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义务植树推进国土绿化 构建和谐美丽生态家园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在2022年3月12日第44个植树节,苏仙区领导、区直及驻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干部群众100多人带着对绿水青山、和谐美丽家园的向往来到苏仙区栖凤渡镇庄门村西河湿地公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本次共栽植紫玉兰和红花玉兰约1200株。
近年来,为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保障。苏仙区一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节俭开展国土绿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大幅提高,稳定性大幅增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育,森林总量持续平稳增加,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森林效能显著增强。
据介绍,苏仙区的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7%以上,森林蓄积量不低于680万立方米,实施生态效益保护林面积61万亩,森林生态湿地总面积48345.6亩,湿地保护面积37174.5亩,保护率为76.89%,2021年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1200亩,22计划新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19300亩,2021年完成整地造林面积6400亩,预计22年再新增2200亩。这都得益于管理者紧扣国土绿化空间布局,科学编制绿化规划,坚持规划引领,适地适树、分区施策管理,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因地制宜。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绿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从实际出发,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封造结合。特别是西河湿地公园、飞天山湿地公园、五盖山森林公园、狮子口湿地公园等重要河流源头和湖库上游、森林生态重点区域,则按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原则,以自然修复为主,实施封山育林,恢复林草植被。在立地条件适宜的地段,选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优质乡土珍贵树种造林,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长中短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城乡废弃地、尾矿堆集地、零星绿地、房前屋后等地增绿添彩,增加城市绿地,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生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