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新涟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涟源市根据本地实际,多举措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人民公园风雨桥文化走廊、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白马湖边全国爱心文化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利用橱窗和图片展板向广大游客宣传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发放了宣传资料,具体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接受群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建议及投诉。此次活动共展出宣传展板2块,发放"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资料600余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进森林调查工作。结合报送《湖南森林资源图集》相关资料,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涟源此次报送的一级保护植物有巨瓣尾囊草、珙桐、水杉等三种,二级保护植物呆白菜等11种,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2种,省重点保护动物103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设计、规划、方案制订的依据。
三、加强对资源破坏行为的打击。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擅自猎捕、采集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捡拾或者破坏鸟卵;擅自开垦、围垦、填埋、占用湿地或者改变湿地用途;擅自挖砂、采矿、取土、采集泥炭或者泥炭藓;其它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组织各乡镇对区内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清查,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对发生在辖区内的破坏湿地资源行为及时处理。
四、营造良好的植物生态圈。涟源市林业局充分运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从本地实际出发,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在恢复湿地植被、绿化荒山中种植了体现地域特色的土生树种。同时,市中心儿童公园等园林也引进适当比例的外地树种,把乡土树种的保护与绿化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拯救乡土树种种子资源,建立了乡土树种繁育基地,走多林种、多树种的林业发展道路。