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创新求变推动林业发展稳中有升
2016年,林业生产经营始终处于投资减少、产业不振、发展放缓的困局。湘潭县林业部门积极创新求变,知难而进,较好地完成年初目标任务,林业发展稳中有升。全年完成营造林任务47719亩,全民义务植树213.5万株,有林地稳定在148.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5%以上,森林蓄积量从2015年的392.8万立方米增长到411.26万立方米,增长率达4.7%,73起森林火警无一蔓延成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林业年总产值预计达35亿元。
新思路成就新亮点
坚持“四个结合”(即:营造林与精准扶贫,与防火隔离带建设,与秀美村庄建设,与裸露山地复绿相结合),完成营造林任务47719亩,义务植树213.5万株。一是推工程造林典型基地。发动企业大户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工程造林,顺利实施长防林、退耕还林等8个工程项目,建成河口、中路铺、锦石3个千亩典型新造基地,促成县重点工程油茶新造5000亩、低改2.5万亩任务全面完成。二是造精美乡村示范乡镇。本着“钱”往一处投,“劲”往一处使的目的,整合义务植树、国土绿化、精美乡村三大任务,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绿化公路280公里、水渠280公里,庭院1133户,建成晓霞山樱花园、杏花村杨梅园等精美植树基地,打造了石鼓、花石、白石、中路铺、易俗河5个精美乡村示范乡镇。三是立防火林带样板工程。采取“政府投、项目补、群众筹”的办法,率先在乌石峰、槐北村新建12公里高标准生物防火林带,为逐年建成开拓了思路,明确了标准,规范了流程,树立了样板。
新手段造就新成效
探索新方法、实践新手段,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县有林地稳定在148.5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5%以上,蓄积量增长率达4.7%,湿地保护率达70.2%;73起森林火警无一蔓延成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牢牢控制在4‰以下。一是多举措贯彻依法治林。签订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状,落实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年度登记报告制度。依法从严批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8宗,划定三年禁伐面积38836.5亩,坚决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推动绿心地区公益林补偿。组织林地清理、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利剑”“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查处各类涉林违法犯罪14起,销毁捕鸟网3000余平方米,取缔加工作坊10家。二是多模式锤炼防火能力。着力干部松懈、工作松劲、队伍松散、指挥松垮等问题,千方百计争项目、加投入、要实绩。一是火灾预防全民化。开展“三大一落实”活动,建立了涵盖县、乡、村、山的“五包”责任体系,村村响,微信公众号,预警短信让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二是通讯指挥信息化。启用“12119”森林火灾报警系统,接警、出警更加快捷,争得了“打早打小打了”的有利时机。建成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火场指挥可通过一台平板电脑来实现,森林防火通讯指挥实现信息化。三是队伍培训军事化。按照“召之即来,来之能扑”的要求,首次组织森林防火专业队伍、武警森林火灾救援队伍、乡镇应急扑救队伍等扑救兵力的联合演练,森林火灾应急扑救综合能力再上台阶。三是多方位防治生物灾害。利用三级测报网络,适时监测38 万亩松林和10万亩竹林,病虫害测报准确率达95%以上。开展松材线虫病季节普查,适时采取药物、生物等防治手段,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无公害防治率达100%。完成1.5万立方米木材,4万根楠竹,50万株苗木的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合格率达100%。
新形势育就新业态
深刻剖析当前经济形势,狠抓一产稳增长、二产增比例、三产快上升,林业年总产值预计达35亿元。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迅猛,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孕育而生。一是抓基地建设促一产提质。争取实施中央油茶产业、名优经济林等项目,吸引投资4700余万元,逐步做大做强“射埠—谭家山”油茶产业圈。实施楠竹低改3000亩,“白石—中路铺”,“茶恩寺—花石”两个万亩楠竹示范片建设步入快车道。全县林业一产业产值预计达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稳定。二是促产业发展促二产业复苏。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电商平台作用,加快外引内联,竹木加工企业生产销售逐渐复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竹汁提取技术,落实首批试点基地,竹资源利用率有望大幅提升。全县林业二产业产值预计达18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三是推生态旅游促三产业增速。加速推进齐白石(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做好昌山、隐山、金霞山、乌石峰等景点的绿化美化与林相改造。继续做好公益林、商品林保险工作,扎实抓好水灾、火灾的查勘理赔。全县林业三产业产值预计超4亿元,增幅是去年的3倍。
下阶段,该县林业部门将紧抓林工企业关停期、林业改革推进期、林业政策调整期等机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揽,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突出精美莲乡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两个重点,打造精美乡村、防火林带、林业执法三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