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竹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日,“桃江竹笋”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桃江竹凉席”后,该县竹产业获批的第二个国字号地标产品。
桃江竹笋历史悠久,据《二十四孝》载:孟宗哭竹生笋,孝感动天。故在桃江一带称毛竹为孟宗竹,冬笋为“孝笋”。明末清初时,相传为郭子仪后代的郭信在京为官,其妻玉兰将竹笋蒸熟焙干后送京,皇帝赐名“玉兰片”,成为清代五大贡品之一。在民间还有“无笋不成席”的说法,被誉为“寒士山珍”的竹笋已开发出50多道菜品,形成了独居特色的“竹笋宴”。
该县立足丰富的竹林资源,结合精准扶贫,通过基地示范、修建林道、奖补肥料、技术服务等系列措施,发展笋用林,已建成100亩以上的笋用林基地70个,面积4万余亩,发展竹笋加工企业24家,合作社16家,拥有社员7000余人。2016年产春笋2000万斤,最高亩产产值达4000元,桃江成为湖南产笋第一大县,有鲜笋、笋干、脆笋、即食笋丝等系列产品,远销上海、深圳、广州、福建等地。除实体销售外,竹缘林科、世林公司等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笋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通过淘宝、邮乐、微信等畅销营销渠道。
笋产业成为了林农脱贫致富的抓手。马迹塘镇大塘坪村村民万国新年过六旬,不能外出打工,家里没有水田,只有10亩竹山。从2012年开始进行笋用林培育,到2015年竹笋加竹材年纯收入达1万余元,亩平收入超过了1000元,今年将超过1500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70多户投入到笋用林建设中,发展笋用林1395亩,实现村年增收70万元。
据悉,今年3月,该县向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送检的48个竹笋样品,经检测全部合格,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10月,在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上,桃江竹笋被指定为颁奖礼品。11月份,桃江竹笋成功入围2016湖南十大农业品牌。12月,竹缘林科的烤笋尖获“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