6 月中旬成熟,着果率高,株产 60 ~80 kg , 产量稳定。
2.6 上冲杨梅
产湖南靖州。为湖南主栽木洞杨梅品系之一,平均单果重 9.2 g ,果实球形,果面紫黑色,肉质致密、多汁、甜酸可口,可溶性固化物 12% ,品质极上。果实 6 月中旬成熟,单株产量 40 ~ 60 kg 。耐贮运,采前无落果现象。
2.7 大叶梅
湖南靖州名优品种之一。 平均单果重 14.6 g ,果实圆球形,果面紫黑色或深红色,肉厚、多汁、可溶性固化物 14.6% ,品质特优。 6 月中旬成熟,平均单株产量 65 ~75kg 。
3 造林选择
杨梅适应性强,在湖南作为规模经营,应根据其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在海拔 600 m 以下,坡度 30° 以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板、页岩发育的酸性黄壤、红壤,紫色页岩发育的紫色土, pH 值 4.5~6.5 ,湿润多雾,水分充足,排水良好,阳光充足,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如有条件,杨梅丰产造林地最好是选在临湖(水库)的地方,由于附近的大水体能调节小气候,对杨梅的高产优质有较好的作用。在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上种植杨梅时要注意挖大穴,多施有机肥。
4 整地
4.1 清山
将规划区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倒,开好周边防火线,实行全砍炼山,将山场清理干净 ( 在生态脆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不宜炼山)。
杨梅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1
地貌
低山、丘陵
2
母岩母质
板岩、页岩、紫色页岩、第四纪红色粘土
3
土壤类型
红壤、山地黄壤、紫色土
4
海拔高度 (m)
600 以下
5
坡度
平坡、缓坡、斜坡
6
坡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无坡向
7
坡位
上、中、下、谷
8
腐殖质层厚度
厚、中
9
土壤厚度
厚、中
10
立地类型
21 、 22 、 52 、 61 、 62
11
土壤质地
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12
土壤酸碱度
4.5 -6.5
13
极端最低温度 ( ℃ )
-9
4.2 设置作业道
在面积较大或坡度较陡的地方应设置作业道。在每条山脊线、山谷线上或一面坡每相隔 60 ~ 80 m 修一条纵向作业道,横向作业道视坡长而定,作业道宽 1.5 ~2 m 。
4.3 整地
整地方法根据立地条件和财力而定,可采用撩壕、全垦大穴、穴垦等方法。坡度较小、地势平缓的地方,采用撩壕或全垦大穴整地,壕沟的宽深为 100 cm × 80 cm 或 80 cm × 70 cm ;大穴的长、宽、深为 120 cm × 120 cm × 80 cm 或 100 cm × 100 cm × 70 cm 。对坡度较大的林地则采用穴垦的方法,规格为 100 cm × 80 cm × 60 cm 或 80 cm × 80 cm × 60 m 。打穴后全部以表土回填。
4.4 施基肥
当表土回填至穴深度的 70% 时,每穴施入韩镁磷肥 1 kg 、复合肥 0.2 ~ 0.5 kg 与土壤拌匀作基肥,而后继续回填表土成龟背形,并高出地面 15 ~20 cm 。
5 栽植
5. 1 造林密度
一般按 4.5m × 4.5m 或 4m × 5m 的株行距设计,即每 667 m2 33 株。为充分利用光照和地力,排列方式应采用梅花形为宜。
5.2 栽植时间和方法
一般在 12 月至次年 2 月。可根据当年天气而定,最早在 11 月中下旬,最迟在次年 3 月底以前完成。选用苗高 45 cm 、地径 0. 6 cm 以上,主根长度 20 cm , >5 cm 长 I 级侧根数 8 根以上的优树嫁接苗造林。起苗时要进行修剪,剪除大部分枝叶。保留苗高不超过 50 cm , 生长弱的苗木,只保留 20 cm 高的主干。栽苗前先将嫁接薄膜解除,栽植时要做到苗干端正、根系疏展、分层踏实,并注意适度深栽(将土埋至嫁接口处以上)。为提高造林成活 率,可在根际周围覆杂草,保持湿度,也可以用保水剂和生根粉处理苗木根部。如林地土壤干燥时应浇足定根水。发现缺株应及时补植,使其生长整齐一致。若天气干旱,须及时浇水。杨梅是雌雄异株,大面积造林时,应配置 1%~3% 的雄株,作为授粉树。
6 整形修剪
可留 1~2 个主干,定干高度 50 cm , 在主干离地面 20 ~50 cm , 留一级主枝 2 ~3 个,在一级主枝上留二级主枝 4 ~5 个,主枝长 30 ~40 cm 。第一年保持主干直立延伸在主干整形带蓄留主枝。 1~2 年生树以摘心为主,防止徒长; 3 ~4 年后加大修剪力度,控制高生长,使树冠横向发展、扩大树冠面积,培育结果母枝,使杨梅早实丰产;成年树主要是培养丰产的立体结果树体结构,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适当控制顶部生长,促进优质、高产、稳产。一般在 4 月和 8 至 9 月份剪除枯枝、病虫枝、密集枝。
7 施肥
定植苗木后的当年春可以不追肥,以后每年追肥 1 ~2 次,每株施复合肥 0. 2 ~0.5 kg 和尿素 0.1 ~0.2 kg ,先在幼树周围开环状沟,施肥后用土覆盖。进入结果期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8 中耕除草
每年对幼林进行 2 次扩穴、培蔸、除草,使杂草灌木不与苗木争肥、争水、争阳光。第一次在雨季结束后的 7 月份,第二次在 9-10 月。 4 年以后主要采用刀抚。
9 水分管理
在多雨季节对低洼的杨梅林要注意排水。在 8 ~ 9 月如遇高温烈日或严重旱灾要为幼树适当遮阴。
10 病虫害防治
杨梅的抗逆性较强,病虫害发生现象较少,不易形成灾害,因此原产地群众素有不施农药的习惯,但也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病虫应及时治疗。常见的病虫害有:
10.1 病害
10.1.1 杨梅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防治办法: a. 清除病源,加强营林措施,增强树势。 b. 发病初期树冠喷洒 1 : 2:200 的波尔多液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 1 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65% 代森猛锌 600 倍液,每隔 7 ~ 10 d 喷 1 次,连续 2 ~3 次。
10. 1. 2 杨梅干枯病
一般在衰弱的老树上发病较多,造成枝干枯死。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当寄主生长衰弱时才能在树体内扩展曼延,一般于早期刮除病斑,在伤口处涂抹 “ 402 ” 抗菌剂等。
10.2 虫害
10.2.1 卷叶蛾类
幼虫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和 7 ~ 8 月份在顶端新抽生的幼嫩叶片上吐丝裹成一团,幼虫卷于其中,食害叶肉,结茧化蛹,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新梢生长缓慢,长势 衰弱。防治方法:人工摘除或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摘除叶片上卵块并杀死;掌握初孵幼虫盛期,及时喷洒 80% 敌敌畏乳油 1500 倍液或 50% 马拉松乳剂 1500 倍液,或 20% 杀灭菊酯乳剂 1 000 倍液,喷时应注意喷湿虫苞。
10.2.2 油桐尺蠖
幼虫啃食杨梅叶片,以蛹在树干中越冬。防治方法: a. 通过清园,树干涂白,杀死越冬虫体。 b. 保护天敌。 c. 在幼虫四龄前可喷 80% 敌敌畏油 1000 倍液,或 20% 杀灭菊酯乳剂 2000 ~2500 倍液或 90% 万灵可湿性粉剂 3000 ~4000 倍液,或 1. 8% 虫螨光乳油 3000 ~ 4000 倍液。
10. 2. 3 天牛
主要以幼虫危害枝干。 防治方法 :a. 用注射器将敌敌畏 300 倍液 10 mL 注入虫孔内后以土封口。 b. 人工捕杀成虫 。 c. 推广频振式杀虫灯。
11 采收、利用
11.1 采收
采收时间:为提高杨梅商品价值,要求及时采收,随熟随采。杨梅采摘以清晨或傍晚为宜,此时气温低,损失较少,下雨或雨后初晴果因水分多,容易腐烂,不宜采摘。
采收办法:一株树上果实成熟度并不一致,应分期分批采摘。采果时用手指握住果实,提紧果柄轻轻摘下,小心轻放于底部铺有蕨类或青草的塑料箱或竹篓子中,每筐盛果不超过 20 kg 。
11.2 利用
杨梅除鲜食外,可加工制成果干、糖水罐头、果汁果酱、果酒及蜜饯等。果仁含油量高达 40% ,可供炒食或榨油用。叶可提炼香精,供食品、化妆品、肥皂香精用。
12 技术咨询专家
夏合新,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专家,省二级研究员,湖南省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已从事林业科技工作30多年,主要研究领域: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技术、经济林育种与栽培研究。
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科技攻关项目16项,“十五”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了中亚热带林木种质资源的三个标准制定,被编入到《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技术标准》;承担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基础平台建设”、“中国林业数据资源库建设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湖南马尾松二代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央财政推广项目“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技术推广”等多项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省科技情报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发表相关科技论文40多篇。
联系方式:
电话 : 85657693 ( 办 )
E - mail : xhx5578707@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