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退耕还林“退出”民富景美新天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11-04 00:00 信息来源: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行走在涟源市山径小道上,虽是草木枯黄时节,远远望去大地仍披着绿装,充满生机,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涟源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后续产业项目,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河水清澈,山绿果香,翠竹欲滴,土鸡追啄,百姓收入显著增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涟源退耕面积9.65万亩,其中经济林1.56万亩,生态林8.79万亩,使部分农民从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中解脱出来,发展林果、林油、林药、林下养殖、森林旅游业等,涉及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惠及全市贫困人口9万余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古塘位于涟源市西北部,平均海拔686米,是涟源有名的“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山环境下生产出的金秋梨果皮光洁美观、果肉细嫩、味道鲜美。2002年在实施退耕还林时,古塘乡、村干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和产业群众基础,大量种植金秋梨,使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12个村共种植2000余亩金秋梨,均已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4000斤。历年果贱伤农、增产不增收一直是果农的瓶颈,2016年古塘金秋梨在面积、单量“双增”的情况下却创造了脱销的奇迹。漫山遍野的果子担心会成为“剩女果” 因其质优味美,殊不知广东老板在几个月前就签下了购销合同,很快便成了南下水果中的“湘饽饽”。退耕还林还带动了古塘乡三产业的发展,春天,为观赏漫山遍野的梨花,秋天,为体验采摘之乐,四方游客慕名而来,形成了春赏花——秋品梨——吃农家饭一条龙服务模式,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安平镇的吴小伟联合另两个农户,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在岛石村建成杨梅基地150亩,现杨梅均已进入丰产期,每亩产杨梅400公斤,每公斤20元,平均每亩收入8000元以上。吴小伟感慨道“感谢国家退耕还林好政策,没想到昔日的滑坡地,如今却成了我们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涟源市曾是昔日的产煤大县,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近年来,退耕还林工程成果丰硕,效益极好,除退耕户收入增加之外,山区植被恢复很快。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被逆转,开始向良性方向发展。桥头河镇退耕还林建成的杉木林基地,面积近5000亩,大的胸径达20cm以上,每亩蓄积量达到30m3,为改善生态条件、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增加碳汇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前国家又出台了生态护林员聘用制度,涟源市此次共聘用生态护林员286名,每人每年按照1万元的标准支付护林员劳务费。一来可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也可兼顾自己家庭生产,是脱贫有效的途径。二来通过管护森林,能减少和预防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的及时发现,珍稀树种的保护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百年树人,十年树木。退耕还林工程在涟源市实施十多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涟源市“林家铺子”的一干人以实际行动和制度为生态脱贫、生态富农、民富景美提供有力保障。

涟源市退耕还林“退出”民富景美新天地

668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