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舂陵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成效显著
11月1日,桂阳县士杰学校师生100余人在该县舂陵国家湿地公园乌市观鸟区采风作画。小画友们被眼前一幅幅“青山为屏、河湖为脉、山环水绕、水景相依”的山水诗画所惊叹, 纷纷展开画纸,用画笔描绘美丽的湿地风光。
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近年来,该公园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精神,狠抓湿地恢复和保护,使舂陵江流域的生境得到极大地改善,生物多样性愈来愈丰富,来湿地公园摄影采风、绘画写生、休闲旅行的人们越来越多。
据悉,舂陵江是湘江上游的重要一级支流,也是郴州境内仅次于耒水的第二大河流。舂陵江全长304公里,流域面积6746平方公里。其中,该县境内主流长115公里,流经9个乡镇,总流域面积2244平方公里。此前由于采矿、挖沙,对舂陵江生态造成破坏,2013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该县开始建设舂陵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预算投资1.01亿元,建设规划总面积3220公顷,其中水域2478.7公顷,分别建设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其中,以欧阳海水库、舂陵江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以河流、人工湖、沼泽、森林等组成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为特色,以丰富的湿地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湿地保护保育、湿地功能和文化展示、湿地可持续利用、科研和监测,防洪调蓄功能兼备等于一体,建设具有浓郁湖湘文化和舂陵江湿地文化特征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据了解,近来年,桂阳县在加强对于湿地公园范围内湿地水体、动植物资源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大力保护的同时,狠抓湿地恢复,自2014年以来,该县在湿地公园营造针阔混交林13280亩,河道边种植柳树、乌桕等66.5公里,3处湿地恢复重建区新造和补植石楠、银杏、栾树等685亩,种植芦苇、菖莆、千屈菜、荷花等水生湿地植物1048亩,封滩育草460亩,增设拦污坝3座和封闭垃圾箱20个,增殖放流鱼苗600余万尾,河滩增设鸟类栖息洼地20处,沿岸1公里内实行封山育林、全面禁伐,至此,一幅“青山绿水、鸟舞鱼跃”的生态美景已经越来越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