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林业局邀请专家对百年濒危古树进行抢救复壮保护
提起大樟树,相信许多土生土长的祁东老百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S317线上毗邻官家嘴镇泉井村的百年古樟树,因为它的存在,给横跨整个祁东的S317线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但由于该树已届高龄,加之当地村民保护不当,近期出现了落叶、干枯、营养不良等现象,这让当地干部群众忧心忡忡。接到反映后,为尽快抢救古树,祁东县林业局邀请衡阳市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对该树进行现场“问诊把脉”,开方治疗。目前,抢救复壮工程正按照保护方案抓紧实施中。
据了解,该患病古树已有112年树龄,胸径3.52米、树高约15米、冠幅直径平均约26米,是祁东县为数不多的高龄樟树之一。目前整体树势濒危,树干、树冠约40%已枯死,只有一侧枝生长旺盛,生命情况危急。
经过衡阳市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对古树立地环境、土壤紧密度、树穴面积、整体生长状况、树外部腐烂状况、枯枝状况等情况现场勘验和细致检查后,发现造成该树濒危的原因,除了因本身树龄太大造成长势衰退外,修路破坏树根水分吸收、人为硬化周边土地加重植物供养失去平衡,当地村民保护不当以及人为攀爬致使部分树干外皮剥离是另一重要原因。专家建议,对于地下部分的复壮,主要措施是给古树松土施肥,采取量小多施的原则,施以硼肥、磷酸二氢钾、复合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和土壤营养,并施用生物制剂,用活力素或生根粉配水浇根部,促使根系生长。而对于地上部分“老化”现象的复壮,专家表示,主要采取措施除了修剪树枝外还要把树下的砖砌低矮护栏及周边硬化路面完全拆除,恢复土地原貌,扩大古树生存空间,同时加装水管,设立隔离带,为古树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众所周知,古树名木属于珍贵的森林资源,是研究植物、地理、水文、气候、生态、文化的活标本,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更是不可再生的“活文物”和“绿色古董”,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景观、科研和生态价值。下一步,祁东县林业局将对全县在册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进行全面排查,为古树名木建立个人“体检档案”,定期做好身体检查,详细记录古树名木的位置、树高、树龄、冠幅、生长状况等信息,并列出专项资金予以保障,落实管护人,实施实时动态监测等工作,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加大宣传和引导,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人人爱护古树古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