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林业局:竹笋加工业来势喜人
临湘是全省四个楠竹生产示范市(县)之一,现有楠竹面积58.5万亩,立竹1.2亿根。2016年12月19日,岳阳市委书记胡忠雄寄语临湘做好“竹文章”,临湘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2124”行动纲领,今年上半年,狠抓了以竹笋加工业为中心的竹产业化建设,一季度,全市实现竹业产值8.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竹笋加工业来势喜人。
小竹笋到大产业——一榨鲜笋带富一方
走进羊楼司惠安林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厂,2米多高的鲜笋压制榨格外引人注目。“别看我这个小小的榨,里面装了近30万斤鲜笋,也就是给附近老百姓增加了30多万元的收入!”老板邓小平的自豪和喜悦溢于言表。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发展鲜笋加工示范大户4家(聂市镇2家、羊楼司1家、坦渡镇1家),加上零星散户,共收购鲜笋150万斤,收购价格1-1.2元/斤,由政府补助0.2元/斤,可直接增加林农收入160多万元。以前的“搭头”笋子,现在成了“抢手货”香馍馍。通过产业带动,无处不感受到竹笋走俏、竹笋惠农的强烈信号,正在实现从小竹笋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
从扩竹林到扩基地。临湘是建材竹资源的“北极”,大规模造竹扩面起于2006年,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原竹总量都已翻番。但在竹资源不断扩张的同时,如何从量变到质变?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大力推进羊楼司、五里牌、聂市、坦渡、詹桥和国有林场“五镇一场”楠竹新造和低改,打造一批优质示范基地。今年规划示范基地5个(五尖山森林公园、鸿鹤岭林场、梅池村、如斯村、龙窖山村),总规模4000亩,目前已完成基地建设2000亩。竹林道建设规划20公里,目前已完成建设9公里。中南地区最大的优质竹资源基地已具雏形。
从斫竹子到挖竹笋。临湘的竹产业发展正遇“坎”:受原竹市场行情影响,一根成竹由20-30元跌至10余元,一时间竹子亏本卖,竹笋自生自灭。长年生活工作在基层的干部算了笔帐,“斫一山的竹子,刨去请劳力的工钱和运费,收入和开支基本扯平,这样下来,竹农一年上头只落了有事做。而挖竹笋劳动强度不大,一个竹农一天可挖400斤竹笋,20几天卖笋子的收入抵得上过去一年种竹卖竹。”一提到鲜笋加工,聂市镇黄盖村竹笋加工示范大户罗松林就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还担心收不到笋子,只搞了5个榨。后来政府一鼓励,老百姓的鲜笋现采现卖,尝到了甜头,每天下午送笋的络绎不绝。”老罗目前正在注册商标,下半年还要增加10个榨,建标准厂房,做冷库,引进高标准的深加工生产线……
从笋加工到笋扶贫。临湘境内的鲜笋采摘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龙窖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则可延续到“五·一”期间。今年鲜笋采摘期间,羊楼司惠安林业合作社收购鲜笋31万斤,高峰期达到每天2.9万斤,带动全镇354户竹农增收,仅如斯村邓家冲组就增收5.6万元。但是,过了采摘期,竹笋加工的路子怎么往前走?几个加工大户信心十足地,不约而同地表示,鲜笋出榨后,一部分制成干笋直接上市,另一部分要进行加工包装,既可拓宽竹笋销路,又可解决部分就业,让竹农二次增收。羊楼司镇副镇长钟三军感叹,过去,群众望着满山的竹子、笋子,过着穷日子、苦日子;现在,镇里把发展竹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竹笋写下了“竹文章”的第一笔,随着竹业扶贫的不断推进,群众还将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