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接力棒薪火相传“火焰山 ”变成“花果山”隆回“一棒”敲掉35万亩石山
3月16日,湖南省国土绿化推进会在茶陵召开,隆回县县长刘军在会上作石山造林典型发言。
据介绍,该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启动石山造林以来,绿化接力棒在历届县委、县政府薪火相传,经过30年的努力,全县完成石造林35万亩,营造柏木等生态林1.5亿株,营造柿、枣、梨等经济林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00多万立方米,石山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6.2%上升到54.2%,全县森林覆盖率净增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林业产值超10亿元。
隆回曾是中国西南“石漠”的桥头堡,石灰岩丘陵山岗面积达118.3万亩,其中岩石裸露30%以上的“重度石漠”有50万亩,像一座座火焰山分布在该县南部15个乡镇。为了攻克石山造林这一难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该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坚持书记、县长挂帅,县级领导坚持每年带头办1-2处面积500亩以上的造林示范点。30余年来,县级领导班子先后办点45处、造林2.3万亩,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办点310处,造林8.2万亩。
为攻石山造林是全国性造林难题,该县抓住因地制宜、造林后的培育管护三个关键环节,久久为功啃下这片硬骨头。该县林业技术人员创造一种“人体孵化”选种实用技术,从50多个树种中筛选了柏木、枫香等一批适宜树种。同时,加大技术指导,从搭配到抚育管护,每个环节都安排林业技术人员参与,扎实搞好各项技术服务
为破解石漠化综合治理资金难题,该县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长防林、速丰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采取出租、转包、联营、转让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吸引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投资参与石漠化治理;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鼓励大户造林。该县对连片造林50亩以上的大户,除免费提供苗木外,由县政府实行以奖代补,奖励标准为生态林每亩200元,油茶等经济林每亩800元。该县县级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从八十年代的每年几十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6000多万元,30年来,全县在石山地区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
由于石山造林接力棒在历届县委、县政府薪火相传,一届接一届,一年接一年地造林,经过30多年的努力,该县在茫茫“石漠”中建成长50公里,面积35万亩的郁郁葱葱柏木林带,把35万亩石漠改造成生机勃勃的绿色林海,昔日石头山,变成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