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油茶产区7月底至8月高温少雨 谨防油茶“干果干油”
(转载自湖南省气象局气象信息专报〔2025〕第78期)
长江中下游油茶产区7月底至8月高温少雨
谨防油茶“干果干油”
今年前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油茶春梢生长、花芽分化、果实发育。预计7月底至8月油茶产区气象条件南北差异大,长江中下游大部分产区高温干旱风险较高,不利于油茶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华南产区降水偏多,病虫害发生风险较高。各产区需根据本地气象条件,针对性做好油茶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保花促果。
一、今年前期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今年前期油茶春芽开始萌动(2月中旬)以来,除海南、雷州半岛、贵州西南部、云南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其余大部分油茶产区偏高,其中湖南大部、江西北部、湖北、安徽、浙江北部等地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以上;油茶产区除海南、广东东部、贵州大部、云南等地降水偏多外,其余大部地区偏少,其中湖南西北部、安徽大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等地偏少2成以上。
影响分析:前期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油茶叶芽膨大和开放、春梢抽梢和展叶、花芽分化和花芽膨大及果实膨大;食叶虫害发生普遍偏轻。广东东部、湖北南部和浙江的丘陵产区因温高雨多或林间郁闭度高,炭疽病和烟煤病等病害偏重发生,但发生区域小,总体影响不大。
二、盛夏(7月底至8月)气候趋势预测及影响分析
1.油茶产区降水呈“北少南多”分布,旱涝并重。华南、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福建南部、广东、广西南部、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偏多2~5成,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重庆等地偏少2~5成。
影响分析: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油茶目前处于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将抑制油茶果实膨大和花苞发育,造成小果、干果、落果、落蕾等,后期还可能影响油脂转化和积累。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多高温高湿天气,油茶病虫害发生发展风险大。
2.大部分油茶产区气温偏高,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害。华东大部、华中中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偏高1~2℃,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0天以上,除登陆台风带来降水降温外,其余时段有明显的高温热浪过程。
影响分析:四川东部、陕西南部、重庆、河南南部、湖北、湖南中北部、安徽中南部及江西中北部油茶高温热害风险高,农历“七月干球”风险较高,旱情严重的还会影响已分化花芽的膨大生长发育,影响今明两年茶油产量。
3.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和强度接近常年同期。预计有2~3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华南、华东沿海地区(常年同期有2.3个台风登陆)。台风强度接近常年,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华南、华东油茶产区,有1个台风影响长江以北油茶产区。
影响分析:华东油茶产区整体以温高雨少为主,台风带来降水能有利缓解干旱的不利影响,但高温高湿环境易滋生病虫害,导致病虫害多发。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1.降水偏少、持续性高温地区需防范油茶高温干旱。一是充分利用蓄水池、集雨窖等蓄水设施,降水来临时加强蓄水,高温发展时引水灌溉。需注意宜在早晨或傍晚后采取喷灌、滴灌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土表和冠层温度。二是加强地表覆盖,将杂草、落叶等覆盖在树蔸周围,覆盖厚度不少于5厘米,以减少水分蒸发。三是部分地势较高或缺少灌溉水源的地区,易出现较重高温干旱,需注意及时修剪干枯枝、疏除小果,减少蒸腾,优先保树。
2.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特别是华南、西南地区南部、华东沿海地区,需做好炭疽病等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如发现病虫害参照林业行业标准《油茶》(LY/T3355-2023)中的防治方法开展防治工作,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环境友好型化学防治为辅。
3.做好苗圃、幼林生产管理。云南等雨季造林地区今年盛夏天气较为有利,可抓住透雨后阴天或小雨天栽植。西南、华南、华东沿海苗圃做好排水防渍;长江中下游做好防高温抗旱措施,注意7月底至8月树盘周围不宜松土,建议采取林地割草覆盖等方式降低地表温度和减少水分蒸发。
4.防范应对农历“八月干油”。7月底至8月油茶高温干旱风险较高地区(附图),后期进入油脂转化和积累期后仍需关注夏秋连旱的发生发展,持续实施油茶干旱灾害应对措施。
附图:全国油茶主产区2025年7月底至8月油茶高温干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