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加强项目监管提升造林绿化质量
十三五以来,桃源县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精准提升,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2016年-2018年,全县共造林8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其中包括实施退耕还林、中央财政造林补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防护林工程、工商企业转型造林、省级竹产业专项等项目6个,共到位资金2755.25万元。全县森林覆盖率从65.17%提升到65.47%,活立木蓄积量从1316.6321万立方米增长到1459.68万立方米,实现了“双量齐升”。主要采取“四个严把关”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投入到林业项目建设上来。
一是严把主体审核关。为规范项目建设,县林业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专账,制定《桃源县林业局林业项目建设管理制度》,由林业局纪检监察牵头,造林、林调、财务、审计等相关股室参与,对项目建设的前期整地、中期的成活率、后期的抚育管理等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对集中连片造林大户、脱贫攻坚带头户、连片开发的贫困户给予项目支持,坚决杜绝任何企业、合作社利用项目造林套取国家项目资金。2016年-2018年,全县实施项目主体大户10个,分别在剪市、杨溪桥、茶庵铺、漆河、郑驿等乡镇造林0.4万亩,其中在14个贫困村造油茶、柑橘、杉林0.3万亩,到位项目资金60余万元,带动贫困群众140户。该县60%以上的贫困户都集中在林区,通过在贫困区实施造林项目,给予适当的项目资金支持,不仅能发挥贫困林农造林积极性,还可在林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森林。
二是严把技术指导关。1.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2016年-2018年,县林业局派出科技特派员3名,由县科技下乡服务工作组统一调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下乡服务方案,实现讲课乡镇全覆盖和下乡指导全覆盖。2.技术服务乡镇包干。县林业局造林股、林调队等技术部门实行技术联乡镇包干到人,对项目实施主体技术指导服务建档造册,按照造林、森林抚育、退化防护林修复等技术规程进行集中授课+现场解惑+驻村指导。3.加大对造林业主的培训。集中组织企业、造林大户、造林合作社开展造林技术培训,发放造林技术资料。2017年7月16日-7月19日,省林勘院检查组到桃源县检查2017年度世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及2016年度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实施情况。经检查,桃源县世行贷款项目和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补植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施工面积合格率100%。
三是严把考核验收关。县林业局对项目资金的拨付实行严格的验收,由党风廉政室、造林股、林调队、计财股组成的联合检查验收组,对技术要求和拨付程序严格执行省市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检查验收采取地形图勾绘,逐小班实地全查,新造林主要核实造林面积、整地质量、苗木栽植质量、苗木成活情况、抚育培管情况;毛竹低改林主要核实低改面积、低改技术措施到位情况、后续抚育情况等。2016-2018年,该县所有项目工程建设任务严格按照造林相关技术规程进行乡级全查、县级全查的方式验收,验收合格。资金已全部打卡发放到林农。
项目建设所需种苗必须采用良种壮苗,采用优良品种穗条、生长健壮的优良无性系Ⅰ级苗进行嫁接,实行“定点供穗、定点育苗、定价供应、定向供应”,造林所用苗木必须具备“三证一签”,造林Ⅰ级苗使用率必须达到95%以上。该县项目建设每年需苗量700万株左右,桃源县国有苗圃已在漆河镇黄甲铺建设良种育苗基地200亩(其中包括杉木、檫木、楠木、红椿、枫树、油茶等),完全能够满足全县基地建设用苗。
四是严把项目资金审计关。2016年-2018年,县林业局先后下发《关于对2016年全县林业项目资金及场圃系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方案》《关于开展2017年度涉林项目资金自清自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涉林项目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每年集中3个月时间,对项目实施乡镇、国有林场、国有苗圃和林科所展开审查,其中包括林业项目全部拨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工程完成及验收资料归档情况;项目资金到村入财公示公开情况。场圃系列重点检查资产,完善固定资产明细账等。在检查过程中要求检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严格依据财务规定和程序要求,做到不偏袒、不遮掩;严格纪律要求,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做到不饮酒,不接包包烟,不收土特产,树立良好形象;及时上报检查情况,要求形成书面报告,对所查出的问题要逐条列举,检查小组人员签字认可后上报局党组,全面整改。通过专项检查使该县规范了资金拨付程序,进一步明晰的项目资金使用去向、明细及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