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油茶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瓶颈约束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12-25 00:00 信息来源:

  根据调查,泸溪县有老油茶林面积18.9506万亩,主要分布在合水镇、达岚镇、浦市镇、兴隆场、石榴坪乡等乡镇,其中合水镇有“泸溪油茶之乡”的美誉。

  2010年以来,泸溪县累计完成油茶新造4.302万亩,建设单位以油茶开发公司、油茶专业合作社为主。新造油茶品种以湘林210为主,搭配湘林1、湘林4、湘林32、湘林63、湘林97、湘林5、湘林64,还有少量的华鑫、华金、华硕等。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油茶低改6.255万亩。泸溪油茶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依然存在瓶颈约束。

  一是油茶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根据测算,包括林地流转资金在内,平均1亩油茶林从新造到见成效,需4830元左右的投入,投资成本高。

  二是油茶产业周期长,种植户粗放管理现象严重。新造油茶林3年挂果试树、5年保住成本、7年后方进入盛果期。因周期长,部分农户对发展油茶产业仅凭一时热情,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害,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严重影响了油茶生长和产量,导致油茶达不到丰产稳产的效果。

  三是油茶产业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目前,我县没有制定统一标准,项目资金也没有归口管理,形成了多个部门造油茶,投资标准不一的乱象,导致林农不知所措,不明就里,挫伤了林农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发展。要突破这些瓶颈约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破解油茶用地瓶颈。土地是油茶的生存之基。没有土地,油茶产业就无从谈起。泸溪县林业局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出台土地流转相关文件,规范土地流转,方便土地流转,破解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土地难题。在实际流转进程中,为合作项目土地流转办证提供便利,保障开发合作顺利进行,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是积极培植油茶种植大户,推行大户带动战略。近几年来的油茶产业建设一直推行专业合作社为主,农户大户建设为辅的发展机制。涌现了以泸溪县国富油茶专业合作社、泸溪县富山油茶专业合作社、泸溪县金冲龙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泸溪县荣泰油茶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油茶产业建设组织,既保障了我县油茶项目建设的成效,又带动了其他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油茶专业合作社建设油茶基地极大地带动了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扶持建设油茶产业核心区。泸溪县林业局以项目为支撑,充分利用政策,在油茶传统产区建设油茶产业核心区—泸溪县合水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以合水国富油茶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让农户参与油茶开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园。目前有入股农户2000多户,种植油茶10000多亩,经营管理规范,有效带动了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成为全县精准扶贫的典范。

  四是坚持科技支撑,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经营水平。种植技术是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县林业局始终把技术服务作为油茶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促进油茶产业走集约经营的路子。为了让农民真正掌握油茶经营技术,今年县林业局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在合水、浦市、潭溪、洗溪举办了4场油茶生产技术现场培训,印发油茶技术资料10000多份,及时解答广大农民咨询,不少农民群众掌握了油茶栽培关键技术要领。同时,加快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步伐,发挥好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努力为提高油茶发展水平提供更加扎实的科技支撑。

  五是推广油茶大苗造林,健全管护机制,确保油茶造林成效。现我县油茶造林一般利用2年生油茶嫁接苗,加大了管护成本,而且成活率低。为此,泸溪县林业局准备将嫁接苗在苗圃多培育2年,栽植4-5年生大苗造林。

泸溪油茶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瓶颈约束

667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