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雪峰山东南麓的涟源钟灵毓秀,群山林立,河网密布,是一座天然的山水之城。世世代代诗意栖居的涟源人,更有着追逐绿色的梦想。
近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将林业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依法治林和产业兴林,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富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到2016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45%,远高于全国21.66%和全世界31.8%的平均水平,森林蓄积量增加到240.87万立方米,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33.247万亩,湿地面积提高到4.92万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包围山省级森林公园成为旅游、休闲、渡假胜地,青山绿景已成为涟源的一张靓丽名片。
——城乡绿化格局初步形成。突出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等生态脆弱地区治理,着力构建森林、城镇、村庄有机结合的城乡绿化格局。2012年启动的绿化涟源四年行动,实施了生态建设、城镇绿化、部门绿化等21个绿化项目,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7.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义务植树1000余万株,建设公共绿地3.93万平方米。绿化四年行动工作连续四年名列娄底前茅。全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全部绿化,绿色通道成为了展示涟源形象的新亮点。围绕“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河渠水系风景化、基本农田林网化”,29名市级领导和118个市直单位一齐支持农村建绿,广泛开展联村建绿活动,绘就了一幅幅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画卷。
——林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呈现了以珍稀花卉苗木、油茶培育、林下经济等第一产业为基础,以茶油加工、中药材保健品生产等第二产业为重点,以森林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为突破,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趋于合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市有博盛、祥兴、利群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各类涉林专业合作社及合作组织369个,经营面积达45.25万亩。祥兴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湘山”牌茶油已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林果、林药、林养等林下种植养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山地资源,发展林业经济,已成为广大林区、林农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林业改革取得实质突破。改革创新是涟源林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激活了各类要素向林业的聚集,有力的促进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同时林业干部职工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走出了以“林养人”的管理模式。林木采伐制度改革,以实施“林木采伐指标进村入户工程”为切入点,解决林木采伐指标管理不科学、不透明的问题。国有林场改革,定性、定岗、定编,健全社保、创新体制、增加投入、化解债务,有效解决了制约龙山和包围山林场的发展桎梏,实现了生态良好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双赢。
——依法治林力度持续加强。积极开展“春风行动”“雷霆行动”“绿箭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涉林违法行为。通过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有效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治安秩序稳定。特别是2016年开展的为期三个月的“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出动警车200台次,人员420人次,办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5起,其中刑事案件4起,刑拘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