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林业局科学编制“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08-18 08:51 信息来源:


    近日,《桃源县“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多方征求意见已初步确定,《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该县林业发展的成绩,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桃源林业发展将推进“四五六”工程建设。

一是国土绿化实现数量与质量双量提升。5年来,共完成营造林124.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7.95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退化林修复24万亩,森林抚育64.8万亩,义务植树943万株。同时,2014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桃源创建工作,为2016年的摘牌工作赢得了迎检验收的主战场。2018年该县又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截止到目前,县城区现有绿地面积512公顷,绿地覆盖率达4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远超于森林城市评估指标。全县有6个村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桃源县林业局分别于2016年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集体,2017年被评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先进集体”,同时,2016年,易丽芬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个人,2019年,县长庞波获全国绿化模范奖章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二是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形成。深入推进县、乡两级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创森、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纳年县级绩效考核主要指标,每年签订县、乡两级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状,形成全县上下保护森林资源就是实施 “生态强县”战略的铁律意识。县林业局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力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进一步确保林地不破红线、生态有安全保障,截止到2019年末,全县林地面积稳定在407.87万亩,森林覆盖率65.47%,增长0.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504.1万立方米,蓄积量增加300余万立方米。

三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大大提升。桃源县现有5个自然保护地,包括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望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老祖岩国家石漠公园,星德山省级地质公园。2017年,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示范建设验收,同年正式成立管理处;望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14年获批,2017年成立管理局,核定人员编制,2019年,老祖岩国家石漠公园获批,2020年3月,该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正式启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整合优化后,桃源县拟建立7处自然保护地,面积为50497.15公顷,占桃源县国土面积的11.37 %。调整后,全县自然保护地面积将增加33%, 保护强度也会得到大大提升。

四是油茶产业蒸蒸日上。充分发挥“中国富硒之乡”优势,大力实施“硒+X”战略,培育富硒油茶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完成良种油茶新造6.56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12.9万亩,产业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油茶林基地面积达到58.1万亩,基地面积和茶油产量位居全市第一。博邦油脂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桃花源富硒山茶油”获评湖南省著名商标。

五是林业改革稳步推进。继续巩固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成果,全县国有林场共实施国家战略储备林工程6400亩,开展森林抚育2.06万亩,白鹤山秀美林场建设得到提升,有望成为首个康养基地。积极推进国有林场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林区道路234公里,新建工区管护房4栋,3个国有林场条件大大改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9年5月,按照“两集中、三到位”的要求,该局所有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均归口到行政许可办办理,行政许可办成建制进驻县政务中心。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十三五”期间,共办理林权流转36宗10409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4宗2118万元。

十四五期间,全县林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思路主要体现在四大建设目标,五大建设指标,六大建设重点。

1.四大建设目标: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林地保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和优材更替,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森林、城镇、村庄、湿地有机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以及生态功能良好、符合桃源生态承载力要求的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全县生态公益林体系的布局更合理、结构更稳定、功能更完备;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更有效保护,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森林旅游休闲体系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组团式城镇、村庄森林体系和网络化道路、河流生态廊道体系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二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全县建成以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用材林无节良材、木本粮油(油茶、板栗)、毛竹、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为主体的商品林基地体系,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实现对以原料基地化供应、规模化经营、高科技含量为特征的林产工业的突破,推动资源培育业的发展;以森林旅游业和森林产品服务业为主体、多功能、高效益的林业第三产业模式基本形成。林业产业集群初步建立,全县林业产业体系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提高,成为桃源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目标。通过把桃源的优秀生态文化传统与现代先进生态文明理念紧密结合,深入开展生态文化传播教育,丰富生态文化产品,健全高效的生态文化工作机制,积极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着力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态文化作品和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形成全社会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

四是林业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目标。以林业管理体制和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为手段,以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和森林防护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起组织机构合理、队伍稳定、制度完善、管理现代的高效、有序的林业基础支撑体系。

2.五大建设指数:一是林地面积稳定在407.87万亩以上;二是森林(不含灌木林)面积达到并稳定在375万亩以上;三是森林覆盖率稳定在在65.47%以上;四是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以上,楠竹蓄积量达到1.3亿株;五是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到197.881万亩以上。

3.六大建设重点:

一是东北部绿色廊道和经济林建设示范区。

常张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可视的乡镇,包括架桥镇、马鬃岭镇、热市镇、盘塘镇、漆河镇、双溪口镇。该区建设定位在桃源县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通过大力建设公路林、景观林、花卉苗木产业,大力发展油茶、柑桔产业,建设桃源东北部绿色长廊和经济林建设示范区,全力打造桃源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纽带,林业产业集群化的示范,辐射带动全县其它乡镇的林业生态经济建设。

二是一江两岸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区

沅江桃源段两岸沿线。包括观音寺镇、龙潭镇、夷望溪镇、剪市镇、郑家驿镇、桃花源镇、浔阳街道、漳江街道、青林乡、枫树乡、木塘垸镇、陬市镇。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以沅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重点,结合“五边”造林绿化,全面优化森林和湿地的质量,增强整体生态防御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构建持续稳定、功能完善的沿江森林生态屏障。同时,充分利用两岸沿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把林业发展、森林保护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结合起来,致力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品位。

三是乌云界国家级生态保护建设试验区

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沙坪镇、杨溪桥镇、茶庵铺镇,及其周边乡镇。通过“十四五”的建设和管理,把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继续以亚热带较完整的大面积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以及华南地区最大的华南虎栖息地低海拔草甸为保护主体,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保存生物多样性,完善生态体系,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

四是南部用材林基地和木竹加工业建设区

常吉高速公路沿线及南部所有乡镇,包括郑家驿镇、夷望溪镇、西安镇,以及沙坪镇、杨溪桥镇、茶庵铺未镇被纳入自然保护区的部分村组。该区依托南部山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山地资源优势,继续发展以杉树、楠竹为重点的用材林基地,大力发展无节良材、速生丰产林,促进桃源用材林重点产区扩基增容和“中国竹子之乡”提质升级。

五是中西部生态乡村与林产工业建设区

包括观音寺镇、龙潭镇、三阳港镇、理公港镇、漆河镇、九溪镇、泥窝潭乡、佘家坪乡、青林乡等中西部乡镇。该区按照商品林培育基地化、林产工业发展园区化、森林旅游建设板块化、林产品流通及服务网络化的思路,大力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提质升级。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林、木本药材、油茶为主体的商品林基地,带动林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及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

六是北部湿地保护与水源涵养区

以黄石水库为核心的周边所有乡镇,包括黄石镇、热市镇、九溪镇等乡镇。通过建设黄石湖省级湿地公园,突出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和湿地生态修复,恢复已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周边的森林植被,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确保森林和湿地生态安全。

桃源县林业局科学编制“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1355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