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三路”并进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扶贫攻坚利器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10-14 00:00 信息来源:

  常宁市位于湖南南部,人口101万,土地总面积307.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7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3.38%。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油茶核心产区、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国家生物油茶产业基地。全市现有油茶林80万亩,2015年产油5200多吨,产值达5亿多元。全市油茶基地建设以每年新造3万亩、低改6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2008年以来,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25万亩,低改垦复油茶林26万亩,省道320线湖南百里油茶产业带和衡桂高速百里油茶走廊初具规模。先后承办了2009年湖南省和2010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和大三湘油茶花节,已初步形成集种苗、基地、加工、科技、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油茶产业体系。一直以来,该市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一个战略产业来抓,立足特色、发挥优势,致力于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山区、林区群众扶贫攻坚的利器。

  实施品牌战略,走产业化路子

  宣传造势树品牌。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兴油茶产业,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参与、干部群众齐上阵的浓厚氛围。2013年,央视7台推介了该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经验,2014年10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放油茶专题片《油茶树上金果生》,向国内外宣传油茶,提升了常宁油茶知名度和美誉度。2015年11月,湖南大三湘公司在西岭镇举办第三届油茶花节,吸引千余名全国各地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的目光,关注常宁油茶。

  挖掘文化强品牌。将油茶文化和旅游进行深度“联姻”,挖掘整合丰富的油茶旅游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油茶旅游文化产业。引进台湾田野休闲公司,在该市罗桥镇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5000亩油茶风情园,开发油茶系列花卉观赏、油茶民俗风情游等油茶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今年,又启动了油茶科技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在西岭镇建设30000亩的国家级油茶产业园和旅游景区。

  培育市场创品牌。多方引进油茶规模企业,积极培育油茶发展市场的主体。先后引进江山生态、中联天地、鸣天科技、西施科技等规模油茶开发企业,引进油茶产业发展资金10多亿元。2014年,湖南江山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油茶科技研发中心,为全国油茶生产制定行业标准。全市有较大规模茶油加工企业江山生态、大三湘、齐家等茶油加工厂3家,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常宁茶油”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工建设湖南省首家油茶批发大市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茶油商品的集散地。今年,该市又启动了油茶森林认证(CFCC)工作。 

  探索发展模式,走多元化路子

  该市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经营模式,形成以专业合作联社、公司+农户联合经营、大户承包经营、专业合作社、返承包的方式等多种模式共存的产业经营格局。全市已有21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30多家专业合作社、350多家种植大户,带动近10万农民参与基地建设,把过去的“靠山吃山”发展为“经营致富”。

  推行专业合作联社模式。由油茶经营公司、油茶专业合作社和个人社员组成市嘉林油茶专业合作联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发力、林农联合、依法经营”的原则,以“统一森林认证运用、统一中低产林改造、统一林下经济规划、统一金融服务对接、统一林农权益维护、统一油茶市场拓展”为服务目标,使各合作社之间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机整体,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就是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农户提供土地、劳力进行合作经营的模式。中联天地公司在该市租赁土地13万亩造油茶林,每1万亩为一个管理单元,每100亩为一个承包单元,负责人油茶林的日常管理工作,该公司与近千户农户建立了合作经营关系。湖南大三湘茶油科技公司在西岭镇与600多户农民签约,已新造油茶林2万余亩。

  推行大户承包经营模式。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大户兴建油茶林基地,充分发挥经营者在发展油茶产业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头作用。该市大户刘明湖种植油茶丰产林1800多亩,实行多元化、有机化、生态化发展,在油茶基地修建2500平方米的养猪场,将猪粪水发酵后排灌到油茶林内,利用林间空地种蔬菜、绿化苗木,实现立体式种养殖。

  推行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按照“乡村引导、入社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民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统一开发、统一管护、统一销售。西岭桐江村由村委会牵头,以油茶林作价入股,把全村的油茶林整合起来统一管理和经营。

  返承包模式。由公司将从林农手中流转的油茶林地采取返承包的方式,把油茶林的抚育、日常管理和茶果采摘等工作承包给当地林农,从而调动林农发展油茶积极性。该模式是湖南江山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首创,2014年9月底开始启动,现返承包面积达6800余亩。

  实行资源整合,走规范化路子

  加快林地流转。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一流转五服务”工作,搭建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林地林权流转,健全土地流转信息,实行集约经营。同时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引导林农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与企业开展股份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全市共流转林地48.7万亩。出台《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生态公益林区域内的宜林荒山及火烧迹地可以进行林地使用权流转;但流转的林地必须要在两年内予以造林,其树种要具有较强的生态防护功能,且不改变公益林性质”。

  拓宽市场融资。油茶产业推行市场化运作,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为此,该市组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林地流转、交易和抵押贷款等服务,与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珠江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市财政注资500万贴息,启动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全市规范林权流转面积10万余亩;发放油茶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5500万元。

  促进产学研合作。在与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协作关系的基础上,2014年5月,该市与湖南农大签署了现代农业合作共建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了油茶加工、病虫害防治、品牌研发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每年组织油茶经营者进行2-3次油茶生产技术培训。

  加大政策扶持。该市财政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对连片新造高产油茶林50亩以上的,种苗实行先造补,种苗补助标准为200元/亩,前三年每年每亩给予100元的肥料补助;对油茶初次垦复的每亩补助300元,对复垦的,每亩补助100元。同时,整合10余项涉农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近三年市财政投入油茶产业建设资金达6000余万元。(欧光湘)

常宁:“三路”并进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扶贫攻坚利器

668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