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切实抓好湿地保护工作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6-28 00:00 信息来源:

  近年来,涟源市高度重视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七大体系”切实抓好湿地保护工作。

  一、强化部门协调和管理体系。一是构建协调管理体系,由市领导担任会议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市林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水务局、农业局、环保局、旅游局等部门,为湿地管理建立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二是提高湿地管理综合水平。加强湿地精细化管理,提高湿地资源的附加值。建立健全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管理评价制度。三是强化配套服务建设。

  二、做好规划保护体系。一是科学编制《涟源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二是启动石漠化国家公园申报工作。三抓好以白马湖湿地景区为重点的湿地的规划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形成景观整体。

  三、完善政策法制体系。一是结合我市实际,推进湿地保护村规民约完善,认真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条例。二是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法。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制裁侵占和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行为,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联合执法和执法监督的体制。

  四、建立完善的投资保障体系。一是将湿地保护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专项资金。积极争取纳入全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单位。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利用BT、BOT、PPP等多种模式,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理顺湿地公园的管理体制,从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二是完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节约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对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在投资、信贷、立项、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补偿制度限制湿地开发和利用。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切实保证项目资金科学、安全运行。

  五、建设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一是建立湿地质量、功能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开展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推广与交流。二是查清湿地资源现状,并对湿地进行分类评估,构建湿地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全市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六、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的修复工程体系。一是建立天然湿地改变用途许可制度,湿地资源开发以及用途变更需经生态影响评估、审批管理制度并严格论证、依法审批和检查监督。二是严格控制湿地污染源。开展专项整治,排查和整改重点湿地的工农业污染源。

  七、强化宣传教育体系。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突出湿地保护在生态保护决策中的重要性。二是抓好广大社会群众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三是针对不同层次群众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等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各种优惠措施积极引导高层次的社会人士参与湿地保护宣传工作。四是扩大“世界湿地周”、“爱鸟周”等宣传活动影响力,打造宣传精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和榜样。

 

涟源市切实抓好湿地保护工作

668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