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的林业生态发展之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12-20 00:00 信息来源:

  行走在苏仙区的城乡,处处绿意盎然。特别是经过一代代苏仙人久久为功,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懈追求绿色发展梦想,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之后,如今苏仙区天蓝、地绿、水清、土净,四季常有绿、处处都是景,绿色已成为苏仙区最亮丽的底色,这离不开苏仙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在区第五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中,把“生态苏仙”纳入“五个郴州”建设奋斗目标,制定了《苏仙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苏仙”建设四年行动计划》等绿色发展纲领性文件,为打造美丽宜居的湖南“新增长极”,建设蓝天白云常现、青山绿水常在、鸟语花香常伴、清新空气常有的宜居、健康、美丽苏仙提供了政策保障。

  苏仙区是“有色金属之乡”,曾因矿业经济粗放发展,环境污染十分严重,2008年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整治,铲除污染源头。按照“源头控管、控制数量、统一招标、规范开采、消除污染”原则,全面清除非法开采,加强整顿整合,从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共取缔关闭非法采选企业613家,全区采矿企业由377家整合成27家,民营选矿企业由173家整合成19家,采选矿废水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综合施策开展生态治理,抓住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工程”机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环保专项资金、发行专项治理债券等,实施了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从2011年到2016年,全区共实施重金属治理项目17个。同时,在全区全面开展了以矿山复绿、治荒治裸、绿边绿城为重点的“绿区攻坚”和以重金属污染治理、金属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农药化肥污染土壤治理、城乡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土壤环境整治,联合湖南大学、中南林科院等专家教授在玛瑙山矿区和大型尾矿库利用林木、农作物等开展修复受污染的土壤研究,为科学恢复生态做技术储备。

  苏仙区曾经在2018年遭受过严重的冰雪灾害,森林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为建设生态苏仙,2009年后一方面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程,保护现有的森林植被。目前实行长期全封,禁止非抚育性、非更新性采伐的禁伐区面积114.207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84.02%;实行轮封,严格控制木材生产指标,加大造林、抚育、管护力度的限伐区面积15.11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10.56%;不列入禁伐范围,但必须严格规范管理的开发区面积7.77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43%。另一方面,大规模开展森林景观林提质改造项目,大力开展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工程,截至2018年共投资3168万元,荒山荒地造林5.5425万亩,大力提倡全民绿化,增强生态保护意识,2013-2018年全区共有75.03万人次履行了义务植树任务,尽责率达到97.2%,完成株数达380.58万株,人均植树3株以上;城市绿化方面,高标准建设完成了环城生态景观提质工程、通道绿化工程、郴州大道绿化提质工程、西河水生态风光带、西河沙滩公园等绿化精品,其中西河沙滩公园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周边景观造林绿化面积2.42万亩,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87万株,共计完成总投资9512万元。

  结合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政策,苏仙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建设,将油茶、楠竹、油桐列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林业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仅为林农增收,贫困户脱贫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改善了生态环境,加快苏仙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梦想提供了助力。截至2018年苏仙区完成油茶造林3.25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6.5万亩,年产值达3亿元,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油茶产业已成为苏仙区产业发展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经过一代代苏仙人的共同努力,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7.75%,城区绿化覆盖率50%以上;区内翠江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国控和省控断面基本达功能区标准;山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标准;2017年监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超过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优良率87%以上的基本目标。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四季常绿的苏仙将会在生态发展路上走向新辉煌。

苏仙区的林业生态发展之路

667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