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江华:林下养生态土鸡 瑶胞奔富路
一群群土鸡在山林下快活地觅食。4月3日,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山毫营自然村李某云的生态土鸡养殖场,看到的是一派喜人的景象。然而,创办这个养殖场的李某云曾是村里的贫困户。
李某云今年62岁,家有5口人,一年靠耕种5亩田地维持生计。由于没技术、缺资金,经济收入少,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里山林广阔,李某云把在家里放养的几只土鸡拿到集市上卖出了高价钱,而且养土鸡投入小、周期短,于是李某云决定发展土鸡养殖。他在自家屋后搭起了几个鸡棚,利用屋后的山林进行放养,2014年出笼600多只。
2015年,在驻村扶贫队的帮助下,李锡云利用产业扶贫发展资金,扩大了养殖规模,年出笼土鸡4000多只,产值20多万元,当年便实现了脱贫。
李某云高兴地说:“土鸡养殖6至7个月出笼,每只可长到1.5公斤左右,由于土鸡吃的是杂草、虫子,喝的是山泉水,喂的是玉米,鸡肉口感好,市场上十分受欢迎。”2015年初,他养殖的鸡感染了病毒,损失3万多元。后来,他及时向县里的畜牧技术人员请教,还利用手机从网上学习,掌握了防治病毒的方法。
为解决鸡苗问题,李某云还购买了两个孵化设备,并掌握了孵化小鸡的技术。
“养鸡很辛苦的,早晨5点多起床,打理小鸡、清理卫生等,有时要忙到晚上8点多,但事业是奋斗出来的,看到土鸡卖出了好价钱,一切付出都值得。”李某云说。
在李某云的帮助下,目前村里有12户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全村年出笼土鸡8万多只。村民杨某美发展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年出笼9000多只,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我们村有山林地近两万亩,在生态养鸡方面,我们村准备成立生态养鸡合作社,充分发挥养殖户抱团发展的优势,通过贫困户抱团,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把多户贫困户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资金、劳力、场地等多方面优势互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村主任对生态养鸡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